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小核糖核酸(miRNA)技术为核心的肿瘤早筛企业Mirxes Holding Company Limited(下称“觅瑞”)正加速冲刺港交所。
官网显示,觅瑞是一家来自新加坡的生物科技公司,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血液cfRNA与cfDNA的研究,同时整合蛋白质、影像学及流行病学等信息,通过多维度机器学习模型的开发,重点布局全球常见高发癌种早筛早诊的业务管线;同时产品也覆盖了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与传染病等领域。
2024年11月,觅瑞向港交所再次提交IPO申请。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7月,觅瑞曾向港交所递交过上市申请。
觅瑞向资本市场的迈进或是肿瘤早筛行业近两年发展的一个缩影。北方经济网关注到,自2024年3月28日诺辉健康宣布停牌并延迟刊发2023年年报后,暗藏在背后的疑似财务造假危机至今仍没有定论,而在此期间,国内的肿瘤早筛赛道亦在发生极速的变化。无论是在临床推进,还是融资上,相关企业均在披露新的进展。
有体外诊断业内人士对北方经济网坦言,目前国内肿瘤早筛赛道还未到爆发的节点,而有悲观者则直言,“肿瘤早筛赛道不会有爆发的节点,整体体量和规模没法做大,除非行业发生整合,大家一起攒一个相对的巨无霸出来,但在这里面,各家又有各家的想法。”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早筛早查就是最好的肿瘤‘药’。”2023年年末,在第二届ZAODX世界肿瘤早筛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如此说道。
从成立时间来看,2015年是行业快速发展的节点。专注或者重点设置肿瘤早筛业务的公司包括诺辉健康、泛生子、燃石医学(BNR.US),以及此次冲刺港股的觅瑞,均成立于2015年前后。
一直以来,觅瑞坚定地选择港股。根据招股书,自成立以来,觅瑞共计融资1.672亿美元。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觅瑞的流动负债净额为1900万美元,截至2024年年末,这一数额为1330万美元。对此变动,觅瑞解释称,主要由于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年末的510万美元减少至今年一季度末的260万美元,另外流动计息借款期间增加240万美元。
以此来看,寻找新的资金来源对于觅瑞尤为关键。北方经济网关注到,今年1月中旬,觅瑞宣布与康桥资本旗下瑞桥信贷基金达成一项4000万美元战略融资,用于支持觅瑞的高速增长,以及在全球主要市场的扩充。
在中国市场,觅瑞已于2023年提交GASTROClear的III类注册申请,预计在今年上半年上市。其他国家方面,觅瑞还布局了印尼、日本和美国,其在招股书中提到今年下半年预计均会陆续推进。
其中,LUNGClear(筛查适应症:肺癌)和CRC-1(筛查适应症:结直肠癌)进展相对较快,截至招股书披露,这两个项目已处于后期阶段。不过,LUNGClear推进的地区在东南亚,而CRC-1则显示在中国推进III类证获批,觅瑞提到2026年下半年在中国启动IVD临床试验。
今年4月,鹍远生物宣布其自主研发的结直肠癌检测产品ColonAiQ®多基因甲基化检测试剂盒正式获得新加坡卫生科学局(HSA)的注册批准。
有人高歌猛进,亦有人停滞不前。当觅瑞通过港交所聆讯的消息刷屏时,沉默许久的“诺辉健康”又再次浮现在人们的脑海里。
一年多时间过去,时至今日,诺辉健康仍然没有交出那份难产的年报,而包括创始人在内的管理层早已重新洗牌。
不止CEO,根据北方经济网观察,自停牌以来,诺辉健康内部变动频频。先是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辞去核数师职务,后是诺辉健康首席财务官(CFO)高煜和联席秘书莫明慧同日辞职,另外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等成员均出现变动。
在管理层洗牌后,诺辉健康会如何走出困境,或者说公司会迎来什么样的转变,这始终是市场的疑问。
今年4月,有市场传闻称,聚光(科技)的HR和财务已经入驻诺辉进行接管。而且在诺辉停牌之前,聚光旗下的企业就有伙伴明确表示领到了销售“常卫清”的“任务”。
针对上述传闻,北方经济网联系诺辉健康,其仅回复称“这个说法不准确”。就进一步情况等,其并未做出任何回应。
在此前披露的年报中,诺辉健康布局了TO C端和TO 院端两种方式。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医院渠道已成为常卫清的最大收入来源及增长最快的渠道,其次是TO C渠道,最后是体检中心。
“通过互联网渠道普及健康知识,增强健康意识的市场培育,进而驱动种子用户主动找产品,结合两种方式,最终沉淀为私域用户,推动自发的购买行为以及持续的复购,助力实现消费群体的指数级增长。”朱叶青曾提到。
针对不同方向的商业化路径,有基因检测行业人士对北方经济网直言,“还是得走严肃医疗的场景,或进入民生领域。泛大众领域方面,大众教育存在挑战,也没有形成诊疗闭环。”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来加速商业化落地,对于肿瘤早筛产品来说,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21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