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离“衰退”有多远?

昨晚公布的一季度美国实际GDP环比年化-0.3%,跌入负区间,低于预期的-0.2%和四季度的2.4%。

市场原本就担心“对等关税”会影响美国经济的前景,这一数据乍一看已经转负,再加上4月ADP就业也大幅低于预期,更是增加了市场的担忧情绪。

不过,考虑到对等关税是4月2号才实施,所以直接影响还不会体现在一季度的数据上,但一些因为关税而起间接的“影响”已经可以看出端倪。美股昨天虽然低开,但尾盘基本收复。美债变动不大,美元走强,黄金大跌。

1. 拖累最大的是进口,关税担忧导致的“抢进口”拖累了一季度GDP 5个百分点,但由此导致的库存激增是GDP增项,则贡献了2.25 个百分点。粗略假设二者两两相抵的话,“抢进口”共拖累2.78个百分点,把这个加回去,则与上个季度的2.4%基本一致。

2. 与此同时,其他分项的此消彼长和长期方向也值得关注。消费,尤其是耐用品消费走弱,服务消费维持稳健。政府支出减少也是这个季度的主要拖累。相反,企业投资,尤其是信息处理设备投资贡献增加了 1 个百分点以上。

所以,整体的局面是:企业投资大体抵消了商品消费与政府支出的拖累。这个也是美国经济周期走到这一步“应有的面貌”,即消费逐渐走弱,投资和地产触底回升,但后者需要降息和减税等政策配合。

美国离“衰退”有多远?

美国离“衰退”有多远?

美国离“衰退”有多远?

往前看,二季度关税影响下进口骤减、库存逐步消耗(但还能撑一阵),“抢进口”的拖累应该消失。政府开支削减也或放缓,消费整体还是趋弱,企业投资或改善,此消彼长。

但这些都需要关税谈判,美联储降息和减税的支持。美联储降息短期指望不上太多,所以其他两项的进展就很关键。

综合看,二季度GDP应该回归大体“正常”,如果上述三个政策的其中两个有进展,那会有效支撑增长,不至于衰退。

反之,如果毫无进展的话,三四季度压力就会明显增加。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8951.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1日
下一篇 2025年5月1日

相关推荐

  • 熔断、狂泻!全球市场“血雨腥风”,亚太股市跌势触目惊心

    特朗普凭一己之力,彻底干翻全球。 自“贸易战”开打,全球金融市场开启崩盘模式。 周末,特朗普出来喊话美国人要“挺住”,还暗示是“故意”搞垮股市。 然后肉眼可见的恐慌,继续迅速扩散。 本周开局,超级黑色星期一如期而至,全球市场再遭“血洗”,熔断、狂泻、暴跌… 杀跌,杀跌! 今早,亚太股市的跌势令人触目惊心。 先是日韩股市率先“打样儿”,盘中一度熔断。 日经22…

    2025年4月7日
    8000
  • 两则消息引爆量子科技,黄仁勋:正接近拐点!

    量子科技领域的两则重要消息引市场关注: 1)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物理学家在单个量子比特控制精度方面创下新纪录;2)英伟达CEO黄仁勋最新演讲称量子计算正迎来关键拐点。 受此影响,美股量子计算概念股集体走强,其中QUBT表现最为亮眼,截至收盘涨逾25%。 今日A股市场量子计算概念亦大涨,其中,罗普特20cm涨停,三未信安涨超10%,东信和平、格尔软件10cm涨停,…

    2025年6月12日
    5600
  • 美国财政压力对美债影响几何?

    虽然今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了2025财年预算决议,但该决议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也不能直接拨款。预计今年预算法案需要在9月30日前通过,否则国会则需通过临时拨款法案以避免政府停摆风险。特朗普减税法案今年若落地,美国财政赤字压力将进一步攀升。市场对于财政压力的担忧以及对于通胀风险的担忧将持续导致美债利率中期限溢价以及通胀预期部分高位运行,进而10年期美债利率中枢或一段…

    商业 2025年4月29日
    8700
  • 早报 (05.20)| 深夜!美国散户创纪录“逢低买入”;多银行降息1年定期利率下破1%;美联储官员为降息泼冷水

    4月份我国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1%。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增长8%。数据还显示,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1-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3%,新建…

    2025年5月20日
    9300
  • 中金:展望下半年,“准平衡”复苏态势或将延续

    过去半年来,一个突出的现象是 GDP增速改善而物价持续偏弱。金融周期调整且政策力度偏克制,总需求缺口因而走阔,是造成通胀慢于增长的重要原因。中金研究也发现,经济结构优化叠加技术进步提速导致GDP劳动密集度下降、劳动需求放缓,但没有带来社会劳动总量下降,部分原因是平台经济的“蓄水池”作用。劳动市场的量价分化也表明经济尚未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状态,而是趋向于所谓的“…

    2025年6月10日
    7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