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全国科技馆迎来参观高峰,场面火爆。据初步统计,全国科技馆累计接待公众超过3000万人次。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科技馆热”不仅体现在参观人数的增长,还呈现出内容创新、体验升级、资源联动共享等新特点。
整个暑期,中国科技馆门票都处于售罄状态,累计接待观众超150万人次,其中京外观众占比超过九成,18岁以下青少年占49.3%。辽宁省科技馆单日最高接待量突破4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广西全区17家科技馆累计接待游客首次突破100万人次。
为迎接暑期客流高峰,中国科技馆增设了大件行李智能存包柜、母婴室、温水饮水点和急救服务,并免费提供童车和轮椅租赁服务,配置外卡POS机方便外籍观众购票。此外,优化票务政策,开通候补功能,通过流量清洗、实名认证、人机识别、大数据风控等技术对票务系统进行技术升级,使公众购票环境更加透明公平、过程更加流畅。
从7月起,新疆科技馆将闭馆时间延至20:00,并同步推出”科技馆之夜”。延时后夜间客流占三成,暑期观众同比增长25%。天津科技馆则实施周末延时闭馆,时间由原来的16:30延长至21:00。这个暑假,多家科技馆白天是青少年的”科学乐园”,夜晚变身亲子家庭的”城市客厅”。
航空航天、大国重器、机器人等前沿科技展览成为各地科技馆的核心吸引力。甘肃科技馆”星海征途·大国重器”中国航空航天科技主题展开展首日,即迎来2.12万人次的客流,创下甘肃科技馆单展历史纪录。贵州科技馆大数据展区人声鼎沸,一对11岁双胞胎已经是这个暑期第二次来到科技馆,刚和机器人下完象棋的弟弟杨嘉锐有点不好意思:”我下不过它,它太厉害了!要是它能跟我回家就更好了,不用求哥哥陪我下棋了!”
江西省科技馆内,身披舞狮服的机器狗化身”流量明星”表演前空翻、与观众握手互动,大放异彩,成为分流展厅人流利器。
北京科学中心开展了机器人编程挑战赛、创意搭建工坊、AI算法实战营等120场体验活动,特邀专家揭秘人工智能赋能轨道交通的前沿技术,搭建AI爱好者交流平台,受到公众热烈欢迎。
健康始终是公众关注的重点。江苏科技馆联合江苏省红十字会、教育厅举办公益培训”救在身边 急救助学”活动,让应急救护知识从”小众技能”变为”大众常识”。河南省科技馆聚焦儿童肥胖、近视、龋齿、心理行为异常及骨骼发育异常等五大常见健康问题,通过科普讲座、健康咨询、义诊筛查、互动游戏、中医特色体验等多种形式,为公众呈现了一场趣味十足的健康科普盛宴。
作为全国科技馆系统中唯一的冰雪主题展区,黑龙江省科技馆”魅力冰雪”展区备受外地游客青睐。观众仿佛置身于冰天雪地之中,体验速度滑冰、跳台滑雪、冰上赛车的风驰电掣之感,领略冰雪世界的神奇与魅力。
每年暑期,科技馆观众量占全年观众的30%左右。如何接好这波流量,同时提高参观质量,各地科技馆各出新招。陕西科技馆紧扣”三秦筑梦 智燃盛夏”主题,原创打造”守护天空精灵 陕西野生鸟类保护专题展”。福建省科技馆面向学校及机构团体推出了可定制的”专属科普套餐”,根据团队成员的年龄层次、知识背景和兴趣方向,量身定制参观路线与主题探究任务。团队接待效率提升了50%,团队参观从”走马观花”变成了”深度研学”。
内蒙古科技馆围绕自治区”五大任务”,结合科技馆特色展品,开发特色展厅教育活动。百色市科技馆精心策划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系列科普体验课,为青少年开启一场穿越千年的科技探索之旅。
山西省科技馆科学讲坛瞄准公众需求,通过前期调研精准对接公众兴趣点,推出系列专题讲座,场场爆满,成为市民暑期”科学充电”的热门打卡地。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南充市科技馆特别策划了”赤心探天地・格物致新知”暑期科学行动,日均接待观众2000人次。毕节科技馆特别开展”趣味科普·温暖同行”主题科普活动,走进毕节市儿童福利院为60余名特殊师生带来沉浸式科普体验,让孩子们在探索中感受科学魅力与社会关怀。
中国科技馆特别组织了”生生不息·科技传承者计划——2025年吕梁革命老区青少年首都科技夏令营”,助力革命老区青少年科学教育,为35名临县优秀青少年及5名教师代表开启科学文化之旅,营员们”亲眼观察、亲身体验、亲临感受”,收获满满。
重庆科技馆与四川科技馆联合川渝50家科普场馆,共同开展2025年科普列车川渝行”科普’马拉松’・探馆大挑战”活动,深度融入巴渝文化、非遗技艺等地域特色元素,激发公众民族自豪感,参与的科普场馆也创历史新高。
截至暑期2025年,全国科技馆开展了8期主题联合行动,活动围绕主题科普、行业交流等板块展开。8月11日,在拉萨举行的2025年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生态文明’行动派'”主题科普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13家科普场馆及单位分别向西藏科协或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捐赠优质科普资源,共同助力西藏科普能力提升。
湖北省科技馆搭建全省平台,征集全省30个科技馆的164个科技科普活动统一发布,打造湖北省暑期科普”大菜单”。四川科技馆创新推出”螺丝钉科技馆”项目,扎根校园。江苏太仓科技馆充分发挥”江浙沪一小时科普圈”地缘优势,联合临平科技馆、松江科技馆及上海脑科学2035基地,共同举办科学夏令营,线上线下服务公众1700余人次。
青海、甘肃、四川三省的科普大篷车深入黄河沿岸地区,开展科普宣传活动20场次,累计行程3305公里,普惠三省基层群众2.3万人次,奏响了生态保护的”大合唱”,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共享。
对于科技馆一线工作人员来说,暑期漫长而辛苦。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科普辅导员旦增伦珠每日在闷热展厅中穿梭,忙得像个陀螺。但每当看到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好奇光芒,听到他们那一声声”为什么”,看到小家伙们在他的引导下成功完成实验,兴奋得又蹦又跳,就像夏日里最清凉的微风,吹散了他身上的疲惫。
今年9月,将迎来第一个”全国科普月”。中国科技馆将在金秋九月为公众奉献一场欢乐科学的盛宴,引领全国科技馆进一步加强体系联动、资源共享,让公众更好地感受科学魅力,为广大青少年铺设好通向科学之路,厚植创新沃土。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46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