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到五年内,人形机器人在各行业的应用进程将会明显加快。”7月15日,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等5位民营企业家亮相国新办中外记者见面会时谈到。
不久前,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刚刚中标1.24亿元订单曝光,这笔订单的采购商为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由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100%持股。采购项目分为两个采购包,采购包1为全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预算为7800万元(含税),最终中选人为智元机器人;采购包2为小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算力背包、五指灵巧手,预算为4605万元(含税),中标人为宇树科技。
近年来,关于人形机器人的讨论屡屡火爆出圈,但其商业化难题也一直笼罩在行业上空。“目前,机器人最主要的应用场景还是‘展示’,比如表演、教学等。在真正的家庭场景和工业场景中,其价值尚未得到验证。”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此前在接受北方经济网采访时谈到。
围绕着这两条路径,创业者们正在加快进行商业化的探索。
事实上,上述1.24亿元订单并非宇树科技与智元机器人在今年首次中标订单。2025年上半年,宇树曾中标同济大学通用人形机器人训练平台设备采购项目,中标金额为826万元;还曾中标中国科学技术馆2025年度流动科普设施采购项目,中标金额627万元。
而从中标结果来看,目前人形机器人初步商业化的场景是表演展示领域以及数据采集领域。
“高校、科研也是较为普遍的应用方向,但竞争态势较为激烈。”程路提到,国内存在相关研究需求的高校数量有限,且主要集中在211、985等重点院校。对于这些重点高校而言,只要厂商能开放足够多的端口、API接口以及配套的二次开发文档,便能满足其需求。该市场的商业逻辑相对成熟,闭环跑得通,对本土厂商的要求也较低。
在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生态中,由表演衍生出的租赁生意也是早期的“掘金”场景之一。不过,如今租赁市场已有所“降温”。
北方经济网在某二手平台上搜索“人形机器人租赁”,得到的报价在1000元-3000元之间,不少商家还标注称“可小刀”(指卖家允许买家对商品价格进行小幅度调整。)
图源:截图自某二手平台
随着租赁市场逐步回归理性,小雷哥计划通过早期经验积累、安全保障及定制化服务打出差异化,“我们打算投资机器人软件开发公司,如同手机需要装载不同的应用程序,人形机器人的具体功能也需开发以实现更多功能,如做特定的动作、跳特定的舞等。”
“租赁市场的火热源于人们对机器人存在较高的想象空间,许多活动会考虑租赁机器人。但这并非长效的商业化逻辑,随着人们对机器人实际水平的了解加深,租赁订单可能会大幅减少。”程路说。
“我们在和音乐演出洽谈合作,让机器人与人合作为大众表演;同时还与售卖钢琴的企业聊合作,我们的人形机器人可以放在展厅做展示。”杨华称,公司通过租赁和售卖收回资金,再投入到研发中。
进厂:终极目标还是伪命题?
程路也提到,公司正与电子元器件厂商和物流厂商等B端客户洽谈,主要目标是,人形机器人可从事如小件拣选、抓取、搬运等工作。不过,目前仍处于与低端厂商或ICV合作伙伴合作开展小范围demo或POC(概念验证)的阶段,尚未能为客户提供完整成熟的商业化解决方案。
“因为机器人在设计之初就有明确的应用目的。若用于商用表演,设计无需太精准,误差几度影响不大;但工业机器人设计精度要求完全不同,如搬运场景时,偏移一点就无法放到正确的位置。两者过渡的可能性不大,表演型机器人会持续用于表演,工业型则向工业场景发展。”曾伯楷解释。
按照郭彦东的计划,机器人进入家庭是大势所趋,如同每家每户都有电脑一样,未来每家每户也可能都有机器人。但现在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还达不到进入家庭的要求,所以要在工厂和公共服务这些场景中不断沉淀和迭代产品,逐步向家庭场景推进。
图源:图虫创意
“就拿工厂场景为例,大部分岗位的工作机械臂已能胜任。而在工厂内需要移动的场景里,轮式移动设备是更优的选择。”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猎户星空董事长傅盛此前接受北方经济网采访时表示,现代化工厂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无人化,全程无需人工参与,自然也不需要人形机器人,且能够 24 小时不间断运转。
不过曾伯楷仍认为,人形机器人在工厂场景中具有独特优势。其一,环境适应性更强。传统工业机器人(如机械臂、AGV 等)需要专门设置运行路径和作业区域,而人形机器人的运作范围与人类作业者一致,能够自然融入既有的工厂环境。它无需针对台阶等地形进行特殊适配,可在人类熟悉的空间内灵活活动,这是其发展的一大重点。
其三,功能整合性更优。尽管人形机器人在单一功能上可能不占优势(如移动速度不及 AGV、负重能力不如机械臂),但它能同时整合移动与操作能力,相当于将多种传统设备的功能集于一身。目前其成本相对较高,导致厂商导入意愿受限,但随着成本下降,其综合效益有望超过传统工业机器人。
近期来,越来越多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在做工厂等场景的落地实践。
今年5月,美的(000333.SZ)把自家的人形机器人进入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从事巡检、机器运维、设备检修等工作,美的在10月落成的无锡洗衣机工厂也有计划引入机器人;
他认为未来人形机器人最快可能工业生产领域落地的场景包括:货物搬运/码垛(大型料箱、托盘)、工业加工(打磨、金属折弯)、重型组装(打螺丝、机械部件装配)、精密搬运(料盘、治具、小型产品)、电子组装(柔性组装、贴片、点胶)、检测(AOI光学检测)等。
具身智能目前的发展阶段,可能还不及十年前的自动驾驶。自动驾驶花了十年时间,才在这两年进入量产阶段。所以具身智能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首先要做出实际产品,其次要将价格降到大众可接受的范围。想想看,家政一小时才 50 元,一个月五六千元,机器人的成本肯定不能比这更高。”云启资本合伙人陈昱说。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36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