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的敌人,从来都不是大促

品牌的敌人,从来都不是大促

假设有这样一项“超级工程”:它能为中国市场上每天销售的每一件商品,按照品牌与品质自动打分,并且实时记录,比如手机行业,苹果 iPhone 算 100 分,华为 95 分,荣耀 90 分,而某些山寨手机可能只有 50 分。

接下来,再把全国亿万消费者每个季度购买的所有手机的分数汇总,算一个“平均分”——这“平均分”就是一个消费品质指数。它能清晰地告诉我们:过去一段时间,中国人买的手机整体是越来越高分、越来越多优质品牌,还是更偏向低分、低价的产品。

如果把这个办法推广到所有行业,比如服饰、家电、日用品、食品、酒水,把所有消费行为的“平均分”都算出来,我们就能得到一个覆盖全行业的消费品质指数。它能回答很多关键问题:

  • 中国消费者整体是在消费升级,还是在被低价竞争“拉低”品质?
  • 哪些地区的人更愿意为高品质买单?
  • 哪个品类的品牌消费走在前列,哪个还需要提升?
  • 在一年中,哪些时间节点(比如 618、双11)更容易拉动品牌消费?

光是想一想,这样的工程就足够诱人。

然而,要真正实现这一体系,并不容易。它需要极其庞大的消费数据沉淀,这在以往的线下零售时代几乎不可想象。

过去,经济学界衡量消费主要依赖两类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前者揭示消费规模的增长,后者刻画价格的变化,但它们都无法回答“消费者到底买得更好,还是更差”这个核心问题。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消费市场持续扩张的环境下,仅凭消费总量的增长,很难看出消费结构和品质的变化。

令人欣慰的是,数字经济的发展,让这一想法终于成为现实。

就在本周,第二期“中国线上消费品牌指数”(CBI)和“全球品牌中国线上500强(CBI500)”正式发布。该指数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商学院联合开发,阿里巴巴淘天集团提供技术支持,每季度更新一次。

这是全球首个完全基于消费者实际购买行为的品牌价值评估体系,填补了传统宏观指标(如社会零售总额、CPI)在衡量“消费质量”方面的空白。对品牌而言,它能成为战略制定和竞争力评估的重要参考;对学界和资本市场,它则为理解和研究中国消费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提供了全新工具。

更为难得的是,由于已经有了两个季度数据的积累,也我们观察中国消费变化提供了很多难得的洞察。

首次量化”品质”:一个方法论的重大突破

其实,即使有了淘宝天猫的消费大数据支持,衡量消费品质变化也是个非常困难的课题。

问题的核心在于,”品质”是一个高度主观、多维度、动态变化的概念。什么是好品质?是价格高?是销量大?是专家认可?是用户好评?每个标准都有合理性,但单独使用都不够准确。

给如何给品牌商品打分呢?

北大国发院的研究报告,给出的方法论也很巧妙——完全基于消费者真实的购买行为,让淘宝天猫上的10亿消费者的真实行为来”投票”定义品质。

研究的第一步是建立一个可靠的”标准答案”。团队从淘宝天猫平台分行业抽取了消费者主动搜索量最多2000个排名最高优质品牌作为学习样本,又抽取了4000搜索量最差的品牌,作为负样本。避免了研究者的主观偏见,完全基于消费者的”用脚投票”来定义优劣。

接下来,团队收集了这6000个品牌在淘宝天猫平台上的全量行为数据,涵盖几十个维度,流量数据、交易数据、用户数据、产品数据、服务数据……几乎穷尽了线上品牌可以获得的数据。

有了大量的数据,下一步就是找出哪些指标真正能够区分”优质品牌”和”普通品牌”。团队使用了”随机森林”这种机器学习算法。简单说,就是让AI系统分析这6000个品牌的所有数据,自动发现那些最能预测”品牌是否优质”的关键指标。

光有AI还不够。团队邀请了来自学术界、投资界、品牌运营、数据分析等不同领域的专家,然后再基于国际公认的Anker品牌资产模型,并结合专家评分与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按季度对淘宝全网品牌指标加权,最后,团队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每个指标的具体权重,并将所有品牌的评分标准化到0-100分的区间,得分越高,品质就越好。

这套方法的革命性在于:传统的品牌榜单要么基于专家评分(主观性强),要么基于销量规模(容易被营销操控),要么基于财务数据(滞后性明显)。而CBI指数基于消费者的真实行为数据,既全面又动态。

更重要的是,这套方法具有很强的可解释性。每个品牌的得分都可以拆解到具体的指标层面,品牌方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让原本感性的商业决策有了理性的数据支撑。

就这样,项目组根据模型,形成了一套覆盖全网所有品牌的打分模型(并且还公布了前500名品牌的名单和分项分数),而后又根据每季度消费者实际的购买行为,计算出了平均分,也就是季度中国线上消费品牌指数。

数据显示,全国消费品牌指数从2025年1季度的63.38增长到2季度的65.17,同比增长2.14%,相比2023年第一季度的59.42,增长了 9.7%。CBI指数的这种增长,大约相当于所有消费者中有一半从排名1000名之外的品牌转向刚刚进入前500名的品牌”,过去购买锐步、特步的消费者,开始购买安踏、李宁。

我们的消费者,至少在线上,依旧更偏好购买品质商品,而且这个趋势还在持续。

品牌的敌人,从来都不是大促

中国线上消费品牌指数CBI(2023年1季度至2025年2季度)

重新审视品质和大促的关系

传统认知里,大促就是”卷低价”的代名词——平台拼命压价,消费者疯狂薅羊毛,品牌方咬牙清库存。”品质”往往是第一个被放弃的。

就连北大的研究团队在数据结果出来之前,都预估,在有“618”和“双11”两个大促节点的第二、第四季度,消费品质应该有所下降。

但数据给出了和很多人预想不同的答案。

2025年二季度(618所在季度),全国消费品牌指数从一季度的63.38跃升至65.17。更关键的是,这已经是连续多年的趋势:每逢二、四季度(618和双11),品牌指数都会显着上扬。

换句话说,在一个据说”大促不重要”的时代,消费者却在大促期间更愿意为品质买单;在最应该”冲动消费”的时候,中国消费者反而表现得更加”挑剔”。

这种现象可以用一个更直观的画面来理解:同样是买洗面奶,平时你可能随手拿个开架产品,但618期间,你更可能选择兰蔻、雅诗兰黛这样的大牌——因为”难得有折扣”。

成熟的消费者不再把大促当作”清仓甩卖”,而是视为”价值窗口”。他们会提前规划,将对品质商品的需求集中在促销节点释放。

据天猫官方数据,今年的天猫618剔除退款后GMV同比增长10%。同时期,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网上零售同比增长8.5%。定位品牌消费的天猫增速超过整个消费市场大盘,也从侧面印证,品牌消费在大促中表现得更加突出。

在大促场景下,商品的原价成为了重要的”锚点”。消费者看到平时3000元的品牌手机现在2500元,和看到平时300元的杂牌手机现在250元,心理感受截然不同。前者让人觉得”占了大便宜”,后者只是”便宜了一点”。有明确定价体系的品牌商品,在这种对比中天然占优。

心理学家约翰·斯威勒的认知负荷理论提供了另一个视角。大促期间,消费者面临大量商品选择,在信息过载的情况下,会倾向于使用简化的决策方式。品牌作为质量和体验的综合代表,成为有效的决策简化工具。

数据显示,即使在同样的促销环境下,2025年618期间的品牌指数仍比2024年同期增长2.14%。

在一个充满焦虑和内卷的时代,CBI指数给了我们一个相对乐观的信号:消费者比我们想象的更理性,品牌价值比我们想象的更坚韧。

我们需要的,是重新审视品牌的运营策略。

销量之外,大促还能带给品牌什么价值?

市场上一直有一种声音认为,在有内容电商和低价电商的今天,大促已经过时了。

但是”大促过时论”的核心逻辑,其实在于它把大促的价值简单等同于价格优势。

大促提供的是确定性优惠,你知道618一定会有活动,你知道你想要的品牌大概率会参与,你知道这个时间点买大件商品最划算。

这种确定性对消费者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了,这种高度集中的消费注意力也被一些品牌低估了。

在传统商业环境中,消费者教育是一个漫长而昂贵的过程。但大促极大地压缩了这个过程——当消费者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大量不同品牌的产品在同时打折时,他们被迫快速学习和比较,从而迅速提升对整个品类的认知水平。

以双11时销量通常都会增长的羽绒服来说,早在一年多前,蕉内其实就开始讨论和企划,2024年冬天应该主推什么样的羽绒服,来把握住这次增长周期。

蕉内靠做内衣服饰起家,如今拓宽品类,羽绒服就有许多细分的类型,并且竞争十分激烈,一个双11如何打出蕉内羽绒服的心智,蕉内的策略不在于价格,而是功能的聚焦。回归用户对羽绒服的本质需求——是由轻和暖带来的舒服。
蕉内把2024年的羽绒服侧重点放在更加灵活的轻薄羽绒上,能够去更加灵活应对气候变化,可以外穿,也能当夹层。蕉内判断对了——2024年双11,它的羽绒服同比实现了146%的增长,羽绒服品类中有了蕉内的一席之地。

从某种意义上,大促加速了进化的过程——在充分竞争环境中,有价值的品牌快速崛起,投机取巧、依靠流量撬动的伪品牌往往只能撑不过三次大促,这种淘汰机制比平时的市场竞争更高效、更公正。

大促还催生了许多新的商业模式。直播电商的兴起与大促密不可分,线上平台私域运营的成熟也与大促相关,对于涌入的流量洪峰,提前布局物流和供应链的创新,也同样受益于大促。这些创新实践在大促期间得到验证完善后,逐渐成为了整个商业生态的标准配置。

对新锐品牌来说,大促的价值尤其突出。本次CBI报告,团队对于快消行业的新锐品牌做了专题研究。数据显示,上榜的50个快消新锐品牌中,绝大部分为国内品牌,主要集中在上海、杭州、广州等电商运营基础好的城市,依托于电商生态,这些城市形成了强劲的品牌创新集群效应。

如果说大促对成熟品牌是价值验证,那么对新锐品牌来说,大促就是成长加速器。

原因很简单——新品牌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产品竞争力,而是认知建立。

在平时的商业环境中,新品牌很难获得足够的消费者注意力。但大促改变了游戏规则:当消费者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大量购买决策时,他们更愿意尝试新品牌;当价格不再是主要障碍时,新品牌的产品力和创新性更容易被发现。

榜单数据显示,表现突出的新锐品牌都有三个共同特征:精准的道选择、功效性与悦己性并重、极致的场景细分。

比如绽家专注香氛清洁、BeBeBus聚焦婴儿车、海龟爸爸深耕婴童护肤,它们通过在细分场景的专业化建立了竞争优势。对这些新锐品牌来说,大促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市场验证机会。它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用户反馈,快速迭代产品策略,建立初始用户基础。

据天猫数据,今年 618,有 260 个新品牌超越行业巨头,登顶细分趋势榜首。就连最“卷”的美妆、个护赛道,也涌现出了诸多“黑马品牌”。其中既有新锐国货品牌,也有大集团的子品牌。

比如口腔护理赛道。随着全民健康意识提升,今天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已经不满足于每天刷两次牙、美白牙齿这样的基础需求,不同人群生活习惯不同,口腔问题不同,对牙膏的需求也完全不同。
国货口腔护理品牌参半就注意到了这些需求,推出了不同功效的产品,它的每一支牙膏都像贴好了人群标签:有烟渍的消费者购买沸石牙膏;有美白去渍需求的消费者可以购买溶菌酶牙膏;中老年人更偏爱中草药成分,参半就专门研发中草药护龈固齿牙膏……

靠着一个个细分市场,参半在 2023 年 Q3 到 2024 年 Q1 电商份额反超巨头,排名第一,今年天猫 618,参半有两款牙膏进入垂类 top 10 榜单。本次新锐品牌榜单中。

对品牌来说,参与大促不应仅仅视为短期的销量提升手段,而应将其作为品牌价值验证、用户关系建设、市场教育的重要机会。这个过程甚至会反向推动品牌进行组织升级。多个受访品牌都曾提到,品牌在大促前期重组/扩张了天猫运营团队。

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很多看似合理的判断都需要重新验证。

因此,CBI指数最大的意义不在于告诉你买哪个手机,而在于给你一个更科学的判断框架。

品牌的敌人,从来都不是大促。品牌真正的敌人,是对消费者的疏离,是对自身价值的模糊,是对时代变化的迟钝。

毕竟,一个消费者购买品牌商品的偏好还在上升的时代,理应是一个品牌的好时代。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44770.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8月24日 上午10:14
下一篇 2025年8月24日 上午10:17

相关推荐

  • 数字文创爆火,成都如何将“爆款偶然”转化为“产业必然”?

    一次惊艳的创意迸发,足以点亮一座城市的高光时刻。然而,如何将这份闪耀从“偶然”沉淀为产业发展的“必然”基石,则是一道更为深刻的城市命题。 5月22日,以“文创天府·蓉耀未来”为主题的成都市文化旅游产业链创新场景供需发布会顺利举行。 大会聚焦“创新场景”,通过场景赋能,为具有首创性、变革性的新技术、新产品提供“试验场”与“首秀台”,让数字文创驱动下的创新场景的…

    财经 2025年5月24日
    8500
  • 一年352万正畸病例,专业医生仅6000名:你的牙齿,谁来救?

    一个成年人,一口牙总重量只有40克左右,看起来微不足道。 但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十分关注牙齿。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就曾写诗给朋友刘师服说,我羡慕你的牙齿坚固、洁白,吃大肉、嚼硬饼,就像刀一样截断食物(羡君齿牙牢且洁,大肉硬饼如刀截)。 如果牙齿出了问题,甚至不美观,那更是不得了。考古学家就在古埃及木乃伊的牙齿上发现金属片、羊肠线,用于固定牙齿的位置。 这恐怕是,…

    财经 2025年7月16日
    6600
  • 智谱再融10亿元,资本为何持续押注清华系大模型?

    文 / 道哥 7月2日,大模型创业公司智谱在上海举办「智谱开放平台产业生态大会」,并宣布获得浦东创投集团和张江集团联合10亿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 据公开融资信息,这是智谱完成的第16轮融资。在此次上海国资入场前,今年3-4月智谱已相继引入杭州、珠海、北京、成都等地的国资战略融资,频繁的大额融资使智谱成为国内“大模型六小虎”中融资规模最大的公司之一。 图源,智…

    财经 2025年7月5日
    7000
  • 收购泄密、信披违规、低价贱卖?良品铺子收购案的三大疑点

    文丨安畅 出品丨大V商业 作为成立了十五年的国民零食品牌良品铺子,整个收购案来得突然。参见《靴子落地!良品铺子,卖了》 7月17日晚间,良品铺子发布公告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及其一致行动人宁波良品分别与长江国贸签署《股份转让协议》,约定宁波汉意和宁波良品以12.42元/股的价格向长江国贸协议转让良品铺子7224万股股份和1197万股股份(合计8421万股),占良品…

    财经 2025年7月21日
    5300
  • 二次递表的卡游,凭什么能成文具行业的佼佼者?

    当传统文具行业还在依靠铺量铺渠道、压缩成本将价格打下来时,卡游则打通了一条以IP为核心,通过文化内容引起用户消费共鸣,进而激发更多用户购买欲望的商业模式。 4月14日,卡游更新了招股书,为时隔一年后的二次冲击港交所做好了准备。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卡游全年总营收分别为41.31亿元、26.62亿元、100.57亿元,增长势头明显。其中,经营利…

    财经 2025年4月18日
    10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