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系”地产业务大整合,大悦城地产迎私有化终局?

停牌近两周后,大悦城地产(00207.HK)于8月1日正式复牌,截至收盘股价报0.54港元,单日涨幅45.95%,目前公司总市值76.85亿港元。

停牌背后的原因一如市场所料:大悦城地产拟私有化退市。这家早在2013年便登陆港交所、以“大悦城”商业品牌深入人心的公司,拟通过协议安排的方式回购股份,最高现金代价29.32亿港元,并撤销上市地位。

方案一公布,便引发投资者的极大关注,而争论的焦点大多聚焦于:公司为何选择私有化、回购价格合理程度、方案能否通过等方面。

实际上,对大悦城地产私有化的认知,离不开中粮集团地产业务整合的大背景。大型央企中粮集团的主要地产平台,是A股上市的大悦城(000031.SZ),而大悦城持有大悦城地产64.18%股权,形成“A控红筹”的独特架构。

在业内看来,股票流动性低、融资功能受限、当前架构增加了公司治理复杂性等原因,是大悦城地产拟私有化的主要原因。同时,对A股平台大悦城来说,此举将增厚对大悦城地产的权益,有利于提升公司的利润表现。

再现资产整合

提及大悦城,很多人脑海会浮现出各大商场,从北京朝阳大悦城、西单大悦城,到上海、天津等诸多城市,大悦城已成为深入人心的商业综合体品牌。

而在这一座座超级商场背后,是一家中央直属大型国有企业——中粮集团。中粮集团的业务版图极广,但主要围绕农粮、食品、金融、地产等领域,与老百姓的“衣食住”密切相关,截至2024年底该集团资产总额7000亿元。

与其他大型央企一样,中粮集团很早便涉猎房地产,从传统住宅到商业地产,是行业较为低调的“老兵”。目前,该集团的主要地产平台是A股上市的大悦城控股,以及港股上市的大悦城地产,后者是前者的并表子公司。

这种“A控红筹”的架构,在业内不算特别普遍。早在2019年时,为促进集团地产业务的整合,中粮集团旗下的“中粮地产”与“大悦城地产”实现重组,前者通过发行股份方式收购大悦城地产控股权,交易总对价144亿元。

在这轮重大资产重组后,中粮地产更名为“大悦城控股”,成为中粮集团旗下唯一的地产投资和管理平台,大悦城地产则成为大悦城控股旗下的商业地产旗舰,以开发、经营和管理大悦城为品牌的城市综合体为主要业务。

如今,距离上次资产和品牌整合已六年,中粮系的地产平台再次大调整。这一次,港股上市公司大悦城地产,或将彻底退出资本市场。

公告显示,大悦城地产建议进行股份回购,涉及大悦城和得茂以外的所有股东所持股份,每股计划股份换取0.62港元现金,总计约29.32亿港元。协议安排生效后,大悦城地产将申请撤销在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地位。

股权结构方面,协议安排前,大悦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64.18%,得茂持股2.58%,计划股东持股33.24%。协议安排后,大悦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将增至96.13%,得茂持股3.87%。

这意味着,如果私有化通过并落地,大悦城将几乎全部控股大悦城地产。“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增厚对大悦城地产的权益,有利于提升归母净利润。”大悦城称。

至于回购股份的资金,将来自大悦城地产的内部资源或外部债务融资。

为何走向私有化

7月18日,大悦城地产发布短暂停牌公告时,市场便传言是否要进行私有化。尽管已有一定预期,方案公布后,投资者还是对该决定有所争论,部分人认为私有化是股票投资的退出时机,也有人还想继续持有。

对大悦城地产来说,这家公司似乎给出了充分的私有化原因。

其一,由于大悦城地产受A股上市公司股东(大悦城控股)控制,目前的架构增加了公司治理的复杂性,并阻碍了决策效率。私有化旨在精简公司的管治框架、企业架构及股权,从而提升管理效率和决策的灵活性。

计划生效后,大悦城地产将申请撤销上市地位,业务策略、重大投资及资本营运,将不再受限于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批准,这将缩短决策周期,降低相关成本。

其二,过去数年,大悦城地产的股价,一直较每股资产净值折让,整体流动性偏低,限制了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的能力。鉴于市场环境较为复杂,上市地位难以提供足够的境外融资支持,短期内亦不会有实质性改善。

其三,为股东提供机会,实现对公司投资的溢价。目前,股份注销价为0.62港元,较最后交易日每股收市价0.370港元溢价67.57%;较最后交易日前10个及30个连续交易日平均收市价,分别溢价80.49%及129.66%。

其四,私有化可为股东提供退出机会,解决股份交易流动性偏低的问题。在流动性有限情况下,投资者难以以有利价格进行公开市场出售,还可能折让退出价值。

A股平台大悦城控股,则给出了更为综合的理由。“近年来,在行业周期性发展影响下,大悦城地产的市场表现阶段性波动,流动性也随之承压。”公司表示。

在此之下,私有化是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举措,将优化公司治理框架,整合组织架构与股权结构,提升管理决策效能,并优化资源配置。本次交易完成后,大悦城控股将增厚对大悦城地产的权益,进一步提升公司归母净利润。

总而言之,股价长期偏低、流动性不足的港股上市平台,已对大悦城整体盘面没有明显助力;私有化后,中粮系地产平台将更为聚焦,还能助力改善财报表现。

有待业绩突围

目前,大悦城地产的私有化计划,还存在一定不确定性,需满足若干条件。

根据公司成立所在地的公司法、《香港收购守则》等要求,协议安排需满足以下条件:出席会议并投票的股东,人数不少于总数半数,且按股份价值计超过75%的股东同意。出席会议的无利害关系股东,所持股份至少有75%的投票权赞成计划;投票反对的票数,不得超过无利害关系股份投票权的10%。

若私有化能顺利落地,大悦城同样需在业绩上继续发力。

过去三年,A股平台大悦控股城持续亏损,2022年亏损28.82亿元,2023年亏损14.65亿元,2024年净亏损约29.77亿元,三年合计亏损规模超过70亿元。

仅看过去一年,大悦城控股在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约357.91亿元,同比下降2.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29.77亿元,同比下降103.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约105.96亿元,同比下降23.46%。

公司表示,因房地产市场仍处于筑底阶段,受行业周期、结算资源影响,公司销售型业务结算规模及毛利率有所下降,对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同比减少,同时调整了量价策略,部分项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不过,到2025年上半年,大悦城控股业绩实现“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预计盈利0.80亿元~1.20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3.64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盈利0.62亿元~1.00亿元,上年同期亏损4.2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大悦城以商业品牌为人所知,但其营收的主要来源仍是商品房销售,去年大悦城该业务的营收占比为79.31%,投资物业及相关服务营收占比为14.65%。在中指2024房企销售榜单中,中粮大悦城这一品牌销售416亿元,行业排名第23,到今年前七月销售额为125亿元、排名38。

或许对手握44个商业项目(重资产30 个、轻资产14 个)的大悦城来说,后续要处理的不仅是推进港股平台私有化、加大对商业品牌的运营和打造,还有如何在地产调整期跟上央国企阵营节奏,避免陷入“掉队”的尴尬境地。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39883.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8月1日 下午5:59
下一篇 2025年8月1日 下午5:59

相关推荐

  • 上海4月出口创新高:对非美地区激增,机电增幅再扩大

    据上海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上海市外贸进出口1.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其中,出口表现亮眼,出口值达6290.2亿元,增长13.8%,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 在美国滥施关税政策的影响下,4月份的上海外贸显现出韧性,不仅单月进出口规模创下历史同期新高(3993.5亿元),而且其同比和环比增速均超过10%,其中出口增长17.2%,进口增长8.1…

    观察 2025年5月30日
    7100
  • 全球博士生过剩

    2025.07.06 本文字数:1537,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作者 |第一财经 钱童心 近日,《自然》新闻版块撰文指出,过去几十年来,全球博士毕业生数量稳步增长。在中国和印度等国家,这一数字更是呈爆发式增长。针对大量的博士生人数,并没有足够多的研究机构的学术岗位可以容纳得下,而许多大学也没有为毕业生做好学术界以外职业的准备。 为解决博士生过剩的难题,业内呼吁…

    2025年7月6日
    6100
  • 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继续退出重资产项目,希望产业运营利润翻番

    “复星会继续退出一些重资产项目,降低财务杠杆,保持‘有进有退,进退平衡’,同时继续深化产业运营。” 在今日举行的复星国际(00656.HK)线上业绩说明会上,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表示,目前复星的产业运营利润约49亿元,希望未来能翻番,达到100亿。 3月30日,复星国际公布2024年度业绩,总收入1921.4亿元,产业运营利润4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之亏损…

    观察 2025年4月1日
    11800
  • 增超800%!在东北,卖爆了!

    2025.07.11 本文字数:2400,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第一财经 王珍 封图 | 第一财经 任玉明拍摄 东北大学生热得在操场打地铺一事得到响应。哈尔滨工程大学近日在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学生宿舍空调采购项目招标公告,拟斥资1849.85万元采购7000多台空调。第一财经记者看到,福建、四川、湖北、重庆等地近日也有多所学校招标采购空调。 今年夏天,东…

    2025年7月11日
    4700
  • 聚势廿二 智见未来

    深耕中国经济,聚焦全球市场,以专业记录变革,以责任守望真知。 22载,我们聚势前行,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但终以新闻为根本,文为真,智为见,力求回应公众对事实的期待和社会对文明的呼唤。 我们也将继续探寻商业的力量,坚信商业改变世界,专业创造价值。更重要的是,我们奉市场化原则为圭臬,我们视法治化为理所当然,我们是全球化的坚定拥趸,无论其间多少险阻和跌宕,我们…

    2025年7月7日
    6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