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刻2017牛市?老牌互联网公司瞄准AI视频“再创业”

在中报季到来前,回顾上半年市场表现。

当前市场环境与2017年呈现出一些相似特征。特朗普再次当选上演《股市风云2》,同时,随着国内促消费与支持科技产业一系列政策相继落地,港股市场在消费与科技领域再次形成阶段性赚钱效应。

不过,市场还需要一些催化剂来支撑这轮牛市的延续。因此,随着中报季临近,具备产业趋势特征的领域备受关注。

进入下半年,AI产业就酝酿着这样的变化,多模态领域呈现密集创新态势,百度、快手、美图等陆续推出新的视频模型产品,大模型技术正在构建视觉表达的新基建。

问题是,AI视频领域何时将迎来类似ChatGPT的行业拐点?它能否成为驱动本轮港股科技股行情的关键引擎?

以“史”为鉴:科技创新再次催生大牛市

回溯2017年港股牛市,中资公司上市潮与互联互通机制成为重要推力,新经济股领涨态势中腾讯市值突破3.8万亿港元。

再看今年,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年内至今分别上涨19.2%和16.8%,新消费与AI产业推动市场回暖,腾讯、阿里加码AI基建与当年互联网热潮形成呼应。

科技是两轮行情共同的主线之一,但本轮焦点已从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消费龙头转向人工智能落地。

在这一轮行情中,DeepSeek概念的起落见证了人工智能产业趋势。

继年初DeepSeek点燃港股AI概念以来,热潮逐渐从大模型向应用侧涌动。DeepSeek多模态能力明显滞后,文生视频功能停滞不前。反观OpenAI GPT-4o实现实时视频生成,快手Kling系列三周内抢占文生视频市场21%份额。据Semianalysis数据,DeepSeek全球用户使用率已从2025年1月的50%骤降至7月的3%。

只做基础模型的时代几乎结束了。清华大学AI研究院院长张钹指出:“DeepSeek的教训表明,技术爆发期后的商业化落地才是关键。”

这一判断在产业端得到印证,中国科技企业正加快布局AI应用。2025上半年国内大模型中标项目达1810个,金额突破64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总量。当基础模型竞争进入红海,AI应用的实质性突破正成为科技股行情的新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视觉类AI产品商业化进程一定程度上领先语言类应用。

今年上半年,随着越来越多百万级AI视频应用诞生,多模态技术从“模型竞赛”转向“场景落地”。据AI产品榜统计,今年以来海内外至少20家科技企业推出AI视频新品或模型升级,相关产品Web端访问量突破百万。

用户数量爆发式增长,主要得益于视频生成可用性大幅提升,“抽卡式”输出频率明显降低。

海外方面,谷歌5月发布的Veo 3已实现音视频融合生成,可输出口型自然、自带场景音效的视频内容,生成内容的可用性大大提高。

国内方面,百度7月AI Day开放日披露搜索功能升级,输入框支持图文、语音、视频多模态交互。百度搜索还接入了商业研发团队自研的视频生成模型MuseSteamer及创作平台“绘想”,用户可通过一句话生成3分钟高清视频并支持分镜编辑,显著降低创作门槛。

此外,快手、美图等厂商都在AI视频领域推陈出新,这让券商普遍看好AI视频应用的发展前景。

那么,AI视频应用能否成为此轮AI牛市点火的重要燃料?

AI视频商业化浪潮席卷,互联网公司收复估值失地

此前,市场对AI应用商业化预期较低,但2025年下半年,作为AGI时代的新型创作基础设施,AI视频正被市场快速接纳。

商业化前景方面,Sora问世一年后的今天,AI视频产业化势头迅猛。贝哲斯咨询预测,全球视频制作市场将从2023年的9519亿元增至2029年的15743亿元,为AI应用提供广阔空间。

同时,AI视频应用有着较好的付费前景。摩根士丹利报告显示,快手可灵70%付费用户为广告、影视等专业人士,高精准度需求带来强付费粘性。以电商服装行业为例,AI视频生成有效解决高频上新带来的内容成本痛点。

无疑,AI视频展现出巨大的商业潜力,而这也成为驱动相关科技公司估值重塑的重要动力。

作为港股AI概念股之一,快手股价就在这股AI视频应用浪潮中迎来反转。

面对抖音的强势曾经的“短视频一哥”快手经历了“上市即巅峰”的股价走势。

然而,今年以来,受益于AI应用,快手股价上涨超55%,市值接近2800亿港元。对此,花旗指出,旗下视频生成模型Kling AI在推出第10个月(今年3月)即实现超1亿美元年化收入(ARRR),2025年收入有望突破当前预估。

摩根大通也在最新研报中将快手列为中国数字娱乐行业首选股,强调其自研的可灵AI展现出强劲商业化潜力。今年5月,可灵AI推出2.1系列模型,在技术、体验、美学层面实现三重突破,为影视生产、广告营销、游戏制作等场景提供多元解决方案,进一步拓展AI应用边界。

除了快手,同样在这股AI视频东风中“收复失地”的公司还有美图。

2017年移动互联网牛市之后一路下跌的美图,在今年牛市中股价飙升超240%。

这同样得益于美图在多模态大模型应用领域的强势表现。自2020年聚焦AI影像与设计产品以来,美图形成了覆盖C端与B端的完整AI应用矩阵。

图源:国元证券

在2025年“AI Agent元年”,美图正开发垂直场景专用AI Agent,凭借影像美学技术积累,在Adobe、字节等巨头竞争中开辟细分战场。对此,华创证券预测,美图2025年营业收入将达45亿元,同比增长26%。这一乐观预期部分或源于AI Agent可能带来的增长动力。

受一系列AI产品利好驱动,6月25日,美图股价重回2016年上市发行价。

从快手、美图的“逆袭故事”里,不难看出视频生成模型正从“极客玩具”演变为“生产工具”。同时,新一轮应用创新浪潮正在将不同规模的科技公司拉回同一起跑线。

无论是谷歌、Adobe还是BAT,在垂直应用领域并不具备绝对优势。未来,衡量AI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能否将行业积累的AI能力转化为垂直场景的深度应用能力,通过跑通数据飞轮构建产品护城河。而从长远来看,实现从垂类专家向通用平台的跨越,将成为科技公司重新洗牌的契机。

无论如何,以AI视频为代表的新应用正从青萍之末渐成飙风之势。我们正身处人工智能引领的科技上升周期,抓住前沿应用的科技企业将创造新的财富神话。而作为国际资本窗口的港股市场,将持续受益于中国AI创新红利,成为本轮应用爆发的“风暴眼”。

AI应用生态:港股新一轮牛市的核心支撑力

作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前哨站,港股市场经历了从互联网企业上市潮、中概股回归,到新兴科技公司密集上市的时代变迁。

今年港股表现明显优于A股,这一趋势与2012-2014年移动互联浪潮下港股率先崛起的逻辑相似,核心在于港股市场与当前AI应用产业趋势的关联度更高。

当前,全球AI竞争已进入深水区,中美不仅在底层技术领域展开激烈角逐,AI应用生态构建也成为竞争焦点。

仅今年第一季度,美国AI领域完成的超级融资数量已超2024年同期,累计达成至少25笔超1亿美元交易。例如,AI视频编辑平台Runway于4月3日完成3.08亿美元D轮融资,估值达30亿美元。

不过,在AI视频等新兴应用领域,中国科技企业正加速布局,力求反超美国。对此,摩根士丹利表示,目前投资者逐步认识到,中国的AI发展可能不需要大规模资本投入,即便高端GPU供应受限,仍然具备缩小甚至弥合技术差距的能力。

事实上,中国科技行业在多模态AI应用领域已具备一定技术优势。据Artificial Analysis最新AI视频模型表现排行,字节跳动、快手、MiniMax、腾讯、阿里等公司在文生视频、图生视频领域表现突出。

在全球商业布局方面,中国科技企业的表现也不落后美国同行。在不少国家和地区,中国方案比美国的更吃香,因为中国能提供高性价比的AI产品。比如,摩根士丹利报告显示,快手近期推出的可灵2.1版本通过优化定价策略进一步降低了使用门槛,分析师认为这将加速其在中小企业市场的渗透。根据The Information,可灵2025年4月及5月单月付费金额均突破1亿元人民币,其中70%收入来自海外市场。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企业技术竞争力增强和商业化提速,国内AI应用生态的发展将提速,而AI应用的叙事也映射在港股。

一方面,随着中国科技公司在AI领域展现出强劲竞争力,港股科技板块有望承接大量产业红利。百度、快手、美图等公司都是AI应用推动生产力提升的受益者,它们的创新能力不逊于谷歌、Adobe等美国同行。

另一方面,港股互联网科技估值仍处于相对低位。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港股通科技指数PE(TTM)为21倍左右,位于近十年来24%的分位。随着三季度国内AI领域催化密集,港股科技公司在多模态AI应用领域的加速突围,将持续支撑本轮AI产业重估叙事。

展望未来,中国科技产业向上大势所趋。现在最大的疑问是,谁会开启多模态AI应用的“ChatGPT时刻”?

来源:港股研究社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35206.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7月11日 下午3:01
下一篇 2025年7月11日

相关推荐

  • 618给双11打了个新样

    今年的618被称为最无感的大促,是因为大促的感受已然被各家平台的特色场景体验所替代,一边拆墙一边挖河将成为未来大促竞争的新常态。 原创ⓒ新熵新消费组 作者丨茯神编辑丨思原、九黎 从第二次外卖大战烽烟四起,到饿了么、飞猪火速并入淘天,正好夹在两个行业大动作之间的618大促,声量被抢走了几分。 “年中618,全民血拼时”这句口号过去曾是上半年电商大促的真实写照,…

    财经 2025年6月27日
    5400
  • 虎嗅【作·嗅之星】周榜第274期

    作·嗅之星榜单,以周榜的形式,呈现每周新鲜出炉的优秀作品。2025年8月1日~2025年8月7日,虎嗅第274期,作·嗅之星的获奖文章分别是: TOP 1:《中国人开的日料店,气死了多少日本人?》作者:有数DataVision TOP2:《我在书店做店员:薪水之低,令人不敢直视工资卡》作者:FutureWise TOP 3:《年轻人抠门结婚,这个行业崩溃了》…

    2025年8月12日
    3800
  • 一体两翼,蒙牛的逆周期增长极

    导语:“乳业的真正周期,不在供需曲线里,而在消费者日益精进的味蕾与健康诉求中。” 自2025年2月以来,蒙牛乳业(02319.HK)股价一路上涨。 3月26日,蒙牛乳业正式发布2024财年年报。财报显示,2024年蒙牛实现营业收入886.75亿元,经营利润达72.6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05亿元,同比下降97.83%。 按理说,这样的消息会引起公司股价大…

    财经 2025年3月29日
    9700
  • 百日外卖攻防战:京东外卖凭什么快速拿下31%市占率?

    2025年3月1日,京东正式切入了外卖市场。 彼时,行业已形成双雄割据的格局,外界普遍认为行业格局难有变数。然而仅过百日,一份来自艾瑞咨询的报告却震动业界。 据艾瑞咨询,京东外卖日均订单量已突破2500万单,占据全国外卖市场超31%的份额,在品质外卖细分领域约有45%的市场占有率。 这场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京东做了什么?其背后折射的,或许正是外卖市场一场深刻的…

    财经 2025年6月18日
    6900
  • 即时零售参战618,平台打响“总体战”

    如今的电商行业,已经不是单靠讨好“商家,消费者”某一端,就能获得增长,电商“总体战”的时代,已经不知不觉到来。 5月20日,这是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愈发火热的情人节,但在去年,这是“618”预售期启动的节点。 一年时间过去,520还是那个520,但“ 618” 的促销,却比去年再度提前了一周,掐指一算,已经比“ 618”提前了整整一个月有余。 而在过去两年,电…

    财经 2025年5月22日
    7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