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医疗器械出海:变局之中的新逻辑

观点 | 2023-02-24| 52
国产医疗器械出海:变局之中的新逻辑

如何成为巨头?海外医疗器械企业的成长路径相对一致:通过国际化布局,降低单一市场风险,最终打开成长空间。

当然,这只是一大因素,创新才是底色,国际化是锦上添花。但不管怎么说,国际化对于一家医疗器械成长的重要程度不会太低。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当下国内医疗器械高精尖领域的选手们所欠缺的。

过去十年时间,国内创新医疗器械各细分领域最一致的剧本是:产业搭桥,资本铺路,迅速完成从零到一的过程。

但对于这些潜力选手来说,如何真正登上国际舞台,或许还是一个需要补齐的短板。

01流淌着奶和蜜的市场

2019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超过3.2万亿元,为国内5倍。

市场规模大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与创新药一样,创新医疗器械的支付方,也主要是商业保险,这使得整个市场流淌着奶和蜜。

高值耗材领域最为典型。

以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膜)为例,爱德华的Sapien系列单价在美国市场较为稳定,2011年上市以来,基本维持3.25万美元左右。

即便考虑到非美国市场出厂定价较低一些,全球均价总体上处于2.5-3万美元之间。

在这一价格体系下,爱德华的销售额水涨船高。2022年,其TAVR系列产品总收入规模达到35.18亿美元。

作为对比,国内企业的遭遇要惨淡许多。国产TAVR的价格虽然对标海外市场,但由于缺乏保险报销,手术费基本是自费,导致总市场规模放量有限,启明医疗、心通医疗、沛嘉医疗TAVR三大巨头的股价,也由此坐了一趟过山车,跌落谷底。

实际上,海外医疗器械的价格不只是稳定,部分创新产品随着更新迭代,单价甚至略有提升。

这一点,最具话语权的自然是设备领域的超级巨头,达芬奇母公司直觉外科。

上世纪末,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均价初期均价80万美元左右,后续随着产品更迭均价有所提升,2015年以来,基本稳定在150万美元左右。

在机器人销量持续提升的同时,直觉外科还能够通过价格的提高,完成戴维斯双击。2022年,直接外科总收入规模达到62.22亿美元。

即便是爱德华、直觉外科等专科领域的细分龙头,市值规模也能达到数百亿美金。很显然,海外市场值得所有创新医疗器械企业向往。

02 更为艰难的战场

当然,出海向来不易。对于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来说,出海天然面临市场准入与销售的难题。

首先,最重要的是市场的准入问题。在欧美核心市场,大多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等,才能达到最高等级的注册证。

比如,美国根据风险等级将IVD分为I、II、III类,除了分子诊断部分产品,大部分为II类,需要获得510k证(少数EUA除外),III类需要获得PMA证。

由于医疗器械的临床本身就充满挑战,加上国内企业大多没有经验,导致难度升级。过去几年火热的肿瘤NGS领域,出海就不容易。细分赛道伴随诊断产品的研发,如何考虑样本的设计?如果使用多个LDT进行注册,如何递交IDE?桥接到哪些LDT?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由企业解决。

即便完成准入之后,更大的一个挑战还在于销售。目前,国内的销售模式主要是经销,核心是绑定经销商大腿。

而在海外成熟市场,医疗器械的销售,则主要是直销和GPO模式,对企业的销售能力,以及后续的售后服务能力,均提出了较高要求。

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从跟随着成为拓荒者。

在海外入院能力是考验之一,如何获取医生的认可才是重头戏。比如,高值耗材领域。由于设备采购主要由医院采购决定,较为注重性价比,相比之下,高值耗材的使用则主要由临床医生决定。

企业需要对医生进行培训,积累足够临床数据。目前,国内大部分产品,都是由海外大厂完成市场教育,国内企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采摘胜利的果实,自身并不具备教育医生的能力,更何况产品端还存在差距。

虽然在资本的助力下,国内医疗器械新赛道袭来创新大潮。但本质上,大部分企业也仅仅是基于follow策略的胜利,包括心脏瓣膜、神经介入等领域,都是如此。

要想在海外立足,仅有follow策略是不够的,更需要me better、甚至是first in class思路。

03 必须补齐的短板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不做中国市场做不大,不做全球市场做不强。

最近几年,市场内卷、集采压力,倒逼着所有人出海寻找出路,寻找更广阔的天地。

医疗器械出海也已经是大势所趋,加之新冠防控业务的催化。按照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的说法,“这使得国产品牌在国际发展至少提前五年”。

的确如此。根据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统计,2022年1-11月我国医疗器械出口总额达4441.79亿元,预计全年出口额为4785亿元。

但在出口数据增长的同时,我们也要直面另一客观现实。直到今天,我国出口的医疗器械产品仍以低值医用耗材和中低端医疗设备为主。

4785亿元出口的产品中,医用耗材出口额最高,比如防护面罩、口罩、诊断试纸等等,总额达2681.8亿元。

这类产品大多技术含量不高,价格较低,主要依靠代加工创收。而随着新冠感染的风险降低,防护用品等低值耗材需求正在逐渐回落。换句话说,上述低值耗材产品的高销售不具备持久性。

鉴于集采常态化进行,出海对于医疗器械企业来说成为重要课题,特别是如何从以前的低值耗材领域向高附加值的医疗器械转换。

好在,已经有企业踏上探索之路。

比如联影医疗,尽管其国际化率并不高,2021年其海外收入占比仅7%,对公司营收贡献不大,但高端医学影像产品已成功出海。

从整个行业角度来看,部分高端设备领域(如影像、手术机器人、基因测序、内镜等),随着产业链完全自主可控,出海可能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相关推荐相关推荐

“逆势涨价”刺激大涨?特斯拉逆转颓势,创年内最大单日涨幅

“逆势涨价”刺激大涨?特斯拉逆转颓势,创年内最大单日涨幅

一夜涨超2364亿元 美东时间3月18日,特斯拉大涨超6%,创近6个月单日最大涨幅,收报173.8美元,最新总市值5524.97亿美元。公司市值一夜涨超32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64亿元。消息面上,当地时间3月16日,特斯拉宣布,将于3月22日在多个欧洲国家提高其M ...

观点 6 2024-03-19
完美故事的尾声,实物的再度崛起

完美故事的尾声,实物的再度崛起

美国财富分配变化已至,新中产开始崛起 【报告导读】在软着陆(通胀回落+经济避免于衰退)+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俄乌冲突后美国秩序重建的叙事下,2023年无疑是属于以美股为代表的金融资产的一年。市场忽视的是,在美国奇迹下各部门之间的分化。这一分 ...

观点 6 2024-03-19
AI手机,消费电子新篇章

AI手机,消费电子新篇章

手机端或有望形成新的流量入口,深刻影响手机厂商商业模式。 继AIPC后,我们看到AI手机在模型侧、硬件侧、操作系统及应用侧均存在产业升级趋势,未来AI手机或将重塑手机行业生态。摘要AI手机:把大模型装进手机,智能终端演进的新方向。AI手机指的是 ...

观点 5 2024-03-19
铭基高科冲刺创业板,业绩存在波动,依赖前五大客户

铭基高科冲刺创业板,业绩存在波动,依赖前五大客户

聚焦精密连接组件领域 近期,广东铭基高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铭基高科”)更新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保荐人为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格隆汇了解到,铭基高科致力于精密连接组件研发、生产、销售。截至招股说明 ...

观点 6 2024-03-19
全球手机厂商“新革命”打响,AI手机成角逐新赛场,谁在奋力鏖战?

全球手机厂商“新革命”打响,AI手机成角逐新赛场,谁在奋力鏖战?

再不布局就没戏了 AI 的风又吹到了手机行业。近两日,在苹果、高通等巨头新动作影响下,AI手机概念成为资本市场“新宠儿”。截止午盘,福蓉科技封涨停板,水晶光电涨超4%,中科创达、思泉新材、江波龙等跟涨。全球手机厂商“新革命”这将是一次划时代的 ...

观点 5 2024-03-19
“二师兄”身价回升,猪肉股“起飞”了!业内普遍预期谨慎,“猪周期”拐点何时显现?

“二师兄”身价回升,猪肉股“起飞”了!业内普遍预期谨慎,“猪周期”拐点何时显现?

短期难以持续走强 3月19日,猪肉板块震荡拉升,截至午盘,湘佳股份涨停,傲农生物涨超9%,神农集团涨超8%,华统股份、巨星农牧涨超6%,新五丰、牧原股份、唐人神、金新农、温氏股份等纷纷跟涨。消息上,生猪期货近期大涨,触及三个月高点。此外,农 ...

观点 5 2024-03-19
为什么行情会轮动成电风扇?

为什么行情会轮动成电风扇?

一方面,投资者们有很强的阿尔法思维惯性;另一方面,市场的增量资金主要是无偏资金。

观点 4 2024-03-19
油价持续上攻!港股“三桶油”齐拉升,后市有望继续冲高?

油价持续上攻!港股“三桶油”齐拉升,后市有望继续冲高?

全球石油需求将在2024下半年达到历史新高。 3月19日,港股石油股走强,板块涨幅一度超过3%,随后有所回落。个股上,截止发稿,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石油股份涨超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等跟涨。回顾来看,自今年1月底以来,港股石油股持续震荡上行,累计 ...

观点 5 2024-03-19
信达策略:季度普涨,年度主线关注周期&AI

信达策略:季度普涨,年度主线关注周期&AI

高频经济数据显示宏观经济运行结构分化较明显 核心结论2月以来,高频经济数据显示宏观经济运行结构分化较明显,房地产行业数据仍偏弱,经济预期边际改善不多。但伴随着流动性风险的缓解、利率下行带来长期配置资金的流入,以及自下而上的微观盈利反 ...

观点 4 2024-03-19
如何理解超预期的经济数据?

如何理解超预期的经济数据?

出口拉动工业增加值回升 主要观点1-2月经济数据亮眼,表现超预期。1-2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7.0%,较去年12月提升0.2个百分点,两年复合增速为4.7%,较去年12月提升0.6个百分点。而1-2月服务业生产指数累计同比增长5.8%,两年复合增速为5.6%,较 ...

观点 5 202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