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今天分享:促消费是一个必然选择,让收入增长超过GDP增速

今天(5月24日)上午,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一场线上交流中,围绕“财政政策的着力点,投资驱动还是消费驱动?”这一核心议题,分享了他的最新观点,如何投资和消费也要结合人口流动和结构趋势。

在“双循环”战略下,国际循环受阻、PPI(生产者价格指数)长期负增长、房地产下行周期与地方债务压力交织,凸显了传统投资驱动模式的疲态。

李迅雷指出,目前我国居民银行存款大概有157万亿,

从去年的数据来看,消费社零增长只有3.5%,GDP增长了5%,

消费是落后于GDP的增速的,这个局面要得到改变。

另一方面,他预计到2030年,中国人口就进入到超老龄化。

也就是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20%,从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角度来讲,我们将面对的是巨大的社会保障的压力。

尤其今年出口估计负增长,李迅雷直言“促消费已是必然选择”,但这一转型需要从几个方面破局。

同时人口从农村到城镇流动,从北方向南方流动,从西部向东部流动,这样一种大趋势恐没法改变;

这样的话,我们如果要再投基础设施,就需要看看未来十年中国人口流动会怎么样?

这就意味着我们今后财政支出结构要发生变化。

我就投资业与消费,讲四个方面,我觉得投资与消费这个问题,挺值得讨论的。

近年来,中央在这方面的表述已经是非常清晰,也非常明确了,

连续两年的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我们存在有效需求不足,那既然有效需求不足,就应该是要大力促消费。

事实上我们分别在2023年、2024年、2025年都明确提出要把消费放在优先位置,要大力度来走出消费。

那么投资呢,要提高投资效益,说明过去投资效益是不是还有待提高?

没有说要提高消费效益,说明大力促消费是没有任何问题,没有任何悬念的。

我就从四个角度来讲投资跟消费的关系。

促消费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第一个,是前些年我们所创造的新发展格局,也就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那么我们现在出现什么问题呢?

这个国际循环不畅了,特朗普上台之后,对全球大增关税,

现在贸易谈判最终结果不知道,但估计今年的出口是负增长,

出口如果负增长的话,那么有大量的出口转内销的商品。

我们从2012年年末到目前为止,中国的PPI(生产者价格指数)在绝大部分年份都是负的,

那说明什么呢?

说明产能过剩

我们的投资是不是要缩减,投资效率是不是要提高?

我觉得在这方面好像不需要有太多的争论,

我们现在其实还是应该要大力度地促消费,否则你这个循环不下去了;

我们现在看看民间投资的增速,这些年来都是负的,

我们正在经历的,是一个2021年以后的房地产下行周期,

所以房地产的投资增长也都是负的,一直保持在-10%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面,过剩的房地产、过剩的机器设备,都对我们的经济带来拖累。

再加上我们现在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也比较大,因为地方政府搞投资拉动能,投资越多,债务越大。

一般来讲,对地方政府而言,债务的增长大概在GDP增长速度的三倍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面,我想促消费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增加居民整体收入

缩小差距,让收入增速超过GDP

第二个,从居民收入增长和收入结构的角度来看,如何来促销费,

前面余永定教授给出了两张图,我非常认可。

一张图的话,是按照统计局的抽样调查,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只有43%,

显然是过低了。

另外一个从资金流量表口径统计的,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占GDP大概是到60%。

这个跟国际平均水平几乎是一样的,我也认可是60%。

但是比较好奇的是,这个60%里面中等收入、高收入、低收入这个三大块之间的分配比是什么样的?

我觉得我们对收入问题,还是应该要缩小收入差距

现在我们居民银行存款,大概有157万亿,

最近这个月数据我没关注,这个数字是巨大的。

所以我觉得两方面,一方面要增加居民的整体收入,因为居民收入的增长和消费的增长相关性非常大;

第二个,就是要改善收入结构,缩小贫富差距,也就是要让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能更快;

同时,让我们的收入增长能够超过GDP的增速。

从去年的数据来看,我们的消费社零增长只有3.5%,GDP增长了5%,

所以我们消费是落后于GDP的增速的,我想这个局面还是要得到一个改变。

优化地方考核

央地财政支出的协同

第三个方面,从财政支出来看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我们讲财政支出主要是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政府的占比较少。

我们要进行宏观调控,如果现在大量地转移支付给地方,如果地方财政支出的效率又不高的话,那么我们宏观调控的效率也受到影响,

85%在地方,15%在中央,这个比例显然太低了?

我觉得应该50%左右在中央,这样的话,宏观调控才会让大家觉得更有信心,所以,这个比例关系我觉得还是要调整。

其次是观念的问题,因为经济学从某种角度来讲,是研究人的行为的。

我们对地方政府怎么考核,那也决定了地方政府官员的行为会怎么表现。

如果我们非常强调GDP,那么地方政府肯定重投资轻消费,因为大家通常都认为投资是快变量,消费是慢变量。

然后为什么又会涉及到很多重复建设问题呢?

那是因为我们在考核上面要确定高新技术产业、科技产业的占比要占到多少,

大家一哄而上,光伏过剩、锂电池过剩、电动车过剩是吧?

我觉得我们对于这种行为的管理很重要。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也专门讲到了,投资要注重于对人的投资

我们还是要强调以人为本,对地方的考核应该要优化。

要加入这种对人的投资指标,对促消费的指标,对农民工城市化等等这些方面去思考。

关注人口流向

投资消费要顺应人口趋势

第四个方面,我觉得应该从当前人口老龄化加速和人口流动这样一种大趋势,来考虑如何促进投资和促进消费。

虽然户籍制度各方面也约束了人口的流动,但我觉得它改变不了人口从农村到城镇流动,从北方向南方流动,从西部向东部流动,这样一种大趋势没法改变。

这样的话,我们如果要再投基础设施,那你要看看未来十年中国人口流动会怎么样?

如果中国的人口流动方向是从北往南流动的,那么我们对南方的投资是不是应该增加,

中国的高铁总里程要占到全球的2/3,中国的高速公路要占到全球高速公路总里程的45%,

中国的地铁要占到全球地铁总里程的43%以上,我们的5G基站要占到全球60%多。

所以,这些投资从理论上来讲的话都是有必要,但是不是符合提出来的要提高投资效益这个要求,

它现在讲的不是“效率”,是“效益”,效益就要有收入,要有现金流。

如果说未来有些地方会成为像美国当年的铁锈地带,那么这方面的前期投资可能会出现浪费,

所以,我觉得农村人口的流向方面非常重要,

要布局投资,而不是说一厢情愿地,每个地方都应该要投。还是要有经济数据来衡量,用经济指标来衡量。

另外的话,从人口老龄化加速这样的角度来讲,我想我们面对的是巨大的社会保障的压力,中国人口老龄化率的增长速度非常惊人。

我估计到2030年,中国人口就进入到超老龄化。

也就是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20%,这是在2030年,我们只用了9年时间。

如果回顾一下历史的话,德国这个过程经历了36年,法国经历了24年,日本经历了12年,

中国只需要9年,这就意味着我们今后财政支出结构要发生变化,

要适应我们现在人口加速老龄化的需求,如果你连老人的基本养老这方面都满足不了,那么我们怎么来谈促进消费呢?

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些政策的调整,一定还是要顺势而为,

因为这些变化都受到周期的影响,

一个,是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是一个房地产的下行周期,

同时,又在经历一个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周期,

这周期都很长,那么我们在投资和消费应该要适应这方面的变化,

多加几个变量,从人口集聚度的提高,从人口老龄化加速这些角度来看,如何投资,如何来促进消费。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24520.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24日 下午3:08
下一篇 2025年5月24日 下午3:50

相关推荐

  • 两连板高光时刻突遭棒喝!际华集团被证监会“点名”

    刚刚斩获两连板的际华集团,突遭监管“点名”。 8日晚间,这家市值超200亿元的A股公司公告称,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已决定对其立案调查。 遭证监会立案 昨晚,际华集团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8月8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 公告同时表示,目前公司各项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立案调查期间,将积极配合…

    2025年8月9日
    4500
  • 美联储3月按兵不动,鲍威尔首提“关税”影响:无需急于降息!

    随着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增加,美联储3月如期按兵不动。 同时,美联储将从4月起放慢缩表,另外还大幅下调2025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通胀预期。 在新闻发布会上,鲍威尔暗示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关税政策可能影响通胀预期。 他表示,美联储无需急于调整政策立场,仍将耐心等待更清晰的市场信号。 鲍威尔:不急 自1月底以来,这是美联储连续第二次会议决定暂停降息。 当地时间3…

    2025年3月25日
    11400
  • 银行股扛旗冲关,沪指重回3500点!这次有何不同?

    最近A股市场再现关键节点。 昨日盘中沪指一波突破3500,创下自2024年11月8日以来盘中新高,但尾盘没扛住,最终收3493点。 今日沪指涨0.53%,再度收复3500点。 A股历史上的3500点 回顾过去15年,A股市场曾多次突破3500点大关,其中突破3500代表性的节点有4次: 第一次是2007年,是A股最大的一波牛市,随后一路飙升至6124点; 第…

    2025年7月10日
    6400
  • 2025中国股市上升的关键动力:资本市场制度改革

    投资要点 ▶中国股市估值逻辑的转变:预期变动的主要矛盾,从经济周期波动,转为贴现率的下行,继续看升中国股市前景,A/H股指还有新高。4月9日,国泰海通策略提出的“2025中国股市上升的关键动力:无风险利率下行”,如今已成为市场的广泛共识。但是,我们依然要回答,改变社会各界对中国资产观念向好的关键一招是什么?一直以来,市场认为影响股票估值的因素主要在公司的业绩…

    2025年8月18日
    4100
  • 中信证券:推进科创板投融资改革,优化资本市场企业供给

    6月18日上午,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出席2025陆家嘴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题演讲。核心内容是深化科创板改革,推出“1+6”政策措施,深化科创板改革,推出“1+6”政策措施。中信证券认为可以大致分为优化实体经济企业服务、强化投资者保护两类措施。 ▍6月1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实施《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同时公告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

    商业 2025年6月19日
    4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