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联名背后,卫龙的增长焦虑

新眸原创·作者 | 简瑜

最近几年,跨界联名已从一种新颖的营销战术,迅速演变为众多品牌难以绕开的战略选择。

这股爆发式增长的背后,不只是为了制造声量,更是品牌在存量竞争时代下,对品类破圈的集体焦虑。有媒体统计,2024年中国市场就见证了超过3000个品牌参与,发起了超过1.4万次跨界联名活动,其规模与频率均创历史新高。

联名品牌从早期的奢侈品、潮牌等头部玩家,已深度渗透至各个层级的市场主体;其应用领域也从茶饮、快餐等高频消费行业,急速扩展至休闲零食、饮料、日化美妆、数码3C乃至文旅地产等几乎全品类行业。

在这一波热潮中,休闲零食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联名热”。其中,以辣条为核心产品的国民品牌卫龙,近年来在跨界营销上动作频频。

今年上半年,卫龙相继和肯德基“疯四”、五芳斋、白象、林间柠檬茶等推出了多款联名产品。以卫龙与五芳斋联名推出的新品粽子为例,在上线首周,仅京东平台数据显示,其联名礼盒销量就突破了10万盒,成功制造了一波节日热点。

然而,当“万物皆可联名”成为行业共识,联名不再稀缺,品牌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当联名从差异化手段沦为行业标配,卫龙如何穿越零食行业整体低迷的周期?当“新鲜感红利”逐渐递减,品牌又该靠什么维系自身的长期增长动能?

01

摸着瑞幸过河

谈起品牌联名,不得不提到的就是瑞幸。

过去一年,瑞幸平均每月推出3次联名,对象跨越酒品、餐饮、潮玩等多个行业。尤其是与茅台联合推出的“酱香拿铁”,仅在抖音平台便实现单日破百万杯的销量,成为营销史上现象级的经典案例。

相较于大多数品牌更倾向于选择与调性相符的对象合作,瑞幸与茅台的“平价咖啡+高奢白酒”组合,虽在目标群体上有一定重合,但定位却截然不同,不仅使得双方在目标受众上彼此渗透,在品牌认知上也产生了双向互补,塑造出极致的反差感。

进一步来看,卫龙的联名之所以能频频出圈,关键也在于其产品本身所具备的“反差感制造力”。

辣条,这一带有“重口味”“接地气”“非主流”标签的国民零食,当它与其他品牌进行组合时,天然形成了文化张力与社交趣味。不管是与肯德基联名推出的“辣条风味大鸡肉条”,还是与五芳斋联名的辣条风味粽子,都凭借着辣条这一品类本身的张力,赋予了联名产品更大的吸引力。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一年,不止卫龙,越来越多的零食品牌也纷纷踏上联名赛道。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也都相继开展联名合作。

事实上,在零食行业大举入局之前,茶饮才是联名玩法最先“内卷”的赛道。而对比两个行业的发展路径可以发现:不管是茶饮还是休闲零食,在积极开拓品牌联名之前,都陷入了行业饱和的困境,而联名也就成为了品牌破圈的关键路径。

通过与另一个IP的联动实现用户圈层的破壁扩张,随之带来新的产品内核,甚至开拓新的产品品类,激发消费者兴趣和情绪共鸣,从而能够扩大产品本身的用户市场。

更深一层来看,无论是茶饮还是零食,都具备典型的低价、高频、高情绪价值特征。这类产品的联名操作门槛不高,但触达用户情绪的能力极强。一个新奇的联名包装、一次意料之外的IP跨界,就能在社交媒体上掀起裂变式传播,以低成本撬动高热度。

值得注意的是,零食行业的联名成本并不比茶饮简单,相比茶饮行业基于门店+原料组合的快速上线机制,零食联名不仅涉及更复杂的供应链,还要面对库存管理、物流周期、包装适配等现实问题。单个项目从立项到上市周期平均超过两个月,且一旦销售疲软,成本沉没严重。

02

联名背后的增长焦虑

相较于三只松鼠、良品铺子、来伊份等定位更广、渠道更全的零食品牌,卫龙由于其辣条品类的独特性,在人群覆盖与销售路径上更受限制。

长期以来,卫龙的核心消费群体集中在中小学生,购买场景多发生在线下校园周边的小卖部、便利店及量贩零售终端。虽然近几年卫龙持续推进渠道结构调整,陆续入驻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试图打通线上消费触点,但效果远未达到预期。2024年财报显示,线下渠道仍占据卫龙总收入的88.8%,较2023年仅微降0.9个百分点。

线上渠道无法突破,线下渠道也陷入隐忧。卫龙长期以来的重要经销商,零食折扣店,自去年起也开始陷入了增长乏力,在门店规模上趋近饱和。

与此同时,辣条赛道的内部竞争也在加剧。以“麻辣王子”为代表的新锐品牌正在不断侵蚀卫龙的市场份额,借助“麻辣”这一差异化口味定位。麻辣王子的市占率在2024年上半年与下半年分别增长了1.12%,成为辣条细分领域增速最快的品牌;而卫龙则分别下滑2.33%和2.08%。

更大的挑战在于:辣条品类本身正在失去主流消费者的青睐。

一方面,伴随“低脂、轻负担、少添加”等健康理念深入人心,传统辣条重油重辣、高钠高热的产品特性,与健康化的消费趋势渐行渐远,很难满足当下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辣条作为一种“童年味道”,其背后情绪价值正在被稀释,新世代消费者缺乏情感链接,老一代消费者则转向更健康的替代品,品类吸引力持续滑坡。

实际上,卫龙早在2020年便已意识到品类天花板问题,开始加码健康化产品的布局,逐年增加蔬菜制品的销量。

魔芋爽的推出,给卫龙带来了新增量。根据2024年卫龙财报,以魔芋爽为代表的辣味蔬菜制品,营收占比上升到53.8%,成为卫龙的第一大品类,而过去卫龙所主打的调味面制品,则退居二线。

图源:卫龙2024年财报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就魔芋这一品类来说,卫龙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随着魔芋产品的热销,各大零食品牌如盐津铺子、百草味、三只松鼠都先后推出了魔芋产品,其中,盐津铺子的单品——大魔王麻酱素毛肚,更是在今年3月实现了单品销量破亿,势头猛劲。

03

当联名失效,卫龙如何继续增长?

虽然跨界联名在短期内能够有效带动新品销售。但这种模式天然具有不可持续性,一旦用户的好奇心被过度消费,联名也会从“爆点”沦为“疲点”。

跨界联名的增长乏力,从步入下半场的茶饮行业可见一斑:有媒体统计显示,2024年,喜茶联名次数从上一年的19次下降至14次,2025年更是一反常态,至今尚未推出任何联名产品,而奈雪也从29次减少至23次,茶百道从24次减少至12次。

与数量减少对应的是花样出新,部分品牌甚至在联名推广中放弃捆绑式营销,以提升周边产品品质吸引客群,转头做起了周边的生意。

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近两年联名产品的大量涌现,使得消费者逐渐陷入审美疲劳,联名产品所带来的新鲜感迅速下跌,同时,各品牌在选择合作对象时,必然存在一定的题材偏好与资源限制,也就难以长期维持高频增长。

除此之外,大多数联名形式依旧停留在包装共创、口味微调、周边赠品等浅层内容,真正实现IP深度融合与产品创新的比例极低,形式单一成为被频繁诟病的痛点。

卫龙也难以置身其外。其联名大多集中在餐饮或茶饮行业,如肯德基、白象、必胜客、林间柠檬茶等,通过“辣条+另一种食物”的形式激发消费兴趣。但这种“食物×食物”的联名模式,天然存在边界限制。

一方面,口味融合的空间有限,真正能够在创新性与接受度之间取得平衡的产品寥寥无几;另一方面,食物场景的单一性也限制了想象力延展,消费者很快便会产生疲劳感。

当“辣条味鸡肉条”或“辣条粽子”不再新鲜,联名的传播效果也会显著递减。未来如何探索出新的联名路径,是卫龙更深一步要思考的问题。

必须承认的是,联名永远只是战术工具,而非战略解法。对于卫龙而言,联名策略固然在短期内激发了部分消费者的猎奇心理,提升了品牌热度。但正如茶饮行业的前车之鉴所示,这种增长更像是一种“注意力红利”,而非长期驱动。随着用户的新鲜感递减,若缺乏内容的持续创新和产品力支撑,联名效应也势必会走向边际衰退。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33799.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7月6日
下一篇 2025年7月6日

相关推荐

  • 内贸商家集体转向东南亚:他们靠什么改写增长轨迹?

    新眸原创·作者 | 鹿尧 今年3月,箱包品牌麦斯卡的东南亚团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忙碌,通过TikTok Shop东南亚跨境电商在泰国开启首播,单场GMV突破605万泰铢,真正做到“冷启即爆单”。无独有偶,得益于内容效率对传统营销链路的压缩,美妆新锐品牌WOSADO将国内内容种草模式复制到东南亚,18个月内GMV增长10倍。 这些案例背后,是内贸商家集体向东南亚…

    财经 2025年6月13日
    3300
  • 关税暂缓,90天的喘息还是下一场风暴?

    原文标题:《特朗普“喊单”后股市暴增 2 万亿美元,关税暂缓是市场底部还是“老鼠仓的撤退”?》,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前一日,特朗普刚扔下向中国征收 104% 关税的炸弹,加剧了全球股市的下跌,今日,又发文宣布另一重磅消息:由于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美国将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 125% 的关税,并立即生效;另一方面,对于其他超过 75 个不采取报复措施的国家,他…

    2025年4月11日
    9600
  • AI带来的焦虑,怎么治?

    出品 | 虎嗅科技组 作者| 房晓楠 编辑 | 苗正卿 头图 |AI制图 人类会被AI替代吗? 在一份覆盖国内11814名职场受访者的调研报告(长江商学院张晓萌教授领导力与行为心理研究中心出品)中,一组数据显示,“重度AI替代担忧者的抑郁比例高达34.13%,远高于经济衰退焦虑群体”,这表明,AI冲击对职场人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甚至要强于经济衰退。 同样是在这…

    2025年5月8日
    5800
  • 宝马5系最低跌至26万,持续降价的宝马到底怎么了?

    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上,宝马汽车可谓是绝对的头部巨头,但是最近几年,宝马汽车的日子似乎过的也并不容易,就在去年宝马加入价格战之后,如今宝马的价格似乎又在下行,大名鼎鼎的宝马5系最低跌至了26万,持续降价的宝马到底怎么了? 一、宝马5系最低跌至26万? 据新京报的报道,“26.3万是最低价了,但需要选择贷款购车的方案。”5月29日,北京一家宝马4S店内,销售专员对…

    财经 2025年6月2日
    4600
  • 虎嗅【作·嗅之星】周榜第255~256期

    作·嗅之星榜单,以周榜的形式,呈现每周新鲜出炉的优秀作品。2025年3月21日~2025年4月3日,虎嗅第255~256期,作·嗅之星的获奖文章分别是: TOP 1:《谷歌闭源,中国怎么办?》作者:量子学派 TOP2:《交物业费的人,越来越少了》作者:十点人物志 TOP 3:《今晚,雷军应该出现在受害人家属身边吗?》作者:楚学友 TOP 4:《名师的陨落》作…

    2025年4月8日
    6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