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育下半场,网易有道有了新思考

新眸原创·作者 | 桑明强

3年前,当有人问起“大模型是否只有‘大’一条路时”,周枫异常兴奋。

他坚信存在另外一条路,按照当时的说法,周枫主要关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在特定场景中,大模型有没有高效、低成本实现方案?第二,在技术方案精简化中,闭环应用场景拉动,应该起到多大作用?

2023年,几乎是大模型创业最膨胀的年份。和其他人不同,作为网易有道的CEO,他的紧迫感聚焦在如何让公司实现AI转型,他思考的问题更接近本质,比如“国产大模型如何完成商业闭环”、“教育AI的最佳实现路径是什么”,在他看来,教育AI看似高频,但先发并不意味着稳赢。

确切地说,它并非简单的技术升级,“知易行难”是AI教育变革的难点。究其原因,主要围绕教育四个核心问题展开——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

尽管这些问题短时间难以全部解决,但硬币的另一面,AI对教育的介入和融合正在加速。微软在最新发布的《教育AI2025》报告中指出,86%的教育机构正在使用生成式AI,这一比例位居所有行业之首。

尤其当AI行业集体进入下半场,教育,作为AI落地最早、也最复杂的场景之一,开始上演惊人分化,一边是互联网巨头在教育领域排兵布阵,阿里、科大讯飞等企业纷纷布局AI+教育产品;另一边,教育基因公司也大举布局,猿辅导、好未来等玩家也抓住大模型风口。而在这中间,互联网和教育基因兼具的网易有道,则是聚焦高价值的垂直场景、让AI贯穿学习全链条。

01

“应用+硬件”双轨齐驱

有道的新答卷

今天AI教育的竞争,早已不局限于单一功能或模型,而是生态能力的比拼。拿网易有道来讲,它在AI教育上的布局,核心策略可概括为“双轨驱动”:一方面,通过子曰大模型持续迭代,赋能软件应用;另一方面,以AI硬件打入答疑等高频学习场景,形成闭环

以最新迭代的子曰大模型为例,它标志着有道从“对话式AI”向“推理式AI”的跃迁。尤其是在翻译与数学两大高频刚需场景中,有道并没有选择“大而全”的通用模型路径,而是深耕垂类优化——38种语言实时互译、多模态理解、数学推理SOTA性能——这些都是典型的教育场景“特化型”能力。

按照这样的逻辑,有道的策略不在于追求模型参数最大,但追求场景效率最高。

举个简单的例子,子曰3“数学模型”仅有14B,却能在数学推理任务中超越许多规模更大的通用模型,而它的服务成本每百万token仅需要0.15美元,相当于通用大模型的1/10。这种“小模型、大能力”的路径,背后是对数据质量、训练策略、评估体系的系统性重构。

更重要的是,这个模型,推出即开源。

这一举动看似“慷慨”,实则是生态构建的关键一步。这意味着,更多的教育机构和开发者,都能以极低的成本去部署专业级的数学AI能力,普惠万千学子的同时,还能在标准制定、场景扩展等方面形成正向循环。

另一方面,是在翻译工具上的突破。

据有道智能应用事业部负责人张艺介绍,这次推出的「有道音视频翻译」,不仅支持任意语言音视频处理,一站式完成“听录—识别—翻译—配音”全流程,其首创的“文本+音频+视频”多模态一体化原声翻译系统,还能自动识别翻译场景、人物特征和情绪标签,使翻译更贴合实际情境。

同时,在效率和成本方面,它支持60分钟、1GB视频处理,仅需3分钟即可完成一段10分钟视频的处理,且成本仅为行业1/10,这些数字背后,是有道十多年翻译技术积累的集中释放。

更值得关注的,是它在硬件上的布局。

继词典笔以后,有道在今年2月做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相比追逐势头正劲的学习机风口,他们选择把精力聚焦在更有价值的答疑场景上,推出全新品类——有道AI答疑笔。

这次的全新AI答疑笔Space X,重点升级了扫题交互能力,即使面对复杂的长题和多图题,Space X也能实现“提笔即扫、即时讲解”,同时结合推出的AI错题本功能,形成“答疑—巩固—提升”的学习闭环。

这种“软硬一体”的打法,本质上是在重构学习流程:不再是“人适应机器”,而是“机器嵌入人的习惯”

02

AI教育下半场:

除了落地,还要关注未来

硅谷的创业者们总爱把“产品-市场匹配”(PMF)挂在嘴边,却常常忽略另一个关键——“商业模式-产品匹配”(BMF)。前者只说明用户愿意用你的产品,后者才真正意味着你在可持续的前提下,从用户那里获得的价值显著高于成本。

通俗地讲,要证明商业模式可持续,而不仅仅是吸引用户。

以教育AI智能体为例,它的出现带来了两大革命性变化:第一,它能自主执行复杂任务——过去需要人工拆解的繁琐步骤,现在模型可以自主完成;第二,它能自我检查和修正——解完题还能自己验算,让AI攻克更高难度的问题,越来越准确了。

这种剧变不仅意味着AI更聪明,更让应用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

观察有道的产品路径,发现其特别之处在于:产品的诞生与迭代极度依赖一线用户反馈,堪称“反精英路线”。真正决定产品走向的,是市场和用户的实际声音

比如做AI答疑笔SpaceX,并不是未来换个硬件形态去规避竞争,而是以用户“高频、随时随地答疑”的需求作为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在过去半年中,有道团队将每一条用户建议都视作研发清单:哪里需要提速、哪里应该增强,都一一落实。目标非常明确:不仅要做好用的笔,更要做“越用越聪明、越用越离不开”的笔。

这支笔也确实做到了。

从小学算术到高中函数,甚至复杂的物理题,它都能接得住,不仅支持文字查题,还实现了视频答疑——这是目前行业中相当少见的能力。例如在面对一道立体几何题时,Space X不仅能给出答案,还会自动生成一段讲解视频,板书演示辅助线如何添加、几何关系如何建立,就像一位真正的老师在身边一步步引导。

这背后,是有道自研的教育大模型技术与对题库、训练语料的精准运用。它既能理解题目内容,还能组织语言、生成图像、合成语音,最终生成一段流畅的讲解视频。整个过程在端内完成,耗时仅约两分钟。

此外,根据用户数据显示,答疑笔的使用频次已经超过查词翻译,渗透率高出30%,尤其在初高中人群中反响热烈。数学成为提问最多的学科,也反向推动团队持续优化模型解题能力。

当然,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更实在的是,有道的产品能力不是高高在上的“技术秀”。就像新推出的音视频翻译,硬是把行业里1500元的成本压到了100元(以处理一部100集短剧,约300min的视频为例)。而之所以进入音视频翻译领域,也并非因技术趋势被动跟进,同样是源于对用户痛点的发现:

团队调研用户在出海过程中不仅有翻译需求,还有很多系列问题,与此同时,行业现存的痛点包括高成本、低效率以及缺乏全链条服务,因此,相比简单做一个翻译工具,有道更希望提供一站式服务,这才是他们看到的未来空间。

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网易有道还做了“小事”,但却对行业意义重大,类比自动驾驶的智能化分级,创新性地提出了教育AI应用能力L1-L5分级标准,目前正从“L3主动学习辅导”加速迈向“L4虚拟教师”,已初步具备接近人类教师的思考能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说AI教育上半场,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那么对于下半场来讲,则是“好不好、准不准、用不用得起”的较量,更进一步讲,技术落地只是起点,如何通过定义标准推动整个行业进步,才是接下来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03

从先发转向深耕

有道找到了正确的发动机

AI大模型时代,新星崛起的故事屡见不鲜,但跳出价格和性能内卷,甚至推动整个行业往更好的方向发才更加稀缺。

此前,美国著名投资人、企业家 Henry Shi 所发布的“顶尖精益 AI Native 公司排行榜”便是一个明证。榜单中31家团队规模不大但盈利能力极强(ARR>500万美元)的初创公司,如CAI、GPTZero、Midjourney、Cursor等,无一例外都具备三大特质:场景垂直、产品聚焦、有能力定义行业标准。

同样的引擎也在网易有道启动,对AI创新多年的坚定投入,让它迎来了开花结果时刻。根据其财报,有道已连续四个季度保持盈利,整个上半年经营利润更是突破0.3亿元,创历史新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最能体现用户粘性的AI订阅服务,Q2销售额达到8000万元,同比增长近30%。

持续盈利的态势,印证了有道AI转型路径在商业层面的可行性,究其原因,不仅仅在于它“跑得快”,还在于“做的深”。

它的选择同样极具代表性:避开与通用模型的正面竞争,转而将资源投向教育、广告等高价值垂直领域;放弃自研闭源模型的先发优势,携手行业伙伴共建AI教育生态。作为成为国内大模型行业里为数不多的盈利样本,如果说2023年的有道还在“探路”,那么2025年的它,已经踏入“深水区”。

这背后,不是单一技术,也不是某款产品,而是一套基于场景反馈的迭代系统。

从精准捕捉用户行为(如学生高频使用扫题却无法解析的痛点),到借力大模型技术跃迁(推理模型在多模态题目中的准确率提升至70%-80%),再到通过软硬件结合实现体验闭环(推出专注答疑的有道AI答疑笔),并依托市场反馈迅速优化——有道逐步跑通了“从场景出发、以技术突破、用产品承接、借商业验证”的可持续闭环。

更重要的是,有道的业务主线正越发清晰:无论是教育AI还是广告AI,这两大板块一个重塑学习方式,一个提升营销效率,均立足于价值深厚、前景广阔的赛道。支撑这些成果的,恰恰是网易有道构建起的独特竞争力——贴合垂直场景将AI能力做深。

而这,极有可能成为AI教育行业一个新的开始。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45067.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8月25日 下午3:02
下一篇 2025年8月25日 下午3:03

相关推荐

  • 10元店起家的TOP TOY,要在海外和泡泡玛特硬刚?

    资本席卷潮玩赛道,盲盒卖疯了 撰文/李觐麟 编辑/黎文婕 排版/Annalee 以62.7亿元巨资入股永辉超市成为第一大股东后,叶国富又紧锣密鼓地兑现了三年前立下的豪言壮语——拆分TOP TOY港股上市。 与此同时,TOP TOY也在近日正式宣布启动全球化战略,计划未来五年实现海外销售占比超50%,拿出100亿元实现海外扩张野心。 不过在这条花路上,TOP …

    财经 2025年4月7日
    11700
  • 猪猪侠的表情,成了辱骂Z世代的抓手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作者 | 阿珂可 编辑、题图 | 渣渣郡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个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瞪眼,只是一个普通的表情。 Z世代瞪眼,就成了现在互联网上最招骂的事。 在社会和生活的浪潮裹挟中,这代年轻人身如不系之舟,不断被推向聚光灯下。 面对必然的未来,冷脸或许是…

    2025年8月4日
    4700
  • 傅利叶顾捷:一个医疗级人形机器人产品落地要三到四年

    出品 | 虎嗅科技组 作者 | 房晓楠 编辑 | 苗正卿 头图 | 《钢铁侠2》 5月9日,大雨后的上海,空气中弥漫着初夏的清新,放晴的午后,位于张江的一家酒店大厅,一个人形机器人站立着,在与之合影的观众的指示下,不停地挥动手臂、打招呼,旁边还有一个尺寸小一些的人形机器人绕着会场,来回踱步…… 这是傅利叶十周年暨首届具身智能生态峰会现场,挥舞双臂的是傅利叶于…

    2025年5月12日
    7700
  • 周杰伦换台,短视频进入“细糠”时代

    作者|把青 编辑|计然 7月11日,周杰伦入驻抖音24小时涨粉千万,发布的第一条视频点赞超过1500万,国民级歌手的影响力在抖音的溢出力可见一斑。 而就在7月8日,陈奕迅也刚刚入驻了B站,同样受到较高的热度。 两个天王的内容平台选择,揭示的是短视频平台从 过去“流量至上” 向 “内容为王” 的战略转向。 近一年来,抖音精选对B站中腰部创作者发起精准收割,精品…

    财经 2025年7月31日
    4000
  • 110亿,广州将要飞出一个低空独角兽IPO

    来自“低空经济创新高地”广州。 火热的“低空经济”赛道,将要杀出一个超级IPO。 近日,市场有消息称,飞行汽车公司小鹏汇天正考虑在港股或美股上市,已邀请银行参与竞标。且此次募资将重点投向智能飞行汽车的技术研发、量产落地及全球化布局,加速城市低空交通从概念迈向规模化商业应用。 小鹏汇天拟IPO在业内并非新鲜事,早在2024年12月,其创始人、总裁赵德力接受媒体…

    财经 2025年6月1日
    9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