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消费“领头羊”:人口周期改变消费模式

核心观点

我们利用2010-2022年CFPS数据计算了我国各年龄段的收入和消费支出,发现无论从总量来看还是从结构来看,未来人口周期的变化,会对消费走向产生一些意料之外的影响。我们的主要结论如下:

1、2010-2022年,我国居民消费的年龄结构大致呈现倒U型,在30-40岁达到一生的消费高峰期,随后回落

2、两方面原因使得30-40岁成为一生的消费高峰:一是大宗消费支出大多发生在30-40岁,如结婚支出(30.2岁)、购房支出(33.3岁)、购车支出(30.5岁)。二是收入决定消费,我国居民在25-45岁达到一生的收入高峰,这时有更充裕的资金用于消费。美国居民收入和消费的高峰也出现在同一个年龄段(45-54岁)。

3、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和消费倾向的年龄曲线形状完全相反,消费支出是倒U型,30-40岁最高、两头低;消费倾向则是U型,中间年龄消费倾向低、两头高。背后的原因是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在人一生里是错位的。比如30-40岁人口虽然消费倾向较低,但更高的收入弥补了消费倾向的短板,因此他们有更高的消费支出;而老年人恰恰相反,尽管消费倾向高,但退休后的收入相比于工作时期大幅下降,因而消费支出也随之下降。

4、从总盘子来看,20-39岁人口的消费总量在我国居民消费里占比最高。2022年,我国20-39岁人口占总人口的26.7%,占总消费的29.1%,虽然不是人口最多的群体,但是是消费最多的群体。

5、从增速来看,20-39岁人口是过去几年消费减速的主要拖累。2010-2018年,20-39岁人口是消费增长的第一动能,贡献了30.3%的消费增长,超过其他年龄段;但2018-2022年,20-39岁人口反而成为消费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贡献了44%左右的消费增速降幅。其中主要是20-30岁人口的消费下降引致,而这部分人口消费下降,又跟青年失业率的升高是一致的,即存在“就业→收入→青年消费→整体消费”的传导链条。

6、不同年龄人口的消费需求不同,据此将7种消费分为3类

(1)第一类消费是衣着、交通通信、家庭设备和服务,这类消费的特点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消费支出大致呈现“倒U型”,在20-39岁达到一生的消费高点,随后下降。

(2)第二类消费是文教娱乐支出和居住支出,这类消费的特点是,经过高峰后,消费并非单调增减。文教娱乐支出呈现“双峰型”,在15-19岁、40-44岁达到两个消费高峰。其中15-19岁大致对应高中和大学早期,而40-44岁对应其父母年龄。居住支出在20-24岁上升、25-29岁达到顶点,这个阶段对应初入职场的年轻人,租房支出成为消费的重心。

(3)第三类是食品和医疗保健支出,这两类消费的特点是在人生的后半段消费支出较高。食品消费是典型的“两头高、中间低”,儿童和老人有最高的消费支出。医疗保健则大致呈“U型”,在成年之后,医疗保健支出大致随着年龄增长而节节攀升。

7、从“左移”到“右移”:收入和消费从“年轻化”到“中年化”。(1)过去几十年,我国居民收入“驼峰”明显左移,最高收入年龄从1980年代的55岁降至2012年前后的35岁,2022年前后降至25-29岁。受到收入“驼峰”左移的影响,消费“驼峰”也在左移,2010年时消费的高峰在40-50岁,2022年已经移动到25-29岁。由于这个左移过程主要在2020年前完成,2020年之前青年群体成为驱动消费增长的主力。

(2)此前左移的原因是什么?年轻世代有更高的受教育水平,并且有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机遇,与此同时,在快速迭代和转型的社会中,中老年人口所积累的传统工作经验带来的回报率在降低,导致年轻世代比年长世代有更高的收入。

(3)参考韩国经验,代际之间的教育差距越来越小,工作经验会越来越重要,未来我国最高收入的年龄会右移,收入右移将带动消费“驼峰”随之右移,40-54岁可能会成为消费支出最高的年龄段。

8、当人口高峰遇见消费高峰,2025-2035年消费总量的增速可能比2020-2025年更乐观。过去十多年,我国人口高峰和消费高峰的移动并不一致,少子化老龄化驱动人口高峰右移,但消费高峰却在左移,二者反向移动是不利于消费总量增长的,因为人口最多的年龄段,可能不是人均消费最高的年龄段。而下一个五年(2025-2030年)我国40-49岁人口比重将从13.8%提高到15.9%,如果消费高峰也右移到这一年龄段,人口高峰与消费高峰重叠,消费总量将更加乐观。2030-2035年也是同样的逻辑,未来十年(2025-2035)消费总量将有更多潜力空间。

9、除了总量变化之外,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消费结构变化也不容忽视:(1)老年人消费较多的食品、医疗等类别,可能在全社会消费结构里比重上升。

(2)部分消费品类在增量人口的窗口期可能表现更好,如2025-2030年,15-24岁和40-49岁两个年龄段人口比重会增加,而15-19岁和40-44岁是文教娱乐消费的两个高峰,因而文教娱乐消费可能会增加,特别是高中和大学阶段的教育支出,如教辅、职业培训等。

(3)适应青年消费到中老年消费的变化,未来10年消费的主体将从“40岁以下人口”变成“40岁以上人口”,但年龄变化、世代可能不变,消费的主体仍然是“70后”、“80后”和“90后”。

风险提示:(1)数据相对滞后,CFPS调查数据目前仅更新到2022年,但受到外部冲击影响,2022年是中国消费的次低谷(仅次于2020年),可能不能完全代表常态下的中国消费情况。(2)由于官方没有分年龄段的消费和收入数据,目前数据都是由CFPS调查数据,经由适当的计量模型计算得到,数据可以反映趋势变化,但在细节上可能有所误差,因此本文我们尽量聚焦趋势以减少误差,尽管如此,样本不能代表整体,仍然会存在一定的数据误差风险。(3)本文主要聚焦人口对消费的影响,但事实上,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果社会经济环境、宏观政策、国际环境等发生较大变化,部分推导结论可能产生偏差。

1. 不同人生阶段,中国人的消费模式有何不同?

1.1. 30-40岁是一生的消费高峰

哪个阶段人均消费支出最高?我们参考朱勤和魏涛远(2015)的论文《中国城乡居民年龄别消费模式量化与分析》的计算方法,利用2010-2022年CFPS数据(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计算了我国居民个体(有别于家庭)消费支出的特点。我们发现,2010-2022年我国居民消费的年龄结构大致呈现倒U型,在30-40岁达到一生的消费高峰期,随后回落

两方面原因使得30-40岁成为一生的消费高峰:

一是大宗消费支出大多发生在30-40岁。比如结婚支出,中国人的初婚年龄在2020年已经达到28.67岁,2022年预计在30岁左右。婚礼支出高昂已成为年轻人“甜蜜的负担”,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于2023年7-9月开展的一项专项调查显示,结婚花费的平均值高达33.04万元,是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万元)的8倍多[1]。再比如购房支出,按照贝壳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新居住消费调查报告[2]》,我国新房和二手购房者平均年龄在33.3岁左右,而购房会带来装修、家电、家具等一系列大宗支出。再比如购车支出,B站联合央视市场研究发布《2025年哔哩哔哩汽车行业白皮书》显示,中国购车群体不断年轻化,实际拥有首台车的平均年龄已下探至30.5岁[3]。

谁是消费“领头羊”:人口周期改变消费模式

谁是消费“领头羊”:人口周期改变消费模式

二是收入决定消费,我国居民在25-45岁达到一生的收入高峰,这时有更充裕的资金用于消费。我们参考茅锐和徐建炜(2014)论文《人口转型、消费结构差异和产业发展》的方法,利用CFPS数据计算了居民分年龄段的收入。2010-2022年平均来看,收入的趋势也呈现倒U型,在25-45岁区间达到一生的收入高峰,随后回落。收入最高的人生阶段,往往也是消费最高的时候,中国和美国数据都有这个特点(图3和图4)。

谁是消费“领头羊”:人口周期改变消费模式

谁是消费“领头羊”:人口周期改变消费模式

1.2. 怎么看U型的消费倾向、倒U型的消费支出

消费支出跟消费倾向是两个不同的问题,经常被混淆。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和消费倾向的年龄曲线形状完全不同,消费支出是倒U型,30-40岁最高、两头低;消费倾向则是U型,中间低、两头高

背后的原因是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在人一生里是错位的。比如30-40岁人口虽然消费倾向较低,但更高的收入弥补了消费倾向的短板,因此他们有更高的消费支出;而老年人恰恰相反,尽管消费倾向高,但退休后的收入相比于工作时期大幅下降,因而消费支出也随之下降。

美国数据也有这个特点,消费支出最高的年龄是45-54岁(图4),但消费倾向最高的年龄是25岁以下和65岁以上(图6),原因也是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的错位。

谁是消费“领头羊”:人口周期改变消费模式

谁是消费“领头羊”:人口周期改变消费模式

2. 过去几年,谁拖累了消费增长?

2.1. 从总盘子来看,哪个年龄段是消费的主体?

20-39岁人口的消费总量在我国居民消费里占比最高。按照20年一个阶段,我们观察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和消费,发现以下特点:第一,人口多并不意味着消费多。2022年40-59岁是人口最多的年龄段,占全国人口的31%,但消费比重并非最高。

第二,年轻人消费倾向高、收入高,因此消费总量也是最多的,但未来几年会发生变化。2022年消费最多的年龄段是20-39岁,占总消费的29.1%。拉长时间来看,2010-2022年,尽管20-39岁人口比重下降了6.6个点、消费比重下降5个点,但消费规模仍然高于其他年龄段。不过随着年轻人口的减少,2022年后预计40-59岁逐渐成为消费主体。

第三,老年人口增长很快,但消费增长没有跟上人口的增长。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比重从2010年的13.3%提高到19.9%,提高了6.6个点,但消费比重只提高了5.9个点至18.6%。之所以老年消费增长跟不上人口增长,是因为收入和平均消费没有跟上。

谁是消费“领头羊”:人口周期改变消费模式

2.2. 从增速来看,哪个年龄段拖累了消费增长?

从各年龄段的消费增速来看,20-39岁降幅最大。2010-2018年,消费平均增速高达12.0%,但2020年后降至6.1%,下降了5.9个点。分年龄段来看,主要是20-39岁人口消费增速降幅最大,下降了6.5个点。

从对消费的拉动来看,20-39岁人口对消费增长的贡献从30.3%下降至19.1%。2010-2018年,20-39岁人口拉动了3.7个点的消费增长(贡献30.3%的消费增长),而2018-2022年,仅拉动1.1个点的增长,对消费增长的贡献下降至19.1%。具体来看,20-29岁人口对消费增长的贡献从13.8%降至0.8%,30-39岁人口的贡献反而在上升,可见刚毕业的年轻人是消费增速下降的主要拖累。这与我国青年失业率的变动是一致的,2022年16-24岁人员失业率最高达到19.9%,而整体调查失业率最高是6.1%。

总结来看,2010-2018年,20-39岁人口是消费增长的第一动能,贡献了30.3%的消费增长,超过其他年龄段;但2018-2022年,20-39岁人口反而成为消费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贡献了44%左右的消费增速降幅[1]。其中主要是20-30岁人口的消费下降引致,而这部分人口消费下降,又跟青年失业率的升高是一致的,即“就业→收入→青年消费→整体消费”。

谁是消费“领头羊”:人口周期改变消费模式

谁是消费“领头羊”:人口周期改变消费模式

谁是消费“领头羊”:人口周期改变消费模式

谁是消费“领头羊”:人口周期改变消费模式

另外,从消费倾向来看,20-39岁人口消费倾向降幅也是最大的。2010-2018年,我国居民消费倾向平均为84.9%,而2020年后降至63.6%。分年龄段来看,降幅最大的是20-39岁人群,平均降幅达到了46.1个点,其中越年轻的人群消费倾向降幅越大,尤其是20-24岁人群。消费倾向变动代表着更趋保守的消费行为。

谁是消费“领头羊”:人口周期改变消费模式

3. 新人口周期如何影响消费趋势?

3.1. 不同年龄的消费结构是怎样的?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对不同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我们利用CFPS数据来看各种消费品类随着年龄的变化,按照不同年龄的需求特点,可以将7种消费分为3类:

第一类消费是衣着、交通通信、家庭设备和服务,这类消费的特点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消费支出大致呈现“倒U型”,在20-39岁达到一生的消费高点,随后下降。对于这类消费而言,人口老龄化意味着消费总量的减少。

谁是消费“领头羊”:人口周期改变消费模式

第二类消费是文教娱乐支出和居住支出,这类消费的特点是,经过高峰后,消费并非单调增减。文教娱乐支出呈现“双峰型”,在15-19岁、40-44岁达到两个消费高峰。其中15-19岁大致对应高中和大学早期,而40-44岁对应其父母年龄。居住支出在20-24岁上升、25-29岁达到顶点,这个阶段对应初入职场的年轻人,租房支出成为消费的重心。但是经过30-49岁的下降后,50岁后居住支出出现更多波动,可能是这个人生阶段住房自有率明显提高,自有住房折旧增加。

谁是消费“领头羊”:人口周期改变消费模式

第三类是食品和医疗保健支出,这两类消费的特点是在人生的后半段消费支出较高。食品消费是典型的“两头高、中间低”,儿童和老人有最高的消费支出。医疗保健则大致呈“U型”,在成年之后,医疗保健支出大致随着年龄增长而节节攀升(80+除外,可能是由于收入下降或样本误差)。

谁是消费“领头羊”:人口周期改变消费模式

另一方面,不同消费品类的年龄弹性不一样,食品和居住支出相对刚性,最低消费和最高消费年龄的差距并不大;而其他5种消费支出在不同年龄间的消费弹性更大,从大到小依次是: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教育>交通通信>衣着>家庭设备和服务。

谁是消费“领头羊”:人口周期改变消费模式

3.2. 消费“驼峰”右移,中年消费日益重要

2022年之前,收入“驼峰”左移带来了消费“驼峰”左移,其结果是年轻人的消费越来越重要。2023年,Fang & Qiu的论文[1]利用美国1986 – 2012年3月人口调查(CPS)和中国城市住户调查(UHS)数据的研究发现,这期间美国的最高收入年龄稳定在45-50岁,而中国的最高收入年龄从55岁降至35岁,最高收入年龄逐步左移。我们利用2010年后的CFPS数据发现,收入“驼峰”左移的现象仍在继续,并逐步移动到25-29岁附近。受到收入“驼峰”左移的影响,消费“驼峰”也在左移,2010年时消费的高峰在40-50岁,2022年已经移动到25-29岁。由于这个左移过程主要在2020年前完成,跟我们前面的结论大致相符,即2020年之前青年群体是驱动消费增长的主力。

谁是消费“领头羊”:人口周期改变消费模式

未来不同年龄的收入和消费会如何变化?大概率会右移,会发生从青年消费到中年消费的重心转移。

首先,此前左移的原因是什么?年轻世代有更高的受教育水平,并且有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机遇,与此同时,在快速迭代和转型的社会中,中老年人口所积累的传统工作经验带来的回报率在降低,导致年轻世代比年长世代有更高的收入。Fang & Qiu的论文认为,最高收入年龄是左移(年轻化)还是右移(中老年化),取决于队列效应跟经验效应的相对强度。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高速经济增长和技术快速迭代,80后、90后等年轻队列比年长队列具有更高的受教育水平,同时向知识经济的产业升级(如互联网经济、高科技产业),意味着年轻人有更多新兴产业机遇,而中老年人此前积累的传统工作经验,则面临回报率下降的风险,这就是队列效应强于经验效应,最高收入年龄左移(年轻化)。

谁是消费“领头羊”:人口周期改变消费模式

谁是消费“领头羊”:人口周期改变消费模式

参考韩国经验,代际之间的教育差距越来越小,工作经验会越来越重要,未来我国最高收入的年龄会右移。从韩国经验来看,出生年份在1945-1965年的不同世代间队列效应非常明显,出生越晚的世代,收入越高。但是1965年后的世代,队列差距大幅缩小,这是因为代际之间的教育差距弥合,经济转型也趋于稳定。对于我国而言,大概率会重复韩国路径,即随着代际教育差距缩小、工作经验的回报上升,最高收入的年龄会向右移动。Fang & Qiu(2023)论文认为中国最高收入年龄将从2010年的30-35岁,右移到2035年的45-50岁。

收入右移,意味着消费“驼峰”也会随之右移,40-54岁可能会成为消费支出最高的年龄段。收入“驼峰”右移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消费重心也会向右偏移,可以预见到未来中国分年龄段的消费曲线,会跟前文图4美国的形状比较接近,40-54岁中年消费可能会取代青年消费成为消费的大盘。

谁是消费“领头羊”:人口周期改变消费模式

3.3. 人口迭代下的两个消费趋势

3.3.1. 如果人口高峰和消费高峰重叠,未来十年消费总量会更加乐观

如果消费高峰右移和人口高峰右移的趋势匹配,2025-2035年消费总量的增速可能高于2020-2025年。2010-2022年消费高峰平均是30-39岁,如果2030年消费高峰右移到40-49岁、2035年右移到45-54岁,那么2025-2035年消费总量增速将要好于2020-2025年的表现。背后的逻辑是,过去十多年,我国人口高峰和消费高峰的移动并不一致,受老龄化影响,人口高峰右移,消费高峰却在左移,二者反向移动是不利于消费总量增长的,因为人口最多的年龄段,可能不是人均消费最高的年龄段。而下一个五年(2025-2030年)我国40-49岁人口比重将从13.8%提高到15.9%,如果消费高峰也右移到这一年龄段,人口高峰与消费高峰重叠,消费总量将更加乐观。2030-2035年也是同样的逻辑。

谁是消费“领头羊”:人口周期改变消费模式

谁是消费“领头羊”:人口周期改变消费模式

总量层面的另一个变化是消费倾向提高。我们假设各年龄段消费倾向固定不变,比如以2020年为固定基准(换成其他年份也一样),那么随着消费倾向更高的老年人口的增加,整体消费倾向将在2020-2025年从65%升高至70.3%,2030年达到76.1%,2035年达到81.6%。当然,前提是仅考虑人口因素,不考虑预防性储蓄、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谁是消费“领头羊”:人口周期改变消费模式

从国际比较来看,老龄化加深驱动消费率提升的逻辑在中日韩基本成立,即消费率也和人口抚养比正相关,按照全球的截面数据来看,二者也是正相关。

谁是消费“领头羊”:人口周期改变消费模式

谁是消费“领头羊”:人口周期改变消费模式

3.3.2. 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消费结构变化

除了总量变化之外,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消费结构变化也不容忽视。

一是老年人消费较多的食品、医疗等类别,可能在全社会消费结构里比重上升。消费结构八大类中,食品和医疗保健两类支出是老年人消费较多的,未来可能有较大增长空间。但要注意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一般而言随着收入的增长,食品支出比重会下降(即恩格尔系数降低),这与老龄人口增加食品支出可能形成对冲。

二是部分消费品类在增量人口的窗口期可能表现更好。2025-2030年,15-24岁和40-49岁两个年龄段人口比重会增加,而15-19岁和40-44岁是文教娱乐消费的两个高峰,因而文教娱乐消费可能会增加,特别是高中和大学阶段的教育支出,如教辅、职业培训等。2030-2035年,20-29岁和45-54岁两个年龄段人口比重增加,而衣着、交通通信、家庭设备和服务、居住等4类消费的高峰年龄都是20-29岁附近。但要注意,由于其他年轻人口的减少,这4类消费整体未必会增长,只是20-29岁作为消费高峰,有较大增长空间。

谁是消费“领头羊”:人口周期改变消费模式

三是适应青年消费到中老年消费的变化,消费的主体从“40岁以下人口”变成“40岁以上人口”。2010年时,40岁以上人口占消费的42.9%左右;2022年,提高到47.5%;2035年,随着人口高峰和消费高峰双双右移,预计40岁以上人口占消费的比重将达到60.2%。

尽管消费的主体从“40岁以下人口”变成“40岁以上人口”,但年龄变化、世代可能不变。2010年和2022年时消费的多数是40岁以下人口,分别是指1970年和1982年后出生人口,其中20-40岁年龄对应的是1970-1990年、1982-2002年出生,前一批是“70后”和“80后”,后一批主要是“80后”和“90后”。换句话说,2010-2022年消费主体的变化其实是“70后”交棒给“90后”。而2035年消费的多数是40岁以上人口,是指1995年之前的出生人口,40-60岁年龄对应的是1975-1995年出生,也是“70后”、“80后”和“90后”。因此,未来十年的消费结构可能更多取决于“70后”、“80后”和“90后”步入中年和老年的消费偏好,而非更年轻的“00后”和“10后”。

谁是消费“领头羊”:人口周期改变消费模式

风险提示

(1)数据相对滞后,CFPS调查数据目前仅更新到2022年,但受到外部冲击影响,2022年是中国消费的次低谷(仅次于2020年),可能不能完全代表常态下的中国消费情况。(2)由于官方没有分年龄段的消费和收入数据,目前数据都是由CFPS调查数据,经由适当的计量模型计算得到,数据可以反映趋势变化,但在细节上可能有所误差,因此本文我们尽量聚焦趋势,减少误差,尽管如此,样本不能代表整体,仍然会存在一定的数据误差风险。(3)本文主要聚焦人口对消费的影响,但事实上,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果社会经济环境、宏观政策、国际环境等发生较大变化,部分推导结论可能产生偏差。

来自报告《谁是消费“领头羊”:人口周期改变消费模式》,分析师:芦哲 S0600524110003占烁 S0600524120005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23679.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20日 下午3:47
下一篇 2025年5月20日

相关推荐

  • 中信证券:3月理财规模季节性回落1.1万亿,4月有望超额修复

    我们测算,2025年3月末,银行理财规模环比下降1.1万亿元至29.10万亿元。其中,现金理财规模下降3346亿元,占回落规模比例仅30%;纯固收产品规模下降4504亿元,含权的固收+产品规模下降3004亿元。我们分析认为,3月规模下降主要系季节性回落,近期债券收益率实现曲折修复,理财收益率小幅回暖,破净风险降低,预计4月理财规模将重新回到高点。展望全年,理…

    商业 2025年4月18日
    4100
  • 美债急跌的逻辑:避险资产配置格局重构

    摘要 海外债市走势与贸易摩擦的进程相关:第一轮贸易摩擦,关税落地前后,短期风险发酵但并未对实体经济造成较大影响,利率震荡小幅上行;随着贸易摩擦步入中后期,摩擦逐步加剧风险释放,关税对经济和贸易的影响开始显现,利率开始快速走低。短期来看,出于对大范围贸易摩擦和经济衰退的担忧,市场避险需求攀升,本轮关税政策落地后美国股市和债市均大幅下跌。中长期来看,与第一轮贸易…

    2025年4月11日
    4000
  • 一场火灾,烧出全球芯片的软肋

    2000年,一场由闪电引发的大火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的一家半导体工厂燃烧了十分钟,却在万里之外的斯堪的纳维亚引发了一场企业危机,动摇了21世纪初欧洲两大电子巨头——诺基亚和爱立信之间的力量平衡。 正是这场火灾,重塑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芯片供应链。 一场意外 2000年3月17日晚8点左右,一道闪电击中新墨西哥州的一条输电线,导致全州电力波动。是电压突升还…

    商业 2025年5月2日
    2800
  • 锑价狂飙!全球疯抢的“工业味精”彻底失控,有色板块集体上涨

    今日(3月7日),有色金属板块逆市表现亮眼,被称为锑矿”三剑客”的华钰矿业、湖南黄金、株冶盘中集团集体封板,中钨高新涨超8%,章源钨业、宝钛股份等跟涨。 消息面上,受美国潜在关税政策及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影响,近期有色金属价格多数上涨。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锑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 据我的钢铁网数据显示,3月7日锑价格已达到18.3万元/吨,…

    2025年3月25日
    7200
  • 金融数据“开门红”后关注什么?

    摘要 事件:2月14日,央行公布2025年1月中国金融数据,信贷余额同比下行0.1个百分点至7.5%,社融存量同比持平于8.0%,M2同比下降至7.0%。 核心观点:“开门红”后,可持续性成为关键 金融数据“开门红”主要源于强劲的企业信贷,或源于两点:一是春节错位令企业短期融资更集中在1月;二是新的化债资金使用或偏慢。1月信贷新增51300亿,其中企业部门新…

    2025年3月25日
    3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