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大战的输家已定,是我。”
一位网友在小红书上说道。
在连续点了5天外卖后,他打趣道自己已经可以“出栏”了。
但真正输家,到底是谁呢?
真的是三大参战主力平台吗?
未必。
此处还有隐藏大招。
“0元购的茶百道、2.8元的绝味鸭脖、6.28元的袁记云饺……”
日前,在社交平台上,网友“葫芦王”晒出自己的“外卖战绩”,甚至有的外卖预约单已经排到了周四。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爆单”成了不少外卖骑手口中的高频词。
7月5日晚间起,阿里美团外卖大战周末升级,开启新一轮外卖补贴,美团、淘宝闪购率先发放大量外卖红包券,部分外卖可“零元购”。
这场外卖大战,曾经一度比当下的酷热还要热,以至于被舆论称之为:史诗级“外卖大战”。
多重福利下,平台大战再度让消费者过上了下单狂欢日。
消费者几乎“0元购”,骑手也因为过爆的订单而“业绩大翻倍”。
有骑手表示,平日里一天也就赚二三百块钱,这两天一天就能赚1000多。
但过热的订单让商家一度卡餐。
有媒体在微博上搜索发现,不少网友吐槽因为爆单商家出不了餐,自己点的外卖已经超时了但根本送不出来。
尽管平台介入协助催单,但催单之后依旧是石沉大海,没有反馈。
而到了8日,外界一度围观外卖平台觉得降温了,可参赛各平台却在憋大招。
据“京东黑板报”,7月8日,京东外卖宣布:正式启动“双百计划”,投入超百亿元真金白银扶持更多品类标杆品牌销量破百万。
第三方调研机构数据显示品质外卖市场京东以45%份额居行业第一。
瑞幸、库迪、蜜雪冰城等成为京东外卖首批销量破亿品牌。
霸王茶姬、古茗、塔斯汀、华莱士等超10个品牌销量破千万。
如此挑衅式的官宣战果,必然引发后续更高热的外卖大战。
外卖“0元购”,可能由哪些原因所致?
大额外卖补贴对不同平台分别有何不同作用?
各平台激增的订单量能否转化为长期留存?
这是否可能演变为平台级长期价格战?谁更可能受伤?
争夺外卖入口的本质是在竞争什么?
对此,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石塔克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为:
史诗级外卖大战背后,藏着“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真正受到冲击的却是实体商超。
对此,美团只能用“0元购”狠狠地狙击一番搅局者,否则,它将可能失去更多的未来。
在淘宝、京东的大手笔补贴进击下,尽管美团规模一家独大,但整体只是撮合平台,且骑手大军的护城河在淘宝、京东面前失效之下,只能跟风。
尤其是外卖作为美团的固守地盘,如果在友商强劲补贴下,被大块切割,接下来就将是在即时零售这个还远未成型的领域被驱逐离场。
当然,对于不同平台而言,补贴的意义其实不同。
大额补贴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补贴。
京东按其平台属性走中高端市场,补贴的重点是“降价”,让部分中低消费人群尝鲜。
淘宝则是继续C端模式,对所有消费者和商家“双补”,以期在饿了么基础上,快速膨胀出一个美团。
短期来看,补贴可以激活一些即时零售(含外卖)的尝鲜需求,属于增量市场,增加外卖市场一些消费者的消费频次,也是增量。
整体而言,这种激增都是靠补贴刺激,如果没有模式颠覆,一旦补贴消失,没有养成消费习惯的部分用户就会流失。
总而言之,这不是一场补贴价格战。
参战者的真正目的都是从外卖这个已经孵化到一定程度的市场拓展到即时零售这个新增量市场的孵化大战。
当下,即时零售进入的消费习惯孵化期。
作为一个并没有被真正打开的市场,赛道各方所谓补贴,都不是为了和友商内卷,而是砸钱让消费者和商家养成即时零售习惯。
如果无法真正完成即时零售的布局,冲入赛道的平台就是把补贴撒水里。
如果完成了即时零售,则线下商家如果没有自有且消费者形成购买习惯的独家商品,就会逐步变成平台电商的仓储(血包)。
这也是这些平台逐步割舍自建仓储的卖菜模式,而采取这一由外卖而零售的方式,重启赛道的原因。
只是,这一场外卖大战之后,实体店上或许会面临一次大洗牌。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产业评论人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34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