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亿,哈根达斯要卖了

我们熟悉的哈根达斯要被卖了——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高盛准备以150亿欧元(约1200亿人民币)的估值收购冰淇淋生产商Froneri,交易最早在今年9月签署。

Froneri成立于2016年,由雀巢和PAI Partners合资创办,整合了双方在欧洲的冰淇淋业务。后来,雀巢的美国冰淇淋资产注入其中——至此哈根达斯在美国和欧洲等地的运营权悉数归于Froneri。

而哈根达斯是Froneri的重要资产之一。这个创办于1961年的冰淇淋品牌曾风靡全球,也曾在中国市场一路领先,但今天却渐渐被市场抛弃。哈根达斯的股权几经变更与辗转,如今它的运营由通用磨坊和Froneri分区而治。

高盛的出手,意味着哈根达斯又一次要易主了。

一笔千亿并购

冰淇淋巨头要被卖了

哈根达斯的故事,源起于一位波兰移民。

出生于波兰华沙的鲁本·马特斯(Reuben Mattus),年幼时便随家人移居美国纽约。14岁起,他就在舅舅的冰淇淋推车帮忙,这个家庭自制的小生意渐渐在当地积累了一些名气。

20世纪50年代,美国冰淇淋市场以廉价产品为主,制造商为降低成本,在产品中加入大量空气、稳定剂和防腐剂,冰淇淋品质参差不齐。如此,马特斯看准了高端冰淇淋市场的空白,决心打造“纯天然、无添加剂”的顶级产品,主要销售给高档场所。

1961年,马特斯在太太的支持下成立一家新的公司,并注册了“Häagen-Dazs”,结合丹麦语拼写和自创词汇,试图营造欧洲高端形象。对于这个丹麦风的名字,他曾解释:幼年时在丹麦尝过令人难忘的冰淇淋。

很快,哈根达斯凭借品质迅速吸引了大批忠实粉丝,从纽约市的美食店逐渐遍布美国东海岸。时间来到1973年,哈根达斯在布鲁克林开设了第一家专卖店,主打“奢侈品”定位,价格是普通冰淇淋的5倍。彼时的哈根达斯已在美国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顾客中家喻户晓。

自八十年代起,哈根达斯经历了复杂的股权变更之路。

1983年,美国食品巨头品食乐(Pillsbury)以70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哈根达斯,同时保留品牌独立运营权。隔年,哈根达斯进入欧洲市场,首站巴黎。

1989年,英国酒业巨头帝亚吉欧(Diageo)收购品食乐,哈根达斯随之易主。在帝亚吉欧控股时期,哈根达斯重点拓展亚洲市场,并在1996年进入中国,那则广告词“爱她,就请她吃哈根达斯”风靡一时。

2001年,美国食品集团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出手,以6.5亿美元的价格从帝亚吉欧手中买下哈根达斯。2002年,雀巢从通用磨坊手中收购了哈根达斯冰淇淋在美国的运营权,以快消品思路运营哈根达斯。

2016年,雀巢和私募股权公司PAI Partners创办冰淇淋合资企业Froneri,2019年,通用磨坊将其欧洲冰淇淋业务(包括哈根达斯在欧洲的运营权)注入Froneri,次年,Froneri又收购雀巢全部冰淇淋业务。

至此,Froneri拥有了哈根达斯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范围内的20多个国家的运营权。

至于通用磨坊,则仍掌握着哈根达斯全球品牌所有权,并主要负责北美以外地区的运营,尤其是在中国市场。

高盛如果买下Froneri,将间接获得雀巢旗下Mövenpick、Milkybar等品牌,以及哈根达斯的区域运营权,但哈根达斯全球商标权仍属通用磨坊。

冰淇淋顶流

在中国也卖不动了

事实上,投资界已从知名PE机构确认:通用磨坊也在筹划卖掉哈根达斯中国。

后来消息流出,此次出售范围包含中国内地所有哈根达斯门店业务,买方需获得通用磨坊授权,可能附带年限限制。潜在交易金额约5亿-8亿美元,多家机构参与竞购,但尚未达成最终协议。对此,通用磨坊官方的说法是“不予置评”。

投资界了解到,这项交易的确正在推进,处于初步谈判阶段,我们熟知的国际PE已伸出橄榄枝。

在中国,哈根达斯称得上“没落的贵族”,选择卖身的原因也很直接——哈根达斯在国内的销售正面临挑战。

首先是在华门店数的不断缩减,客流下滑。巅峰时期,哈根达斯在全球900家门店中,有超过400家都开在中国,不过现在,中国市场门店仅剩下263家。在2025财年的第二季度,门店客流量出现两位数百分比的下降,固定成本高,但利润率低。

此外,随着消费降级,中国市场高端冰淇淋的需求不断下降,哈根达斯门店客单价约58元,一份豪华冰淇淋火锅大概需要200多元,这样的定位受到了快速扩张的DQ、本土品牌蜜雪冰城等的强烈冲击。不仅如此,冰淇淋的市场也被中国如火如荼发展的新茶饮品牌挤走了大半。

哈根达斯并非仅仅中国市场受挫。财报显示,2025财年第三季度,通用磨坊的净销售额同比下滑5%,国际市场净销售额下降3%,其中,中国与巴西市场被列为主要拖累因素。这也使得通用磨坊今年股价下降了15%。

因此,断尾求生,出售资产或许是最好的出路。

这也是通用磨坊剥离高成本、低利润资产的惯常手法——早在2019年,通用磨坊就曾将优诺酸奶在华业务出售给了天图投资。

回想2017年,哈根达斯中国凭借一己之力,为通用磨坊冰淇淋业务贡献超过一半的利润,如今却被摆上出售的货架,令人唏嘘。

卖身&抄底

今年消费并购爆发

洗牌正在发生,我们不少熟悉的消费品牌都在排队卖身。

当下最轰动则是PE围猎星巴克中国。进入中国26年,坐拥超7700家门店,星巴克中国这几年在瑞幸、蜜雪冰城等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下,决定出售中国业务股权。

这一幕至今引来了高瓴、凯雷投资、信宸资本、春华资本等知名机构的兴趣,甚至连瑞幸大股东大钲资本也参与竞购,当中还有腾讯、京东的身影。星巴克最新透露,目前正在对超过20个有强烈意愿的投资人进行评估。

同样选择出售的还有迪卡侬。不久前,彭博社披露,法国运动品牌迪卡侬启动出售其中国业务,计划出售30%的股权,估值或达10亿-15亿欧元(约合80亿-120亿元人民币)。据悉,已有多家机构开始接触,但谈判尚处于早期阶段。

近年来,迪卡侬面临净利润下滑、高端化转型遇阻的难题,尽管中国市场依旧是其全球前五大营收来源之一,但在国内已经受到安踏、李宁等本土品牌的严重冲击。

细看下来,无论星巴克、迪卡侬还是哈根达斯,不约而同选择在此时出售资产,既是面临着中国市场竞争的加剧,这些跨国企业不得不做出的战略调整;同样也是在周期低谷,选择从“重资产”到“轻资产”的应对之举。

这些消费品牌的选择,成为全球宏观经济变化的一个缩影。

这样的路径,他们身前已有人顺利蹚过——

2017年初,中信系联手以20.8亿美元的价格拿下麦当劳中国20年经营权,“金拱门”随之诞生。如此体量缔造当年最为轰动的超级并购。基于对中国消费市场更加熟悉,中信系接手后便加速了麦当劳中国的本土化进程。

正是在懂中国市场的操盘手下,麦当劳中国实现了品牌总部和本国经营方两者的共赢。时至如今,麦当劳中国的门店数量已超7000家,目标到2028年突破1万家。

对于买方来说,抄底时机已然出现。

今年以来,消费并购盛况惊人。正如年初,红杉中国以11亿欧元的估值收购Marshall马歇尔的多数股权;德弘资本以约130亿港元的价格从阿里那里买下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博裕资本则收购高端百货商场SKP;还有KKR买下国民汽水大窑饮品……无不令人印象深刻。

“很多消费类项目资产价格便宜,手中有大量现金储备的买方,有能力在此时抄底。”

一个普遍的观点是,消费行业历来被认为是具备刚性、抗周期属性的行业,因而在经济波动时期反而更受资本欢迎。此间,买下一个跨国公司的中国业务,已经成为消费并购发力的主要方向。

下一个big deal很快就会到来。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40786.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8月5日 上午11:02
下一篇 2025年8月5日

相关推荐

  • A股收评:三大指数齐跌!汽车零部件板块火爆,大金融板块集体走弱

    5月16日,A股主要指数集体下跌,沪指跌0.4%报3367点,深证成指跌0.07%,创业板指跌0.19%。 盘面上,汽车零部件板块,豪恩汽电20CM涨停,均胜电子、亚太股份等十余股涨停;可控核聚变板块走高,中洲特材20CM涨停;人形机器人板块,宜安科技涨超14%;创新药概念震荡走强,热景生物涨超12%;免税店板块尾盘拉升,珠免集团涨超6%。此外,小米汽车、工…

    2025年5月16日
    11100
  • 芯片新贵,集体转向

    在AI芯片这个波澜壮阔的竞技场上,一度被奉为“技术圣杯”的大规模训练,如今正悄然让位于更低调、但更现实的推理市场。 Nvidia依然在训练芯片市场一骑绝尘,Cerebras则继续孤注一掷地打造超大规模计算平台。但其他曾在训练芯片上争得面红耳赤的玩家——Graphcore、英特尔Gaudi、SambaNova等——正在悄悄转向另一个战场:AI推理。 这一趋势,…

    商业 2025年5月10日
    8900
  • 黄仁勋,也投核裂变了

    这一幕极具风向标意味。 投资界获悉,核电公司泰拉能源(TerraPower)宣布完成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7亿元)融资。令人意外的是,当中出现黄仁勋的身影——英伟达作为新投资方入局,首次涉足核电领域。 泰拉能源,人们可能有些陌生。这是比尔·盖茨离开微软后的核电创业项目,致力于新一代核反应堆研发。一路走来,融资超过20亿美元,背后挤满一众VC/PE。曾有投…

    商业 2025年6月27日
    8200
  • 二季度出口:“抢转口”对冲几何?

    以4月9日为分水岭,二季度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随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由对贸易逆差国全面征收报复性关税,转向以关税为谈判杠杆对中国以外的经济体暂缓关税。在这一阶段,“抢转口”似乎成为了出口“乌云背后的银线”。 展望二季度,出口存在两面性。一方面在高额关税下中美间已接近“不可贸易”。另一方面,关税暂缓90天也为国内出口的“退中求进”提供了缓冲。我们测算,“抢转口”…

    2025年4月21日
    10500
  • 中信证券:新藏铁路公司成立,重大基建持续发力

    近日,新藏铁路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950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含建设工程施工、建设工程监理、铁路运输基础设备制造等,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中信证券认为,新藏铁路公司的成立是继雅江水电项目之后中央财政继续发力重大项目的延续,中信证券此前的报告中也提到,新疆的发展不仅仅是基建,同样包括煤炭产业链。在此背景下,中央财政正持续发力基建投资。 ▍新藏铁路公…

    商业 2025年8月11日
    1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