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上海,重庆冲成消费第一城

  乐天巴蜀,消费之都。

  文 | 华商韬略 大南

  2020年逆袭广州、2022年甩开北京,2025年1-2月、第一季度及1-4月,连续三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上海,冲成消费第一城。

  重庆人的消费力,为什么这么强?

  【01 重庆人的消费观】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消费”作为高频词被反复提及32次,各地都将提振消费作为“重头戏”来抓。

  一个重庆朋友说:消费,对重庆来说,不需要抓,因为重庆人格外舍得消费。有钱要消费,没钱也要消费,甚至还有句玩笑话:“重庆人即便分钱没得,也要搞个闹热”。

  作为长江与嘉陵江交汇的黄金码头,重庆自古就是八方来客的聚集地,向西连接肥沃的四川盆地,向东通达广阔的江汉平原,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独特的生活观念与消费文化。

  这里既有农耕文明的朴实,又有商贾人士的灵活,还带着码头工人的豪爽以及“袍哥”的江湖义气,最终融合成重庆人独特的性格底色——乐观豁达、热爱生活、享受当下。

  2024年统计显示,重庆人把近70%的可支配收入都用在消费上。你可以调侃一个重庆人挣得不多,但绝不能说他“不懂吃、不会耍”。

  如果要为这种文化找到一个最佳缩影,那必然是火锅。沸腾的红油锅里各种食材在翻滚,热气蒸腾下,味蕾得到一场酣畅淋漓的享受,天大的烦恼都可以抛到九霄云外。正如重庆人常挂在嘴边的那句:“没有什么事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两顿。”  散落在山城街头巷尾的3.7万家火锅店,就是3.7万个社交场所和文化载体,见证着重庆人“活在当下”的人生哲学。当然,这些门店也带动火锅产业链每年创造3000亿的产值,滋养了超过100万人的生计。

  2024年餐饮寒冬席卷全国,北京、上海的餐饮消费额分别出现-4.9%、-5.3%的下滑,但重庆人根本不理解什么叫“餐饮寒冬”,其餐饮消费额在去年逆势增长9.1%,斩获2519.91亿的好成绩。

  这就是重庆人对美食的执着,这种执着不仅体现在“吃喝”上,在“玩乐”方面也丝毫不含糊。重庆人碰面打招呼的口头禅就是:出去耍撒,你要耍点啥子嘛?

  即便周一到周五,重庆大街小巷都是乌央乌央的人,到了周末,更是如此。40度的高温里,重庆人一边喊着热惨了、烤焦了,到处都是“熟人”,一边张罗着熟人“出来耍撒”,嬢嬢伯伯们则开起“水上麻将”,把消夏和娱乐完美结合。

  这种“及时行乐”的态度,让重庆的人均消费常年高居全国各省市前十。2025年二季度,重庆社零总额第一之后,其人均消费支出也冲到了中西部第一、全国第九,而这还是在它农村常住人口占比近三分之一的底子下实现的。

  【02 第一城的底气】

  当然,消费第一城,光靠强烈的消费意愿还不够,消费还必须有收入支撑,毕竟荷包变鼓了,消费才有底气,而这底气的根基在于实打实的产业实力。

  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提出著名的“边际消费倾向”理论,用以描述消费背后的规律,简单说就是:消费随收入增加而增加,但增速会低于收入增速。

  核心也还是:要有收入。

  重庆消费出列的背后,是重庆人的收入也在增长。

  网络上喜欢将重庆命名为“火锅之都”“8D魔幻之城”,但其实它还有一个重要的隐藏身份——硬核制造之都。

  全国41种工业大类,重庆就有39种;31种制造大类,重庆更是一个不落。

  像笔记本电脑产业,自2014年起,重庆就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成基地,如今全球每3台笔记本电脑就有1台是“重庆造”,最高年产量一度达到9385.29万台,说是“笔电之都”完全不为过;还有摩托车产业,2024年产量657.4万辆,全国出口前十的品牌里,重庆企业就占了5个,牢牢掌控着半壁江山。

  分布在长江和嘉陵江两岸的工业园里,还藏着不少“产业高手”:功率半导体晶圆产能跻身全国第三、液晶显示屏年产量达3.92亿片、渝北区的手机产量更是占到全球1/20……个个都是行业翘楚。

  但要论重庆工业最耀眼的“明星”,当属汽车产业。2024上半年,重庆凭借121.4万辆汽车产量,登顶全国“汽车第一城”,全年产量则高达254.01万,超越汽车产业的老牌王者广州,仅次于深圳。

  重庆的汽车产业版图,如今已扩张到年产值近6000亿的规模,是全国最大的汽车产业集群之一。

  2025年7月27日,随着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这艘“央企航母”正式落户,重庆和一汽总部长春、东风总部武汉,并列为拥有汽车央企的三巨头之一,更巩固了“汽车之都”这一块金字招牌。

  如果把视角放在新能源汽车上,重庆的成绩更不可小觑。2024年1-6月,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9.1万辆,同比增长1.5倍,增速位列全国汽车产量前十省市第一。2024全年其新能源汽车产量更是飙升至95.32万辆,同比增长90.5%,大幅领先全国均值近60个百分点。

  贡献出这一亮眼业绩的,有月销过万辆的阿维塔,累计销量破50万辆的长安深蓝。身为民企的赛力斯更是从39年前一家生产弹簧的小厂,摇身变成年销超42万台的新能源领跑车企。  ▲来源:赛力斯汽车官网

  它与华为合作的问界系列,累计销量破70万台,成为唯一杀入50万级豪车销量榜前十的国产自主品牌,问界M9在2024年更是以15万辆的年度交付量刷新了50万以上豪车市场的销售纪录,为重庆汽车产业又斩获了一个“第一名”。

  围绕赛力斯两江新区的超级工厂,华为、宁德时代、拓普集团等200多家核心配套企业扎堆聚集,带动上下游约15万人就业。单是赛力斯一家企业就提供了1.88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包括6000多个高薪研发岗位。

  在汽车产业的领军下,重庆制造业增加值在2024年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5.6%,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产业升级的红利直接反映在收入上。2025年上半年,重庆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全国第11位上升至第9位,除了四大一线和沿海强省,内陆地区属重庆排位最高。

  雄厚的产业基础,为重庆人的钱袋子打下了厚实的底子。

  不过重庆人敢消费的底气,除了收入的支撑,也还有其他助力,尤其是重庆的住房价格一直相对偏低,这让居民有了更多钱去消费。

  2025年7月,重庆二手房挂牌均价约9200元/㎡,只有上海的五分之一;平均租金每月30.39元/㎡,约为北京的三分之一,无论买房还是租房,压力都远小于一线城市乃至部分二线城市。

  【03 激活消费“三支箭”】

  重庆冲成消费第一城,政府对消费的发展也是功不可没。

  首先是对消费场景的发展与创新打造。

  1942年,美国学者费正清乘坐飞机俯瞰重庆时曾感慨:“这里不适合人类居住,连块平地都没有,在城里往来要像山羊一样忽上忽下。”

  重庆可利用的平原仅占2.39%,这种层峦叠嶂的地形,导致大型商业体的落地空间受限,从而使得潮流品牌的入驻时间平均比成都滞后3年左右。

  但重庆不“认命”,不能像平原城市那样横向铺展,就干脆“立起来”纵向发展,“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从2012年开始,重庆逐步将“江崖街洞天”的地貌转化为特色优势:沿着滨江步道、悬崖峭壁、梯坎街巷、防空洞穴直至百米高空,持续打造特色消费场景,开辟新消费、新玩法。

  于是重庆有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魔幻景观:轻轨从居民楼穿过、商场入口开在屋顶上、轨道交通变成了“过山车”,这座立体城市浑身上下都有股“赛博朋克式”的时尚感。

  当外地游客为重庆的各种神奇地形感到惊叹的时候,重庆人可能想的是“这地方可以搞个什么样的新耍式”。  这就是重庆政府激活消费的“第一支箭”。在空间上做文章,挖掘出丰富的消费场景。当有足够特色的场景让人们“玩起来”“逛起来”,消费自然也会“涨起来”。

  重庆人不仅把城市“立起来”发展,还把时间“拉长了”用。

  初到重庆的江浙沪游客,常会发出一声感叹:“这里的人都不需要睡觉吗?”

  事实上,这座城市夜生活的基因,早在数百年前已经刻在了记忆里。明清时期,码头工人习惯在傍晚卸货后聚餐饮酒;民国年间,朝天门的夜市灯火通明直至拂晓,这种景象被收录进了当时的“巴渝十二景”中。

  对重庆人来说,太阳下山了,是工作的结束,但生活才刚开始。

  2020年,重庆政府则顺势将“夜经济”升级为城市战略,打造“不夜重庆生活节”,此后每年组织实施200多场主题活动点亮全城。

  今天的重庆,凌晨三点的火锅店照样人声鼎沸,24小时营业的奶茶店、健身房随处可见,它们构成政府刺激消费的“第二支箭”:通过“夜经济”拉长消费时间。

  2024年数据显示,重庆1.62万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夜间消费就占了60%,可见“这一箭”的作用有多大。

  空间延伸了,时间拉长了,重庆激活消费还有“第三支箭”,打造文旅IP吸引外地游客,拓宽消费人群。

  日常消费场景里,本地居民构成了基本盘,每逢节假日,游客的大量涌入则创造出一波波消费高峰。

  为了照顾好外地人来耍来消费,重庆一边努力让自己网红、长红,持续吸引全球游客,一边努力用相对逼仄的空间承载更多游客的更好体验。为此,重庆政府每逢节假日还倡导“把景点让给游客”“把交通让给游客”,形成了“重庆人腾空重庆”给游客的有趣现象。

  随着李子坝轻轨穿楼、无人机灯光秀、洪崖洞夜景、荣昌卤鹅等现象级IP的爆火,重庆的游客接待量屡创新高。2025年五一期间,重庆接待游客1858.31万人次,同比增长10.4%,荣昌区更是暴涨168.2%,游客总花费达151.71亿元,同比增长16.3%。

  重庆人用智慧证明:所谓地形劣势,不过是还没被开发的特色。

  费正清要是看见今时今日的重庆——这座既是中国人口最多、又登顶消费榜首的超级都市,想必他会给这片神奇土地一个全新的评价。

  城市如人,各有特色。重庆,到底是座什么样的城市呢?

  既有现代工业文明的硬实力,又有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既流淌着赛博朋克的科技感,又散发着码头江湖的爽朗豪气。

  重庆——既很巴适,也能雄起。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42544.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8月13日 下午3:08
下一篇 2025年8月13日

相关推荐

  • 三个月苦等降价,等来的却是反涨!看完你直接是电商大佬

    在我看来不管是618还是双十一,基本上都已经算的上是很多人购买手机或者是购买其他产品的捡漏的关键节点,正因如此商家品牌才开始不断摩拳擦掌,表面为了销量?其实我跟你讲就是为了自身的舆论更好! 今天我在贴吧看到一个吧友直接发了一个这样帖子“原本期待国补拿下心仪的手机,但是在购物车等了三个月”国补没得了,而且现在价格直接比平时贵300元,这是真无奈,讲实话这看似很…

    财经 2025年8月2日
    2600
  • 中建二局多个四川在建项目被通报

    4月30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2024年度建筑业企业“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情况的通报。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多个项目被检查出问题,具体如下: 四川天府新区招商2019-51052(1、4)号地块建设项目检查问题: 1.装饰装修专业分包项目经理涉嫌无资质开展从业活动; 2.分包单位资格审查未见分包单位项目人员社保信息。 四川天府新区招商201…

    财经 2025年5月5日
    8500
  • 没人该为王小川的梦想买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首席人物观,作者:二毛,题图来自:AI生成 在新的故事篇章里,王小川正在经历烈日灼心。 摆在公众眼前的,是百川智能的5个核心高管在3个月的时间里接二连三的离去,如今走得只剩下王小川和老部下茹立云了。 人员变动原是正常的业务调整,但短时间内数员大将纷纷出走,个中缘由难免令外界生疑。 业务层面,原本另辟蹊径的医疗赛道如今也开始渐渐拥挤:阿里、…

    2025年6月24日
    5500
  • “看天吃饭”的虎牙,开始种田了

    北京时间5月13日,虎牙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虎牙营收15.1亿元,同比实现企稳,环比回升;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口径下,虎牙净利润达2400万元,已连续第五个季度实现盈利。 对一家曾出现亏损、营收模式高度依赖打赏的游戏直播平台而言,这份财报不仅意味着盈利能力的延续,更标志着结构性重构的持续推进——虎牙…

    财经 2025年5月15日
    8400
  • 企业出海:从价格战到价值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作者:王智远,原文标题:《聊聊4个出海中最常见误解》,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每次提到出海,很多人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词就是:成本战略。 好像只要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定靠着“便宜”打天下。但问题是:这套打法,现在还管用吗? 中国在人工和原材料方面确实还有一定优势,但早就不是“白菜价”了。 过去10年,中国制造业的用工成本几乎翻了一倍,有…

    2025年6月21日
    5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