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短利率债为何持续偏弱?

主要观点

年初以来,中短债利率表现持续偏弱。虽然1季度债市显著调整之后,3月中下旬到目前,大部分利率都已经再度回落,但中短利率修复幅度相对偏低。3月17日以来各期限利率债回落幅度中,2-5年的国债和国开债下降幅度最小,2年和5年国债到目前累计下行19bps左右,2年和5年国开仅有16bps左右,而10年国债则有23.4bps,10年国开有22.6bps。无论是相对于资金、存单和短信用,还是相对于长利率,中短利率债都相对偏弱。

解释中短利率债为何近期表现偏弱,需要将时间维度拉长,更多从去年开始观察。事实上,去年3月之后,中短利率持续有强劲表现,一直延续到今年年初。与资金相比,短利率债与资金的利差从去年初开始回落,到去年末开始加速。1年国债与DR007月均值利差从2023年底的近40bps下降至2024年10月的-40bps左右,而后到2024年末进一步下行到-80bps左右。而10年和5年国债利差则是从2024年4月初开始上行,从不足10bps持续提升至11月底的近40bps。

时间拉长之后可以看到,今年中短利率债相对偏弱的表现,实际上是去年以来中短利率债相对偏强的修复。从利差角度来看,过去几个月短债相对持续偏弱,利差基本上修复到去年上半年水平。例如短国债和资金利差基本上修复到去年7月左右水平,而10年和1年国债利差或者10年和5年国债利差则修复到去年1季度左右水平。所以理解今年中短债相对偏弱的表现,需要基于对去年中短债相对偏强的解释。

去年中短利率相对偏强的表现更多是由于央行对长端利率风险的提示以及购买国债所致去年4月开始,央行多次提示长端利率风险,基于规避长债风险的需求,市场配置力量更多集中于中短端,这带动中短利率债持续走强。而从8月开始,央行开启国债买卖,持续买入国债,并且短国债为主,这导致短债利率进一步下降,并且在央行大幅买入国债3000亿的12月达到峰值。长短国债利差以及短国债和资金的利差都到极致水平。

目前来看,中短利率债相对利差的修复已经基本到位,后续将回到正常状态今年以来,央行暂停国债买卖,中短利率债和资金利差以及和长债利差进入修复阶段。从目前来看,基本上修复到去年上半年水平附近,相对来看基本修复到位。因而,后续中短利率债或将恢复正常走势。

从利差角度来看,中短债或不会继续相对偏弱,至少会跟随市场大势从曲线斜率来看,基本面对曲线斜率有显著的影响,10年与1年国债利差与制造业PMI有显著的负相关性,显示经济景气阶段曲线往往较为平坦,而经济偏弱阶段,曲线则往往较为陡峭。但近几年这个关系有所减弱,主要是短端利率受到更多因素影响。而中短利率与资金利差同样与制造业PMI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相关性,反映经济景气阶段,中短利率与资金价差拉大,反之,则相应收缩。目前基本面继续承压情况下,无论是从曲线斜率的角度,还是从中短债与资金利差的角度,中短债都将获得支撑。

另一方面,如果央行开启国债买卖,依然对短债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去年下半年央行买债拉高了期限利差,压低了短端利率。而今年暂停国债买卖,且部分去年购买短债到期,导致短债偏弱,利差修复。今年上半年,央行持有政府债券减少0.53万亿左右。因此,如果下半年央行开启国债买卖,对短债供需来说,会从上半年持续到期转为再度买入,对供需影响则更为明显。而这也将对短债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

总的来说,今年中短利率债相对偏弱的表现,是对去年中短利率债相对偏强表现的修复从利差角度来看,无论是长短利率债的期限利差,还是短利率债和资金的利差,都已经修复到去年上半年水平附近,因而基本上修复了绝大部分,后续中短债预计将恢复到正常走势。往后来看,一方面,基本面与利差关系来看,基本面承压情况下,中短利率债继续偏弱概率有限;而另一方面,如果央行开启国债买卖,将对中短债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因此,中短债相对偏弱的表现可能接近尾声,有望回归债市主趋势,如果央行开启国债买卖,存在强于大势的可能。

风险提示:基本面超预期,流动性超预期,经验数据适用性可能有限。

报告正文

年初以来,中短债利率表现持续偏弱。虽然1季度债市显著调整之后,3月中下旬到目前,大部分利率都已经再度回落,但中短利率修复幅度相对偏低。3月17日以来各期限利率债回落幅度中,2-5年的国债和国开债下降幅度最小,2年和5年国债到目前累计下行19bps左右,2年和5年国开仅有16bps左右,而10年国债则有23.4bps,10年国开有22.6bps。即使在4月初以来的震荡期内,中短端利率债同样表现相对偏弱。随着这一时期资金持续宽松,带动存单和短信用利率显著下行,但利率反映有限。4月7日以来,1年AAA存单累计下行10.8bps,但同期2年国债下行幅度仅有4.0bps,5年国债甚至上行3.1bps。无论是相对于资金、存单和短信用,还是相对于长利率,中短利率债都相对偏弱。

中短利率债为何持续偏弱?

中短利率债为何持续偏弱?

中短利率债为何持续偏弱?

解释中短利率债为何近期表现偏弱,需要将时间维度拉长,更多从去年开始观察。事实上,去年3月之后,中短利率持续有强劲表现,一直延续到今年年初。与资金相比,短利率债与资金的利差从去年初开始回落,到去年末开始加速。1年国债与DR007月均值利差从2023年底的近40bps下降至2024年10月的-40bps左右,而后到2024年末进一步下行到-80bps左右。而10年和5年国债利差则是从2024年4月初开始上行,从不足10bps持续提升至11月底的近40bps。

时间拉长之后可以看到,今年中短利率债相对偏弱的表现,实际上是去年以来中短利率债相对偏强的修复。从利差角度来看,过去几个月短债相对持续偏弱,利差基本上修复到去年上半年水平。例如短国债和资金利差基本上修复到去年7月左右水平,而10年和1年国债利差或者10年和5年国债利差则修复到去年1季度左右水平。所以理解今年中短债相对偏弱的表现,需要基于对去年中短债相对偏强的解释。

中短利率债为何持续偏弱?

中短利率债为何持续偏弱?

去年中短利率相对偏强的表现更多是由于央行对长端利率风险的提示以及购买国债所致去年4月开始,央行多次提示长端利率风险,基于规避长债风险的需求,市场配置力量更多集中于中短端,这带动中短利率债持续走强。而从8月开始,央行开启国债买卖,持续买入国债,并且短国债为主,这导致短债利率进一步下降,并且在央行大幅买入国债3000亿的12月达到峰值。长短国债利差以及短国债和资金的利差都到极致水平。

目前来看,中短利率债相对利差的修复已经基本到位,后续将回到正常状态。今年以来,央行暂停国债买卖,中短利率债和资金利差以及和长债利差进入修复阶段。从目前来看,基本上修复到去年上半年水平附近,相对来看基本修复到位。因而,后续中短利率债或将恢复正常走势。

从利差角度来看,中短债或不会继续相对偏弱,至少会跟随市场大势。从曲线斜率来看,基本面对曲线斜率有显著的影响,10年与1年国债利差与制造业PMI有显著的负相关性,显示经济景气阶段曲线往往较为平坦,而经济偏弱阶段,曲线则往往较为陡峭。但近几年这个关系有所减弱,主要是短端利率受到更多因素影响。而中短利率与资金利差同样与制造业PMI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相关性,反映经济景气阶段,中短利率与资金价差拉大,反之,则相应收缩。目前基本面继续承压情况下,无论是从曲线斜率的角度,还是从中短债与资金利差的角度,中短债都将获得支撑。

中短利率债为何持续偏弱?

中短利率债为何持续偏弱?

另一方面,如果央行开启国债买卖,依然对短债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去年下半年央行买债拉高了期限利差,压低了短端利率。而今年暂停国债买卖,且部分去年购买短债到期,导致短债偏弱,利差修复。今年上半年,央行持有政府债券减少0.53万亿左右。因此,如果下半年央行开启国债买卖,对短债供需来说,会从上半年持续到期转为再度买入,对供需影响则更为明显。而这也将对短债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

中短利率债为何持续偏弱?

总的来说,今年中短利率债相对偏弱的表现,是对去年中短利率债相对偏强表现的修复。从利差角度来看,无论是长短利率债的期限利差,还是短利率债和资金的利差,都已经修复到去年上半年水平附近,因而基本上修复了绝大部分,后续中短债预计将恢复到正常走势。往后来看,一方面,基本面与利差关系来看,基本面承压情况下,中短利率债继续偏弱概率有限;而另一方面,如果央行开启国债买卖,将对中短债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因此,中短债相对偏弱的表现可能接近尾声,有望回归债市主趋势,如果央行开启国债买卖,存在强于大势的可能。

风险提示:基本面超预期,流动性超预期,经验数据适用性可能有限。

注: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2025年7月17日研报《中短利率债为何持续偏弱?》,分析师:杨业伟S0680520050001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36804.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7月18日 下午9:50
下一篇 2025年7月18日 下午9:50

相关推荐

  • 中信证券:H20将恢复销售,关注服务器及云发展

    7月15日,英伟达称将恢复H20芯片在中国的销售。 2025年4月16日,受美国政府要求,该芯片被禁止向中国等地区出售。H20芯片是在2023年10月美国BIS芯片管制政策下英伟达经调整设计后的产品,在峰值算力等指标上进行大量阉割,但在软件生态、集群互连等方面仍具备优势。 同时,我们预计英伟达未来可能会推出满足出口限制要求的B30等系列芯片。我们预计下游客户…

    商业 2025年7月16日
    2400
  • 李迅雷今天分享:促消费是一个必然选择,让收入增长超过GDP增速

    今天(5月24日)上午,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一场线上交流中,围绕“财政政策的着力点,投资驱动还是消费驱动?”这一核心议题,分享了他的最新观点,如何投资和消费也要结合人口流动和结构趋势。 在“双循环”战略下,国际循环受阻、PPI(生产者价格指数)长期负增长、房地产下行周期与地方债务压力交织,凸显了传统投资驱动模式的疲态。 李迅雷指出,目前我国居民银行存…

    商业 2025年5月24日
    11300
  • 银行股扛旗冲关,沪指重回3500点!这次有何不同?

    最近A股市场再现关键节点。 昨日盘中沪指一波突破3500,创下自2024年11月8日以来盘中新高,但尾盘没扛住,最终收3493点。 今日沪指涨0.53%,再度收复3500点。 A股历史上的3500点 回顾过去15年,A股市场曾多次突破3500点大关,其中突破3500代表性的节点有4次: 第一次是2007年,是A股最大的一波牛市,随后一路飙升至6124点; 第…

    2025年7月10日
    2600
  • AI革命如何影响中国经济?

    短期来看,AI革命主要通过资本开支扩大拉动宏观总需求。美国2023年下半年AI相关资本开支爆发式增长,预计2025年美国四大云厂商资本开支增量为861亿美元,约占美国GDP的0.3%。DeepSeek出现后,国内大厂加大AI资本开支,阿里已率先宣布未来三年投入超过过去十年。预计2025年国内代表性厂商资本开支合计增量1498亿元,约占GDP的0.11%。在乐…

    2025年3月25日
    5300
  • 国盛固收解读:Q4央行货币政策报告,经济判断更趋积极

    主要观点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是观察央行货币政策取向的重要窗口。从最新发布的2024年4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看,对经济的判断更趋积极。报告指出2024年我国有效应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挑战,顺利实现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较三季度货政报告,央行首次提出“社会信心有效提振”。但同时,强调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因而整体货币政策方向并未发生变化。而对物价的表述上…

    2025年3月25日
    5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