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电商“豹变”:从【低价刺激需求】到【供给创造需求】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4月2日,中办、国办联合发文规范市场价格行为,要求强化事前引导预防和事中事后监管,维护市场价格秩序。

反内卷这事儿,摆到了台面上。

其实,之前各家电商平台已经有了不少动作。

3月31日,淘宝直播宣布,2025年全面加码品质直播,新增110亿投入。

最近,抖音方面,最近也推出九大商家扶持政策,助力商家降本增效。

而京东方面则宣布,针对多类目继续实施返佣降扣政策。

4月3日,拼多多“商保会”宣布,未来三年内拟投入资金、流量等资源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加码高质量电商生态建设,扶持商家。

以前大家是抢夺用户,今年商家地位显然更重要了。

平台看重商家,一是为上半年的618准备。年初给618做准备是常态,每年这个时间节点各平台都要出一些扶持商家的动作,今年不一样的是,平台投入力度更大了。

二是,电商要反内卷,低价刺激需求逻辑就改变了。

当内卷成为历史,供给重振需求的价值就显现了出来。由此,整个电商行业,从低价刺激需求到供给创造需求的动力转换,势在必行。

直播电商,供给为王

潘乱说,短视频是互联网的白话文运动。

这个总结很精辟。

如果把这个总结在电商的语境里,那就应该说“直播就是一场电商的十月革命”。

商品是死的,内容是活的。主播在直播间里嬉笑怒骂,与粉丝亲密互动,然后用精致的表演告诉你,就买它!

然后呢,卖货的逻辑彻底变了。

1.0版本里,卖货的本质是卖注意力。

李佳琦、小杨哥、罗永浩、董宇辉,哪个主播刚开始做直播,不是先从搞大流量池开始的?那个时候,直播还有流量红利,而价格是重要的增长工具。

低价带来流量,带来注意力。

用户涌进直播间,也大多为低价买单。

于是,低价的商品不是商品,而是被异化成了流量的工具。借此,抖音、快手凭借自身巨大的流量池,迅速完成电商化。

2.0的版本里,卖货的本质是卖情绪。

头部主播崛起之后,直播间里的交易,复购比例上升。这个时候,用户与主播之间建立了信任链接,到直播间里买东西,成为一种习惯。

这个时候直播间里,卖货的本质是卖情绪。

用户有了信任基础,只要直播间里氛围感塑造足了,货就能卖得出去。直播间的冲动消费也变得更多了。

作为主播,谁能把情绪凝聚起来谁就能带货,这也是辛巴、小杨哥崛起的内核逻辑之一。

今天,直播电商迭代到了3.0版本,卖货的本质就是卖货,电商返璞归真。

头部主播复购上升,以及各类翻车事件,倒逼直播供应侧升级。李佳琦搭建供应团队,辛巴开始做严选,主播都在打造自己的选品体系的时候,直播电商,其实就已经走到了拼供应的阶段。拼供应就这件事儿,淘宝、京东是有优势的。

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是,2024年抖音电商货架场景和店播在GMV大盘占比合计超过70%。直播电商平台,货架对GMV的贡献比重在上升,店播对于平台GMV的影响比重也在增加。

这种结构性变化,则要求供给端的质量进一步提升。

特别是反内卷、规范价格竞争这事儿摆在台面上之后,靠价格刺激需求的路子已经走不通了,能不能通过深挖供给来找一条新路子?

这是所有电商玩家们都要掂量掂量的问题。

萨伊理论讲:供给决定需求。帮助商家做好供给端这件事儿,是能带来增量的。

拿汽车行业来说,2018年开始,行业就进入了存量市场,产销总量都在下滑。但直到2024年,小米su7当初新发布,10万辆的产能就已经卖完了。事后统计数据发现,买小米su7的车主,有25%是增购。

这说明什么?说明好的产品是能带动需求的。

电影行业也能证明这一点。这些年电影业的多么惨,大家有目共睹,光线传媒股价一度跌到8块多。

这么惨一个行业,还不是出现了《哪吒2》这样的精品?而且票房还创造了新历史。

天眼查APP显示:《哪吒2》由光线传媒(300251)主投,其他出品方包括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成都自在境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彩条屋科技有限公司。光线传媒也靠着优质的内容供给,扳回一局。

小米su7、《哪吒2》都是现象级的爆款,都是能拉动需求的好供给。

说白了,要想带来增量,那么你的供给要做到极致。

对于电商行业来说,不仅要有极致好的商品,也要用最低的成本,完成整个交易链条。成本才是这个行业里最大的差异化竞争力。

淘宝加码品质直播,就是这个底层逻辑。

做了这么多年电商,阿里一手搭建了行业的供给、流通的基础设施,在供应链的积累深不见底。阿里生态体系内 活跃买家数有10亿,淘宝不缺买家,做电商这么多年,也不缺供给。

问题是,怎么好的供给挖掘出来?

也因此,淘宝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寻找一种更高效的机制,做到更高效的供需匹配。品质直播,就是那个新机制。

供需匹配,效率就是增量。

这里面不仅要靠优化算法,也靠商家。淘宝新投入百亿来做品质直播,其实就是要做一件最核心的事:增强商家创造内容的能力。

从达播到店播,从“卷商家”到扶持商家,电商平台的这些动作,本质上是在把创造流量的能力分散给商家,把挖掘增量的能力给到商家。

这就好比“土改”之后,土地的产出能力才能提升,才能慢慢积累财富,才能促进工业发展和经济繁荣。平台花资源帮助商家的本质,就好比发镰刀铁锹。其实是在分散生产资料,提升整体的生产力。

直播这个“生产力工具”只有分散到品牌商家手里,真正能被商家用好,用出效果,那么品质直播促进交易的概率就能更高,卖货的价值才能最大化。

说到底,还是那句话:“直播电商,供给为王。”

殊途同归的“增量”方法论

电商市场格局的变化,往往是需求的流动和供给的调整。

2019年消费升级崛起,国潮成为最大的消费红利,于是一种国潮品牌崛起,2020—2023年,低价成为新增量,于是,行业越来越卷。

拼多多掐准了时代脉搏,吃下了电商行业最大的那一块儿增量蛋糕,顺利冲进五环。抖音快手也凭借内容优势,走上了各自的电商化之路。而如今直播电商返璞归真,电商行业兜兜转转,挖掘增长的方法,反倒是回归了卖好货的本质。

流量和商品,是打赢电商战争的两大核心要素。

前者要求的是平台内容分发的能力,后者要求的是对于商业要素组织的能力。

抖音、快手做电商是不缺流量的,算法分发是紧握在手里的武器。

也因此,电商之于快抖,本来就是一个变现业务,核心的目的不仅在于服务好多少用户,更在于能够提升多少货币化率。

但要提升货币化率,就得找到好的商品,商品是流量价值的承载物。

抖快做电商,是围绕货币化率这个指标去做优化,扶持商家的目的,还是为了尽可能多地找到那个流量价值的承载。

好商品多了,能持续变现了,那么KPI就完成了80%,这也是其深挖供给增量的要义所在。

淘宝和京东虽然不掌握内容分发要素,但商业要素的组织能力却很强。比如供应链,比如物流。

京东最强的点在于物流,核心就一个字“快”。

快的极致是什么?其实就是即时零售。这也是未来京东业务的增量方向之一。你看,京东APP首页之后,就是秒送,即时零售业务是当下京东战略的一大核心。

电商业务这块儿,京东有成熟的壁垒、场子稳得住,重点在于把交易频次提上来。这是京东做供给的一个重要方向。

挖掘好的商品,能进一步提升平台的交易频次。京东跟美团打得火热,需要进一步提升交易频次。

交易频次上来了,一方面能降低流量成本、提升GMV和转化率。另一方面,好的产品是天然就有流量的,也能反哺内容端,直播的价值也能被更多地挖掘出来。

淘宝强,强在自带流量池,强在供给侧足够丰富,同时也有挖掘增量的能力,是整体实力的强。

淘宝加码品质直播目标是成交和用户规模两年翻番。在我看来这个目标实现并不难。原因之一在于,直播把电商这个消耗流量的商业,变成了能生产流量的商业。

直播是个放大器,能把好商品的流量价值放大。

你看,淘宝APP加入了直播,视频入口放在一级菜单之后,日活、转化数据是不是提升了不少?用户端,有了丰富的视频内容之后,刷淘宝的时长是不是更长了?

也就是说,只要淘宝永远有好商品,那么直播生产流量就永不枯竭。

实际上,直播对于货架电商的“流量激活”还可以更充分,渗透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这本身就意味着增量。而对商家端来说,只要把淘宝现有的生态做好,有一套成熟的方法论就很容易找到增量。

我一个同学,做淘宝电商十多年了,我问他为什么不去试试其他平台,他给的理由很充分,有经营的方法论,而且也有增量。

他说,只要打磨一下运营细节,适应一下新的平台规则,就能稳健地找到增量,远比去其他平台投入要容易得多。

这就是商业要素强带来的好处。

商家想要增量,但对成本投入讳莫如深。这个时候,往往就需要平台用资源注入来推一把。

淘宝做品质直播,新增110亿元投入,目的也是继续打磨货盘运营,扶持更多的商家主播,帮助更多的品牌商家,打磨方法论,进而找到增量。

有方法论就有增长的确定性,有确定性增量就会源源不断。

不管是掌握分发,还是掌握商业要素,放眼整个电商行业看,直播融合货架是正在发生的一个大趋势。可以确定的是,内容场景和货架场景的深度融合,需要一套新的增长方法论。

从供给出发寻找这套方法论,各家平台殊途同归。

寻找增量之路,道阻且长,谁能赢得下一城?值得期待。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2905.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4日 下午6:00
下一篇 2025年4月5日

相关推荐

  • 拼多多增速和淘天一样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山上,作者:薛星星,编辑:蒋浇,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即便拼多多——这家中国有史以来增长最为迅速的电商公司——过去一年来营收增速不断放缓、利润下降持续打破市场预期,它最新的业绩表现仍然超出了多数投资者们的想象。 5月27日,拼多多发布 2025 年第一季度财报,公司净利润同比大降 47%、营收增速仅为 10%,降至三年来最低水平。当日美股盘…

    2025年5月30日
    6400
  • 收割二次元,小红书准备好了吗?

    作者|吴嗯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在大众印象里,小红书可能仍是那个满屏美妆教程、旅行攻略和生活种草的平台。但最近它却悄然向二次元进军,试图整一个大活。 公开信息显示,小红书将于8月8日至10日举办一场超大型沉浸式漫展活动,并且为此“包”下了上海黄浦江畔唯一的内陆岛——复兴岛。这场活动也未办先热,近30万用户参与了…

    财经 2025年8月8日
    2400
  • 中国男人能撑起lululemon第二春吗?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作者|柳柳 编辑|苗正卿 题图|视觉中国 关税和来自本土品牌的竞争等因素正在让lululemon承压,而中国男性用户正在成为lululemon的解锁钥匙。 近期全球的服装和鞋类行业正在受到关税政策的严重冲击。BBC当地时间4月12日报道指出,特朗普近期反复调整的关税政策让众多美国消费者“感到陷入瘫痪状态”,并已将美国进口商品的平均有效关…

    2025年4月16日
    8000
  • 泡泡玛特:从潮流玩具崛起成为情感经济的“新物种”

    8月7日,泡泡玛特(09992.HK)股价再攀历史高峰,盘中一度逼近300港元大关。这已不仅是资本市场的一次躁动,而是中国新消费领域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当286只基金重仓持有、摩根士丹利给出365港元目标价,当上半年营收预增200%、净利润预增350%的数据震撼市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玩具公司的成功,更是一种全新商业物种的崛起——一个以情感价值为核心、以I…

    财经 2025年8月8日
    1100
  • 大模型竞争:美国抢人,中国裁人

    头图来自:AI生成 在大模型竞赛中处于下风的厂商,纷纷对自家AI团队动起了刀。 一直被外界诟病在AI上落后好几步的苹果,最近也有了些稍微振奋人心的好消息:除了苹果AI与机器学习战略高级副总裁约翰·詹南德雷亚被爆淡出苹果公司核心管理层,遭遇降职处理外,还传来苹果有望收购明星AI搜索创企Perplexity的消息,希望借此来补强苹果在AI领域的人才和技术储备。 …

    2025年6月26日
    4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