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跌超九成到五天翻倍,TicNote能让出门问问赢在长周期吗?

上市即巅峰?

在上一轮AI大行情中,AIGC企业出门问问最终在沉淀的第十个年头成功完成了自己的上市“里程碑”工作。

然而,十五个月时间过去,出门问问的港股热度却随着这一轮AI叙事行情逐渐陷入沉静后冷了下来。上市至今其股价最高折了超九成,近期受利好刺激回弹了部分后,仍折了近八成。

日前,出门问问携最新Agentic AI智能硬件TicNote、AIGC产品矩阵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并推出以TicNote赋能的《听见胡同》AI艺术展。

考虑到前段时间,TicNote的全球销量已突破万台,国内部分区域甚至已断货,此次登上更大的产业平台后,一时间关于出门问问成功打通AIGC产品在终端大规模落地的商业闭环预期频出,也引来了不少资金看好。

近期短短五个交易日,出门问问港股股价就从底部至多翻了1倍之多,近7月30日便放量飙升逾六成。

但资本的热潮退去,站在AI产品商业化落地愈发明朗之际,出门问问能否抓住时机做好这个先锋?长周期中,出门问问真正的胜率又有几成?

上市即冲榜第二!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出门问问此次高调亮相的新一代Agentic AI软硬结合产品TicNote,主要是通过内置“Shadow AI”为用户构建“有记忆的AI记录+主动洞察+主动分析+陪伴创作”的路径。

这是其颠覆传统记录方式的核心所在,能基于“理解深度”主动提供服务,而非简单的机械工作。

凭借“看听问推搜”以及全流程自动化的能力,这款堪比用户最佳AI思考伙伴的产品,适用场景囊括B、C两端,包括会议、电话沟通、路演、企业调研、商务会议、学术讲座、医生问诊、课堂学习、采访沟通等等,范围广阔且十分日常。

参考同样具备日常刚需属性的包装水,随着智能化等新科技加速渗入生活和工作等场景,TicNote这类产品一旦在市场站稳脚跟,生命周期大多不会太短,产品红利大概率也会随着品牌声誉的积累持续增厚。

具体产品力上,区别于传统录音设备仅做语音转文字,创新式内嵌AI赋能技术的TicNote能理解会议场景中”重点推进”背后的排期需求,自动生成思维导图;能在用户跨场景记录(如周一项目会、周五进度会)时,自动比对目标与执行偏差;甚至能根据会议中提到的”团建活动”,主动提示成员饮食偏好。

这种”越用越懂你”的上下文记忆能力,让AI从”机械工具”升级为”效率伙伴”。

而市场用销量投票就是对其产品力最好的认可。TicNote海外版自4月发布后,用户画像已覆盖对”信息整理效率”需求极强,要求极高的金融、传媒、教育等专业领域,这些用户也确实更愿意为”节省2小时/天”的体验付费;国内版6月上市即登顶京东、天猫相关品类第二。截至7月15日,TicNote的全球销量已突破万台。

产品在不同市场连番爆火足以说明此次并非偶然,也不是纯粹的自吹自擂。

爆品验证“专业深耕”逻辑,再反哺生态的闭环

事实上,icNote的热销是出门问问十余年技术积累与战略调整的结果。

由曾经的谷歌科学家李志飞创建的出门问问,在2014年便开始做AI硬终端产品,先后尝试了手表、耳机、音箱等产品,期间也取得过成功。2015年其发布的中国首款智能语音交互手表Ticwatch,巅峰期TicWatch一条产品线年销售额可达10亿元。

不过,后来出门问问AI硬件副总裁曾森在采访中坦言:早期我们踩过智能手表的坑,当时和华为、苹果拼屏幕、续航,结果发现AI不是这些品类的核心卖点;“转向录音卡片这类’专业记录场景’,本质是让AI成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传统智能产品中的点缀。”

归根结底,这是出门问问在历经一系列现实教育后,学会了“避开别人的优势领域”。

当然,时机也会非常重要。在大模型兴起前,AI功能在整个终端硬件产品市场中并非核心竞争力,所以出门问问的商业逻辑很难被市场认可。但大模型出现后,情况发生改变。

与自身发展正确适配的战略规划总是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财报显示,2024年也就是出门问问正式成为“港交所AIGC第一股”的这一年,实现年度营收3.90亿元,虽同比下滑23.02%,但AIGC业务表现还好亮眼的:

注册用户超1000万,付费用户破100万,营收激增近九成至2.22亿元新高,占总收入56.8%;海外收入1.63亿元,贡献了四成以上收入,智能硬件95%销往海外。

这组数据揭示了两个关键信号:其一,其AIGC业务已初步从”投入期”进入”变现期”;其二,海外市场对AI硬件的接受度更快释放。说到底,AI是其中唯一的关键词。

因此这种增长背后,是出门问问”全栈软硬结合能力”的支撑:自2012年成立起便深耕语音交互技术,推出TicWatch、TicPods等智能硬件,积累了从大模型、语音模型到硬件设计的全链条经验。

于出门问问而言,TicNote这个单品的成功,不只是验证了其爆品打造逻辑的正确性,更在于生态入口的构建——其收集的会议、采访数据能反哺魔音工坊(AI配音)、奇妙元(数字人)等产品,形成”输入-处理-输出”的闭环。

截至目前,出门问问已形成涵盖TicWatch系列智能手表、TicPods系列AI真无线智能耳机、TicNote磁吸卡片录音笔等智能硬件,拥有“魔音工坊”“DupDub”“奇妙元”“LivGen”“奇妙问”“元创岛”等AIGC产品以及AI政企服务的产品矩阵,但尚未形成类似于小米、华为等消费科技巨头的生态网。

不过曾森也强调:”我们不会为了‘做硬件而做硬件’”。TicNote的终极目标是验证’AI智能体+细分场景’的商业化模式,先把专业场景做透,长期会探索新硬件形态。

按照短期规划,出门问问计划未来一年聚焦TicNote的迭代和市场渗透,和用户共同打磨好产品,提升产品销量;其次则是优化产品功能,深化生态协同。

“这种”先深耕再扩展”的策略,避开了与消费电子巨头的正面竞争,也规避了”大而全”的资源分散风险。“AI能力+场景理解+生态协同”才是其想要追逐并构建的护城河。

长周期发展中,TicNote的成功可能会是出门问问生态发展的重要分水岭。

短期热度背后的产业价值

不可否认,TicNote短期爆发性成功的成绩其实放到整个AI硬终端领域并不突出,此番股价大涨背后也少不了资金的投机行为以及前期股价压制太多引发的反弹,这种走势显然并不完全良性,后期必然会出现情绪上的调整。

但于整个产业而言,过去半年AIGC终端的商业化落地好似陷入停滞不前状态后,TicNote的脱颖而出确实为AI硬件行业提供了三点关键启示,尤其是那些看好大模型研发领域,却始终不得要领或是难以轻松进出的初创类玩家。这点应该更让投资者为之振奋。

其一,场景适配比技术堆砌更重要。智能体落地的核心是”懂场景的潜规则”,而非只是植入AI技术概念。会议场景需要”主动生成排期”,教育场景需要”跨语言课程记录”,医疗场景需要”病历初步整理”——这些细分需求明确,用户愿为效率付费;且专业场景受限于目前的天花板,不会吸引巨头全力投入,却足够让中等规模玩家立足。

其二,用户黏性也可以赋能商业价值。就目前的市场空间来说,录音产品的市场规模其实也不算大,远比不上手表、智能眼镜等细分领域。但TicNote的轻薄设计降低了携带负担,同时使用场景上的”高频刚需+高黏性”的组合,使其更接近”订阅制服务”的长期价值。

其三,生态协同是长周期护城河。出门问问的AIGC产品矩阵能与TicNote形成数据互通:前者为后者提供内容生成工具,后者为前者输送场景数据,并引流用户进入产品体系中。长期或能形成”硬件收集需求-软件优化体验-硬件迭代升级”的正向循环,并成为新玩家难以快速复制的壁垒。

据IDC预测,2025年全球AI硬件市场预计从2025年76.3亿美元飙升至2030年503.1亿美元,年均增速高达45.8%,远超AI整体市场35.9%的增速;其中中国市场增速尤为凸显,2025年智能体数量增速预计超260%,通义、讯飞等头部平台无疑是主力军,智能体数量已突破10万个

不过长周期中,借鉴出门问问从“踩坑”到“清醒”的发展转变,或许会有更多中间力量在这一轮浪潮中完成”小而美”的生态位成长。

来源:港股研究社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39941.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8月2日
下一篇 2025年8月2日

相关推荐

  • 不读书,去哪里寻找书里的东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作者:王智远,题图来自:AI生成 这个问题,我琢磨了很久,慢慢有了一些答案。虽然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反过来推敲时,反而发现了一个新角度。 我们总说“读书”,到底在说什么呢?仔细想想,这个词背后含义挺丰富。 1 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知识。 在朋友圈、各大社群里,总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分享各种各样的书。从浅层次来看,这些书都在向我们传递…

    2025年4月24日
    12700
  • 达里奥的大周期启示:美国正走向帝国黄昏(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微甜养基笔记,作者:巍少 当特朗普与马斯克撕破脸皮,联邦与加州之间冲突加剧,人们直观感受到美国的混乱在加剧,但很少有人想到这些独立事件的关联性。事实上,这一切乱象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在起作用,这个因素便是永恒不变的周期。美国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美国的未来又在何方?达里奥在《原则》一书已经揭示了美国必然的命运。我们将用系列文章来探索…

    2025年6月23日
    7400
  • 百度,来势汹汹

    出品|虎嗅科技组 作者|房晓楠 编辑|苗正卿 头图|视觉中国 4月25日,在Create2025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发布了文心大模型4.5 Turbo和深度思考模型X1 Turbo两款新模型。较之文心4.5,文心4.5 Turbo速度更快,价格下降80%。 其实此次距离文心4.5和文心X1的发布才刚刚过去一个多月,模型短期内多次迭代,与之相对应的“应用…

    2025年4月27日
    8300
  • 世盟股份IPO:张经纬与前妻有商业交集,奔驰“依赖症”成拦路虎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左星月 编辑 | 王亚静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等待了近两年,世盟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盟股份”)的IPO仍然没有新进展。 早在2023年10月,上市委会议就审议通过了世盟股份深交所主板IPO申请。 这家为奔驰等巨头提供物流服务的公司,实现了业绩的增长,但仍暗藏不少问题:实控人张经纬与前妻常亚君仍有商业…

    财经 2025年7月13日
    4900
  • 新势力车企格局“大变天”

    出品丨虎嗅汽车组 作者丨肖漫 头图丨视觉中国 汽车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 本是销售淡季的 2 月,各家车企依然火力全开。从 2 季度的交付数据来看,包括比亚迪、蔚小理、零跑、极氪、领克等多家车企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同比增长。 尽管车企都在加速卖车,但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 谁领先?谁危险? 新势力车企中,小鹏汽车凭借连续 4 个月交付过三万已经站稳…

    2025年3月30日
    9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