月薪3690元的迪士尼员工,撑起一个造梦帝国

月薪3690元的迪士尼员工,撑起一个造梦帝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电子厂Pro,作者:梅卡,头图来自:AI生成

“迪士尼变了。”

当游客们预计到了6万人的入园客流,默默选择在凌晨4点开始排队,当上海迪士尼在去年迎来7年来的第4次涨价,票价一路涨到622元,却“越涨价人越多”,向往童话世界的人接受了体力和氪金门槛的升高,却也面对着败兴而归的失望:

“已经不是神奇的一天,可能会是生气的一天。”

如果说黄牛、黑导游、低素质游客是拉低体验的客观因素,迪士尼工作人员的懈怠则是让人幻想破灭的主要原因。

月薪3690元的迪士尼员工,撑起一个造梦帝国
图源:小红书

时隔五年再次来到上海迪士尼的@一颗可可 ,直观感受到了这种落差,“当年的工作人员是入戏的,现在则是各种不耐烦地嚷嚷”,甚至花车巡游演职人员的入戏程度也在降低,“全靠头套在微笑”。工作人员的“不入戏”也回旋到了游客的反馈上,当指导入园的工作人员举着话筒,用懒散又含混不清的语调重复着提示语,喊着“大家想不想抓紧时间入园”,回应者寥寥,直到他提高语调又喊了一次,才有了稀稀落落的响应。

当卖玩偶的Jellycat也开始将沉浸式打包加入贩卖流程,用情绪价值锁定用户的钱包,情绪价值的鼻祖迪士尼却掉了队,而当氛围感被打破,不刺激的游戏项目、看不到头的队伍,很容易让人把这块“逃避生活的净土”,降级为“应付生活”的一个环节。

“谁都可以畅想、设计和建设全世界最美好的乐园,但要让这样的梦想成为现实,其关键要素取决于‘人’。”作为迪士尼乐园之父的华特·迪士尼曾如此说过,而在迪士尼游客看来,这几年迪士尼员工投入感的降级,则很大程度上源于迪士尼在员工收入和待遇上的小气,在迪士尼制造童话,甚至还没有在海底捞上班工资高。

“工资低,事情多,一上班就要站一天,每天还要和插队游客、卖假货的黄牛斗智斗勇,换了谁会脸色好看?”

一、守护神奇的工种,月薪6000元

共情迪士尼员工的人,正在变多。

作为“世界上最快乐的地方”,迪士尼乐园编织了无数游客的童话梦境,但是维持魔法运转的员工,却在现实的夹缝中时刻面临着童话破灭的风险。

今年3月,拥有百万粉丝的美食博主@大表哥995 ,第一次在社交媒体上正式公布了自己迪士尼剧场演员的身份,但同时也宣布了自己主动离职的信息——在自己入职迪士尼9周年的这天。

“迪士尼是一个很大的公司,基本上有很多事情都不能做。”而大表哥的网红身份,本身已经踩了迪士尼的员工规范红线,按照迪士尼的员工规定,员工不能在社交平台发布任何后台信息,连更衣室镜子自拍都可能违规,而娱乐演出部门的演职人员,更是不能和亲友透露自己扮演的角色,员工的私生活一样要为维护童话世界的完整性服务。

事实上,在大表哥离职前,已经有粉丝在迪士尼凡迭戈剧院,认出了他正是加勒比海盗的扮演者,但大家也都心照不宣地保存着这个秘密。直到今年2月,大表哥在私人账号分享了自己与奶茶品牌一点点的合作经历,这条仅亲友可见的帖子,被举报到了迪士尼管理层,由于迪士尼对员工参与外部商业活动有严格规定,不愿再给领导添麻烦的大表哥,选择了主动离职,尽管这是“身为儿童剧演员的最高殿堂”,是他“最想要达到的地方”。

拥有百万粉丝的博主,却放弃大把的变现机会,在迪士尼做着隐姓埋名的演员工作,这在外人看来本就是一份对梦想脱离现实的执着,如果再对比上迪士尼一线员工的收入,童话与现实间的差距则更加悬殊。

根据此面媒体的报道,在上海迪士尼,即便是一线演员中工资最高的人偶演员,在2018年时工资也只有5300元,而且涨薪速度极其缓慢。在工作强度上,早班员工还需要凌晨4点起床,部分工种的长夜班则是从晚八点持续到早八点,每天站立时间长达7小时,还需要时刻保持笑容提供情绪价值。

迪士尼对员工的小气也并非中国限定,2018年3月,迪士尼乐园的员工在公司股东大会外发起了名为“Stop Disney Poverty”(停止迪士尼贫困)的抗议活动,要求公司提供“生活工资”。

而此前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73%的受访员工无法负担租金、食物和交通等基本费用,11%的受访员工在过去两年中曾无家可归。抗议最后,迪士尼同意将最低工资从每小时11美元提高至15美元,然而,此次加薪也仅涵盖部分员工。

除了参与到迪士尼庞大的造梦环节,说服员工留在这里的优势,可能只有迪士尼的福利待遇,除去外企一贯的五险一金、各种补贴、工作餐和低价员工宿舍,迪士尼员工还拥有每月一次的带三名亲友入园的优势,在购买玩偶周边的折扣方面,按照职级的不同,最高可以打六五折。

“部分员工也会为了生计,将这些福利折现”,比如带游客入园或者代购玩偶补贴家用,但这也是迪士尼的红线之一,一旦被发现,同样面临着开除的结果。

二、扮演玩偶,同样也有职场压力

从技术上说,按照迪士尼的规定,无论是协助玩偶互动的演出助理,还是供应食物的餐饮部职员,都不能称为“员工”,而是迪士尼这个舞台上的一位“演员”,就连官方招聘贴中,也将支持性岗位统称为“快乐主人”。

而相比于大表哥所担任的剧场演员角色,扮演玲娜贝儿等顶流玩偶的演职人员,他们所编制的童话语境显然与现实的落差更大,所肩负的“守护魔法”(Preserve the Magic)的神圣使命,也要更加强烈。

2019年6月,“上海迪士尼雪莉玫晕倒”事件引发关注,扮演雪莉玫的演职人员在40度高温下穿着15斤重的钢架玩偶服晕倒,尽管演出助理迅速上前查看状况,大家却始终遵守“守护魔法”的铁律,雪莉玫直到消失在游客视野中,都未曾摘下头套。

毕竟,摘下头套就意味着出戏、意味着童话破灭,而这在迪士尼则是最大的禁忌,在迪士尼的神奇王国的语境下,扮演玩偶角色已经不是一份普通的工作,每一位演职人员都是童话宇宙的重要缔造者。

这也变相印证了,此前媒体关于演职人员严格选拔要求的报道——为了穿进设定在6岁的玲娜贝儿的玩偶服,你需要有着1米5的身高,于此同时,为了顶住穿着15斤演出服表演活力满满的体能需要,你还得在面试中跳满100个大字跳。

体能标准还只是其次,中暑晕倒的高危情况也只是偶有发生,要想让那些专程奔着雪莉玫、玲娜贝儿而来的游客满意,情商也是关键。

就像女团成员在签售时,需要快速说出老粉的名字和喜好,在迪士尼扮演玩偶同样也要记住常客的喜好,并且在对方抛梗的时候,用有趣但又不至于破坏氛围的反应接梗。而考虑到同一角色会同时有好几名演员扮演,轮班的时候大家还要交流游客的互动内容,记住和常来的人之间的互动内容。

2021年,随着玲娜贝儿在上海迪士尼诞生并且迅速窜红,常客们也根据玩偶的身高、走路形态,迅速分辨出了玩偶服内的三位演职人员,一些游客也习惯于将扮演者简称为“内胆”。像是其中一位身高较矮的扮演者,就因为裤腿总是堆在鞋上,就被大家取名为“堆堆”,并且将堆堆扮演的玲娜贝儿指定称呼为“堆堆贝”,而活泼好动的“堆堆”不仅擅长整活,而且表演时也“从不省电”,即便穿着人偶服也能在花车巡游时一蹦三尺高。

这也让有的粉丝感叹道,“堆堆赋予了玲娜贝儿太多能量,有时候感觉自己爱上的不只是玲娜贝儿这只粉色狐狸,也是堆堆的活力”。

在单推某个“内胆”现象的背后,“卡内胆”的情况也开始发生,有的游客通过个人渠道获取到“内胆”排班表后,在打卡拍照环节,会专门等待自己单推的内胆上岗,然后再一起拍照、牵手下班。2023年,一则“玲娜贝儿演员被排挤”的新闻,让人开始担忧玲娜贝儿的“饭圈化”。在博主拍摄的视频里,一位游客明明排到了与玲娜贝儿的互动,却疑似因为对方不是自己喜欢的内胆,迟迟不上前互动,最后让玲娜贝儿在原地尴尬了好几分钟。

而这种情况,仅在博主的观察中,一天就发生了两次。

如果换算成普通人的职场生活,“卡内胆”不亚于一种新型的职场压力。演职人员不仅要面对高温、重装带来的生理挑战,现在还要承受来自粉丝的“人设考核”,对于同样经历职场压力的人来说,“将自己换算成迪士尼员工之后,难免会觉得这份快乐太过沉重”。

三、贩卖幻想,也需要面临“毕业”

在迪士尼的叙事里,每个员工都是“童话宇宙的守护者”,但童话可以持续上百年被人反复讲述,米老鼠永远不会变老,公主可以永葆青春,游客可以在迪士尼忘记自己的年龄,但工作人员却必须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某个时刻选择清醒地离开——常年穿着沉重演出服的玩偶扮演者,甚至还要考虑伤病的负担。

同样神奇的是,在社交平台上,你几乎找不到离职迪士尼员工对前司的抱怨,“梦想、信念、勇气、行动”迪士尼强调的追梦原则,一直延续到了乐园之外,即便他们提到“工资实在有点低”的离职原因,言语中也总带着背叛梦想般的羞愧。

月薪3690元的迪士尼员工,撑起一个造梦帝国

这或许是当代“贩卖幻想”行业最精妙的矛盾:既向游客兜售快乐,也向员工兜售意义,用守护魔法的使命感让人放弃更高的薪资诉求,扮演角色赋予的荣誉,则让人忽视高强度工作下的疲惫。

在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下,迪士尼制造快乐的魔法,让童话内外的人都心甘情愿地,为幻想反复买单:有人作为游客,有人则作为员工。

事实上,直到大表哥离开迪士尼,言语中都在守护着迪士尼的梦幻,当有人提问,玲娜贝儿扮演者到底是男生还是女生,他回复道:

“玲娜贝儿,它就是玲娜贝儿”, “你不信吗?那你要不要来迪士尼看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电子厂Pro,作者:梅卡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196563.html?f=wyxwapp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3005.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5日 下午3:08
下一篇 2025年4月5日 下午3:09

相关推荐

  • 失宠的新中式烘焙,带着黄油年糕回来了

    ‍‍ 作者|初夏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谁能想到,沉寂许久的新中式烘焙赛道会因为一款中西合璧的甜点,再次吸引消费市场的关注。 3月份以来,黄油年糕持续爆火。小红书平台上,“黄油年糕”相关话题的浏览量截至3月25日已经超过7512万。而在抖音,“黄油年糕”话题的播放量达到2.9亿次。除此之外,“黄油年糕”的话题还在…

    财经 2025年3月26日
    2900
  • 老铺黄金离“爱马仕”还有多远?

    老铺黄金还不能“高枕无忧”。 作者 | 张语格 编辑 | 趣解商业消费组 近期,金价又开始狂飙了。 4月初,COMEX黄金价格一度站上3200美元/盎司,国内黄金饰品价格也突破了900元/克,均创下历史新高。 最近和金价一样波动的还有老铺黄金(6181.HK)的股价。3月31日,老铺黄金发布了上市以来的首份年报,2024年实现营收约85.1亿元,同比增长约1…

    财经 2025年4月7日
    2200
  • 国务院一纸新规,京东、菜鸟能否让快递包装成功“减肥”?

    剪刀划开层层缠绕的胶带,拆掉比商品还大一两倍的纸箱,映入眼帘的是被塑料膜层层缠绕的商品,再剥开产品自带的塑料包装,才得以取出购买的商品本体,此时,自己站在一堆包装垃圾中。 这种 “里三层外三层”的拆箱体验,在2023年催生了近2000万吨快递包装垃圾,既造成资源浪费,也让消费者感觉拆快递很麻烦。 在这一麻烦的背后,暗藏着暴力分拣与商品保护之间的现实博弈。20…

    财经 2025年4月23日
    2200
  • 京东七鲜“1+N”模式,即时零售迎来“普惠化”创新

    在短途游渗透率突破65%、消费分层加剧的市场环境下,为何京东七鲜能在假日经济中实现品类爆发与模式突围? 作者:喻博雅 编辑:鹤翔 出品:零售商业财经 ID:Retail-Finance 2025年清明小长假,消费市场涌动着春日的蓬勃生机。文旅部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清明假期全国国内出游1.26亿人次,同比增长6.3%,其中“踏青赏花”相关搜索量比2024年同期…

    财经 2025年4月9日
    2800
  • 中信银行昆明分行:点燃梦想,奏响国际教育与金融服务“交响曲”

    3月26日至27日,中信银行昆明分行成功举办“少年行”品牌发布会暨牛津招生官见面会云南站活动。活动通过沉浸式教育场景构建、国际化教育视野开拓,吸引了省内300组高净值家庭齐聚一堂,共探子女教育规划新范式,为中信银行昆明分行高端客群服务再添浓墨重彩。 扬帆起航:教育服务新里程 活动伊始,中信银行昆明分行行长助理李星、总行私人银行部市场发展处处长李申佳、中信银行…

    财经 2025年4月3日
    1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