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开大了

  阿里的开源,再次开大!

  文 | 华商韬略 林岚

  8月2日,全球最权威大模型榜单之一的Chatbot Arena发布了最新排名。

  在总榜上,阿里于7月22日上线的全新语言大模型——Qwen3-235B-A22B-Instruct-2507,以1433分名列世界第三。  ▲来源:通义千问Qwen

  这一分数刷新了全球开源大模型在该榜单的历史最高分,也是中国大模型的历史最高分。

  同时,Qwen3-235B-A22B-Instruct-2507还在数学、代码、复杂提示、长文本检索、指令遵循等5项关键能力上夺冠。

  此外,由阿里几乎同一时间开源的AI编程大模型Qwen3-Coder-480B-A35B-Instruct,也在编程能力子榜单中与Gemini2.5 Pro、DeepSeek-R1、Claude4并列全球第一。

  【01 开源,更互联网的大模型】

  阿里的以上模型有多强悍呢?

  以Qwen3-235B-A22B-Instruct-2507为例,它能在批量分析电商商品评论的实际应用中,做到精准识别与计算处理,将原本需要2小时的人工打标任务压缩到了5分钟,且“数据质量完全可用”。

  AI编程大模型Qwen3-Coder-480B-A35B-Instruct,则被认为“善解人意”程度超过了Gemini2.5 Pro、DeepSeek-R1、Claude4,甚至强悍到仅用三句“大白话”(自然语言)指令,就能构建出一个仓储物流管理系统。

  而以上模型都采用了宽松的Apache 2.0许可证进行开源——允许任何人查看、使用其模型的源代码,并免费商用于各类场景。  ▲Qwen3-235B-A22B-Thinking-2507开源页面截图来源:智东西

  开源,是阿里在通义千问Qwen大模型于2023年面世之前,就定下的基本原则。

  当时的大模型,还完全是闭源的天下——知名大模型如Google DeepMind的Gemini、Anthropic的Claude,包括国内百度的文心一言也都是闭源。

  即便是以开源为初衷的OpenAI旗下的GPT,也转投了闭源的怀抱。因为,闭源就可以要求用户成为付费会员,商业化路径清晰可见。

  而当时标榜开源的Llama(由Meta出品),公开的部分也仅限于模型本身,并未公开训练代码和训练数据等信息,且要求只可用于科研,不可用于商业,被业界戏称为“假开源”。

  但阿里依然坚定地选择了开源,因为开放、开源早已是阿里在技术创新发展上的核心精神和基因。

  “吴妈,我们做了很多事情,做的东西也不错,有技术深度,也有技术挑战。要不开源吧?让外部更了解我们。”

  2010年,时任淘宝网资深技术总监的章文嵩,对时任阿里集团资深副总裁的吴泳铭说道。前者是出了名的开源布道者,他读博士时创建的LVS(Linux Virtual Server,Linux虚拟服务器)开源软件,就已在业界享有盛名。

  而吴泳铭的回答则很干脆:“那你就开始干。”

  章文嵩于是从具体项目着手,开启了阿里的开源历程。而后,阿里的开源动作越来越体系化——建立了开源委员会,有了开源流程,且将开源成就作为每年职级评审的加分项之一。

  从此,开源作为传统,融入了阿里的血脉。

  即使2015年有人提出竞争对手使用阿里开源的软件实现了研发提速,即使发起人章文嵩后来从阿里离职,这一传统也未改变。

  这也算是马云侠客情怀的具体表现之一,是本该有的互联网精神核心的一部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时间来到大模型时代,互联网越来越成为水电一样的基础设施,却越来越难再听到“互联网精神”的提法,阿里则再次举起了这面旗帜。

  阿里云CTO周靖人曾在访谈中提到,阿里的愿景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阿里云的初心是“让企业能在云上高效实现技术和业务创新”,而开源大模型则是“希望企业能更容易地把大模型用到业务里”,这三个愿景“高度一致、一脉相承”。

  现任阿里巴巴集团CEO的吴泳铭也在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强调,阿里巴巴将坚持向全球开源开放,把AI能力转化为千行百业的生产力。

  真正的开放、免费,为Qwen的后来居上打下一定基础。但在大模型领域起步较晚的阿里,能在强敌环伺中做到全球领先,另一重要秘诀是从阿里云就沿袭下来的勤快——又勤又快,飞速迭代。

  甚至有人说,阿里通义千问大模型的迭代,快到让同样标榜开源的Llama应接不暇——比如在Qwen3首个模型发布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Qwen系列又增加了好几个新模型,刷新了好几回SOTA。

  2023年8月,Qwen系列首个开源模型Qwen-7B悄然发布。2024年6月,Qwen2-72B在十几项国际权威测评中胜过曾是开源界最强的Llama系列。如今,Qwen3一再刷新所有国产模型及全球开源模型的性能新高。

  短短两年,开源的Qwen已然走过了万水千山。

  【02 免费,是更大的生意】

  Qwen的开源,免费,当然不只是为了精神,也同样为了商业。

  其模式,基本等同于互联网的先“引流”后“变现”——通过开源,吸引更多用户使用Qwen系列大模型;用户使用过程中,尤其企业用户,往往需要采购配套的云产品,如数据库、存储、网络、安全等——而这些正是身为亚太最大云厂商阿里云的核心业务与长项。

  通过开源大模型拉动用户,再通过用户推动阿里云业务。目前,阿里的这一策略已经奏效了。

  如今,阿里已开源了数百个大模型。而海内外开源社区中的Qwen衍生模型已超14万,下载量突破4亿。这让Qwen超越美国Meta公司的Llama,成为全球使用量第一的开源模型家族。

  来自各行业的与日俱增的用户,不但可为阿里云带来业务增长契机,也能通过应用实践反哺大模型的优化,进而吸引更多用户使用。阿里的“模型—云—行业应用”飞轮因此快速转起来。

  这在阿里的财报中也已得到验证——2025财年第四季度,阿里云收入301.27亿元,同比增长18%,为三年来最快增速。其中,AI相关产品的同比增长连续7个季度保持三位数。  伴随业务发展,阿里大模型对云业务的带动效果还会持续加强。

  如阿里近期发力的以Qwen3-Coder为代表的编程大模型,本身就是“油水衙门”——代码的生成和优化都会消耗大量计算资源,进而拉动云业务。

  这在智能体爆发、对AI编程需求剧增的当前更为显著。

  比如Anthropic旗下的AI编程模型Claude Code,刚于今年5月开放使用,目前年化收入已超2亿美元,赚得盆满钵满。而Qwen3-Coder的性能、使用体验不次于它,性价比还更高。

  有业内人士因此指出,Qwen3-Coder将有力争夺Claude 4的全球市场份额。而阿里在编程大模型领域的目标,大概也瞄准了在Agent时代来临之际,通过开源抢占商业价值和生态势能的高地。

  【03 是开放,也是突破和引领】

  目前,中国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大模型,可以说就是两个:Deepseek和Qwen。此次Chatbot Arena总榜上,二者双双位居前五。

  Deepseek与Qwen的发展路线不同。前者更专注于中英文文本推理,后者更关注多尺寸、多语种、多模态以及Agent适配。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开源。

  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曾在24年的访谈中表示:“中国的AI不能永远做跟随者……如果不改变这一点,中国永远只能追赶别人,而不是引领方向。”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在23年的云栖大会上提到:“我们坚信,不开放就没有生态,没有生态就没有未来……我们要始终攀登技术高峰,只有站在更先进、更稳定的技术能力之上,才有更大的开放底气。”

  目前来看,开源,也是支持这些目标实现的优选途径。

  当下,我国的大模型依然与美国存在一定差距,并且受到美国打压、制裁等威胁。

  比如,大模型领域广泛使用的底层技术,如Transformer架构、Stable Diffusion模型等均由欧美率先提出并主导,而中国科技创新往往一露头就被美国各种围追堵截和封杀。

  如2025年1月15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将中国大模型“六小虎”之一的智谱AI及其相关公司列入实体清单,限制其获取美国技术。

  2025年以来,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也以DeepSeek的数据安全政策为借口,展开审查,并在域内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使用限制。

  开源让模型开放,并任使用者审视、修改,且支持在私有等各种环境中运行,大大降低对模型“来自哪个国家”的敏感度,无疑有利于帮助中国大模型突破封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而诸如阿里通义千问,还很早就为模型在中英文之外,注入多种语言数据,训练多语言基础模型,进而使其更加全球化,以全球化超越地缘化。

  另外很重要的,开源天然地具有社区性质,本质上是邀约全球开发者一起创新发展,进而也能更好获得用户反馈,让用户帮助大模型更好迭代发展。

  总结就是,开源一方面可以开放突破地缘壁垒,另一方面可以开放与全球开发者一起进化,集中智慧和力量办大事。对中国的大模型公司而言,它即便不是一条坦途,也更有可能通向胜利。

  更长远看,科技与商业的竞争和发展,从来都不只是单纯的技术比拼,也更是格局和眼光的较量。

  真正的引领,也不是独占鳌头,而是能同更多人一起往前走,阿里的大模型就正在这样的路上。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44450.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8月22日 下午3:00
下一篇 2025年8月22日 下午3:00

相关推荐

  • 隐匿的医疗大佬,10年干出千亿级公司

      “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看好我们。”   文 | 华商韬略 梁梁   曾经,一斤大米不过1毛2、一把青菜不过几分钱,但一台进口CT的价格却高达70万-80万美元。今天,大米价格涨了几十倍,但CT价格却跌了几十倍。   带头将这价格打下来的人,就有薛敏。   【又一张王牌】   “大模型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参数竞赛’,逐渐转向围绕‘生态协同和场景落地’的…

    财经 2025年4月15日
    12300
  • 千亿超威集团,喂大了一头“快驴”

    斑马消费 范建 汽车后市场有“途虎”,“电驴”后市场也跑来了一头“快驴”。 每年,全国有上千万辆电动车,更换了快驴销售的电池,但绝大多数人,都不了解背后的平台。 日前,快驴科技披露招股书,向港股发起冲击,这家短距离绿色出行科技综合服务商的神秘面纱就此揭开。 依靠全国电池龙头超威集团,快驴科技做到了行业第一,但99%的收入来自卖电池,且几乎全部电池产品都靠超威…

    财经 2025年5月23日
    8800
  • 停车场“养”机器人,首程控股的千台量产赌局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冯羽 编辑 | 蛋总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一家主打停车场和园区运营的传统公司,竟然也做起了机器人生意? 最近,智能基础设施资产服务商首程控股发布了2025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营收3.52亿港元,去年同期为3.51亿港元;归母净利润实现2.1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1.18亿港元上升约80.5%。 以停车和园区管理为…

    财经 2025年6月1日
    9000
  • 苹果的接班人不会是“第二个库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最话 FunTalk,作者:何伊然,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2024年底,苹果离全球首家4万亿市值公司,就差一小步。 然而,这一小步如今成了难以跨越的天堑。7月9日,英伟达成为全球第一家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的公司;7月31日,微软成为第二家站上4万亿美元的公司。 在同行的衬托下,苹果的2025年显得格外落寞。在标普500指数呈现上涨态势之时,苹…

    2025年8月6日
    2500
  • iPhone用户速删!荣耀这功能让苹果生态党破防了

    这一刻,苹果生态党估计要破防了!曾经被数据线支配的恐惧终于终结了!荣耀刚放了个大招——荣耀互联App正式登陆苹果商店!iPhone和荣耀MagicBook Pro 14这对CP终于能原地结婚,从此跨系统传输就像发微信一样简单!

    财经 2025年5月6日
    10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