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十一点,夜市里热气蒸腾,空气都带着焦香。
每一个操作步骤,都有师傅自己的想法。但是,这即将被岳阳烤成了一门专业。
按照人力资源和和社会保障部消息,“烧烤料理师”已被明确纳入“中式烹调师”职业之内的新工种。换言之,这是一份基于现实需求、具备成长空间的职业,拓宽的不仅是个体职业发展路径,也在整体上拓展就业容量。
近段时间,岳阳发布了提振消费的若干措施,当中提到要培育“岳阳烧烤”地理标志产品,支持、指导申请和注册“岳阳烧烤”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为什么是烧烤?
岳阳市烧烤行业协会会长孟引帅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里最早的烧烤摊是新疆老板开的,后经湘菜风味的融合与改良,形成了独有岳阳味道的烧烤。此后,小摊变门店、门店成连锁,逐渐普及至全国。
据岳阳市烧烤行业协会统计,目前岳阳的烧烤门店超2000家,从业人员5万余人,年产值超20亿元。
特色烧烤 图源:图虫创意
最近的例子是淄博烧烤。
从最直接的消费数据看,2023年一季度,淄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3.6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高于全省、全国。对比同年1—2月数据,3月份的消费直接拉高了一季度的消费增速。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和旅游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翟向坤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说,烧烤自带的烟火气和与社交属性,极易在社交媒体上形成话题传播。这能为城市带来巨大的、低成本的线上曝光,吸引游客打卡,迅速提升城市知名度。
这为岳阳激活城市的消费潜能、提高城市吸引力等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岳阳市岳阳楼景区 图源:图虫创意
“美食是旅游体验的核心要素之一。特色烧烤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理由,并与其他旅游资源(景点、文化体验)结合,形成‘美食+文旅’的深度游线路,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旅游综合收入。”翟向坤说。
据了解,岳阳烧烤研究院首批计划三年内培养1000名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的“岳阳烧烤新匠人”。同时,还将联合将岳阳烧烤行业协会制定《岳阳烧烤行业标准》《岳阳烧烤行业人才等级评定标准》,编制《岳阳烧烤产业发展规划》,共建面向全国的“岳阳烧烤产业园”。
不止烧烤,不止文旅
已经拥有众多名片的岳阳,为什么还要打“烧烤牌”?这样的布局下,岳阳实际想要什么?不妨从其经济发展寻找答案。
从产业看,石化产业和临港产业是岳阳的优势所在。数据显示,石化产业是岳阳首个千亿产业,产值和税收分别占全省60%和70%,在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些产业虽为岳阳打下厚实家底,但不容忽视的是,传统产业升级步伐相对缓慢,再加上省会长沙的“虹吸效应”,岳阳面临着人口流失的现实挑战。
马路上的行人 图源:图虫创意
要吸引人口回流与集聚,培育新兴产业、扩大就业面、提升城市吸引力就是重要路径。
以此为基础的文旅驱动,能显着提升本地就业韧性。尤其在服务业领域,还能有效激活本地与外来的消费内循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本地生活环境。这些作用叠加起来,有助于缓解人口外流压力,特别是能为本地中青年提供更多元的就业和创业选择。
这就意味着,文旅相关的产业是岳阳经济拼图中的重要一块,它需要与其他产业发展、城市功能提升、营商环境优化、公共服务改善等战略协同推进,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解决人口与就业问题,为城市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38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