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早该“闭麦”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鸟消费,作者:黄晓军

其实压力很大。上一次与梅见小伙伴交流过胖东来,还写过他的选品逻辑,及其背后的供应链变革。

最后,捧的捧,骂的骂。

这其实已经显露了胖东来所面临的问题,一家企业或者一个企业家正在被“饭圈化”。

包括这次@柴怼怼的事件,于总在抖音上又是设置私密、又是连发多个视频,还声称考虑关掉胖东来……

最终,舆论大燃,像极了爱豆被欺负后,粉丝们集体愤怒宣泄。

从理性的商业思考来看,这其实不好。

首先,饭圈化确实是当下企业击穿信息冗杂建立用户认知的关键手段。

从雷军到周云杰,老板IP对于品牌的传播真的太重要的。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这段时间的外卖大战。京东善用舆论,先是东哥搅动风云,后有奶茶妹妹频繁现身,舆论热度一直都在。

美团则正如王兴一样,像个理工男。

别人说他“二选一”,他说我没有。怎么证明,还记得张麻子的义子说自己没喝豌豆汤,把自己肚子划开给人看。

其实在舆论世界里,是否“二选一”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大众作为弱势群体,情绪到位了。

舆论永远是极端情绪占上风。

美团要做的是,解释后调转方向,用其他的情绪化事件转移舆论注意力。比如关心一下骑手、商家啥的。

最终是在舆论中争取朋友,而非一直揪着对手讲道理。

就事论事不得行,舆论是不讲道理的。

《弱传播》就提到,舆论的爆发是情感的爆发,而不是道理的爆发。

扯远了。回到胖东来,他应该也很会玩舆论。

比如@柴怼怼这事儿,于总在线上开播,真情实感,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好感。

并且,反应很大,不仅把自己的账号设置为私密,还说不处理就关闭胖东来。

这么大的企业,这么好一个企业啊!不能因为一个蹭流量的人,说关就关。

一时间,舆论偏向胖东来。官方去调查,平台出声明。

三表也在文章中提到,其实于总还有另一种办法,啥都不说,反馈意见让平台处理,提交证据报官。

为什么于总会选择把这件事放大呢?

人们猜测是这些年太多网红传谣蹭流量,于总实在是忍不住了。这个舆论环境,这个营商环境,对一家好企业不友好。

我赞同。

但个人认为,胖东来早该闭嘴了,或者现在闭嘴,可能是最优解。

为什么?

网红蹭流量在于胖东来有流量,根本在于流量。

你要求平台或制度去限制,其实是没办法限制的。制度只是标记自由的底线,但哪儿有流量就蹭哪儿,实际上是人性。

胖东来主动放弃全国流量,有何不可?

很多人说,这么多流量为什么要放弃?人家企业不需要发展吗?

那要看是什么企业。

美团、小米、京东这种互联网公司,是规模经济可以带来资本效益,甚至通过网络效应实现赢家通吃……所以,舆论和流量对他们而言是应该去做的。

但胖东来不需要。

如果胖东来未来要成为沃尔玛、永辉啥的,也是需要这样的流量加持,但从于总一直以来对外灌输的观点是:

胖东来不会。

胖东来走到今天,我们不谈爱与自由等文化,其实是靠极致化提升个体效率(单店坪效),去对抗规模经济的逻辑。

所以胖东来给员工远超预期的工资,这样才能让他们严格执行多达3万字的员工手册,从而实现门店的精细化运营。

换句话说,当行业沉迷规模扩张、低价竞争、资本游戏时,它选择回到零售本质:用小规模实现管理可控,用高投入激活员工价值,用确定性体验黏住客户。

这样的模式,其实存在两个比较明显的依赖:

第一是依赖于话事人强大的自控自律。

要是换一个话事人,或许会很快被同行或现状影响,要么激进扩张,要么消极萎缩,甚至可能资本介入。

此外,高度依赖于总个人魅力的企业价值观,也可能崩塌,或者执行变形、分配机制失衡。

第二,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依赖于“小而美”。

管理可控一般要求小规模。管理10多家店只需要一张表格,管理1000多家店可能就需要一套复杂的利益博弈系统。

一旦规模起来之后,管理损耗可能达到 “幂次差距”。于总也一直在谈,压计划、有意控制收入增速。

不只是管理损耗要求谨慎增长,对员工的分配也不利于大规模扩张。

过快的增长还会提高员工对分配所得的预期,一旦没能满足或超出预期,我相信最终的执行也会变形。

这亦是人性。

综上所述,胖东来实际上不需要大幅增长,不急于扩张规模。

那么,这家公司最合适的做法就是保持今天的声量,甚至可以回到联商网推东来总裁班的那个时候。

这对于稳定极为重要。

你看,目前舆论已经有点反噬的感觉了。

平台上开始有人质疑,以前怼价值观没这么大反应,而下怼具体的产品就毛了,是不是怕禁不起查?

还有人觉得,为什么关闭胖东来会被视为一种威胁呢?于总自己的公司,开关全凭一句话,放话是给官方听还是平台听?

舆论就是这样。简单粗暴的选边站,有支持声也有反对声,全世界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没有舆论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鸟消费,作者:黄晓军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393339.html?f=wyxwapp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24972.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27日 上午10:09
下一篇 2025年5月27日

相关推荐

  • 王宁亲手戳破LABUBU的泡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字母榜,作者:张琳,编辑:赵晋杰,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LABUBU价格崩盘引发的股价震荡,终于在补货一周后趋于稳定。 截至6月27日收盘,泡泡玛特股价报收257.8港元,与上周单周累计跌幅12.11%相比,跌幅明显收窄。 而社交平台上,则有人欢喜有人愁。一边是等等党发帖庆祝终于抢到“人生第一只LABUBU”,另一边,则是高价购入者在社交平…

    2025年6月29日
    4100
  • 优衣库全面抛弃普通人?优衣库为啥突然转性了?

    在世界快消市场上,优衣库是个非常重要的存在,其本身就是代表着消费的潮流,然而就在最近优衣库一改自身的长期玩法,让人不禁想问为啥优衣库突然转性了吗?我们该怎么看这件事? 一、优衣库全面抛弃普通人? 据自媒体每日人物社的报道,“这还是优衣库么?”今年,陈弥第一次走进优衣库,不敢相信眼前的款式和版型会出现在优衣库的衣架上。 那是足足挂满一整个货架的短款紧身T恤,它…

    财经 2025年6月2日
    5900
  • 长城汽车有“隐情”

    作者|Eastland 头图|视觉中国 2025年3月29日,长城汽车(SH:601663.SH;HK:02333)披露了《2024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长城汽车销量仅增0.37%,营收却增长16.7%、达2202亿;归母净利润127亿、同比增长80.8%。#反差巨大# 截至2025年4月3收盘,长城汽车市值2142亿,市盈率17倍(港股PE仅8,…

    2025年4月8日
    5800
  • 在下沉市场,找不到中国汽车的未来

    原本已经渐入缓和的车市价格战,随着年中6月的到来而再度升温。下到5万元接近老头乐的“车市踢脚线”,上到20万乃至30万元这样的“豪华守门员”,多家企业都在推出包括价格直降、一口价等等的促销手段。有些20万元级的车型,甚至一口气降了5万。 在过去几年,这样的集体降价潮我们已经经历了好几次,每一次带来的除了消费者和媒体的惊呼,还有合资品牌市占率的逐步退坡。在过去…

    2025年6月2日
    5000
  • 全球光储竞技场,一家中国企业“王炸产品”亮相

    6月10日到13日,SNEC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储能大会在上海举办。 全球光储企业齐聚展会,3000多家企业参展,国际展商占比近30%。 这是一场行业的年度盛会,也是各家企业各显身手的竞技场。 本次大会上,全球储能领军企业阳光电源公开展示了新一代储能产品—PowerTitan3.0智储平台。 这款“王炸产品”,展现了中国企业的“硬核力量”,也为储…

    财经 2025年6月12日
    5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