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禾味业,零添加失速

斑马消费 陈晓京

3月下旬爆发的“0添加”风波刚刚平息,千禾味业日前交出的2024年业绩,又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在去年复杂多变的消费市场环境影响下,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双降,为上市以来首次。

千禾味业以零添加产品弯道超车,成为调味品行业里的一匹黑马。此番,突遭挫折,未来将在产品高端化,以及重塑品牌形象等方面如何深化,一切交予时间。

业绩失速

2024年,千禾味业(603027.SH)经营整体承压,遭遇上市以来的首次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双降。

当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73亿元、归母净利润5.1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16%和3.07%。扣非净利润为5.03亿元,同比下降5.12%。远未能实现自己定下的营收、利润增长两成的业绩目标。

以往年份,千禾以零添加概念立身,主打中高端酱油市场。特别是2022年海天酱油的产品双标风波,引爆了零添加酱油品类,一举将千禾味业推向业绩巅峰。2022年-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55.35%和54.22%。

随着友商们几种发力零添加产品,市场再次面临同质化竞争,千禾味业的日子也不再轻松。

去年,公司酱油产品营业收入19.64亿元、食醋产品收入3.70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75%和12.52%。

针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公司通过原材料采购端、生产端的成本控制,酱油、食醋直接材料成本同比下降6.25%和16.14%,产品毛利率分别微增0.41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分别为38.00%和40.27%。

线下是千禾味业最重要的收入来源,2024年,线下收入24.33亿元,同比下降4.00%。对此,公司解释称,这是因为KA渠道客流减少,消费者就近采购、集中采购以及网上采购成为常态所致。但是,公司也未能把握住线上的机会,期内线上收入为6.00亿元,同比下滑4.89%。

在千禾的全国市场中,仅南方区域表现尚可,2024年实现收入2.37亿元,同比增长13.99%,其余西部、北部、中部及东部区域,均不同程度下降。

2025年一季度,这种状况未能改善,5大市场区域收入全线下降。期末经销商为3282家,同比减少74家。

零添加受挫

早在2008年,千禾味业就生产出第一瓶零添加酱油,彼时,市场尚没有零添加概念。公司调味品业务一直不温不火,靠焦糖色主业撑起半边天。

早期,千禾是四川一家小有名气的焦糖色生产商,主要为调味品企业做配套,直到2015年,才向盈利水平更强的调味品行业转型。

2016年,千禾味业登陆资本市场,在资本助力之下,通过差异化产品征伐调味品市场并提速。

2018年,公司正式瞄准“零添加”概念,注册了“千禾零零”和“千禾零加”等系列商标,逐渐酱油品类赛道杀出一条血路。

或许通过市场上拓展发现,上述注册商标还不能加深消费者认知,2020年后,公司开启又一轮商标注册申请行动,并成功注册了“千禾0”、“0”、“千禾0+”,更直白的标识,被同时使用到4大产品包装上。

“千禾0”30类方便食品是千禾味业的核心商标之一,从2023年8月开始申请,经历受理、驳回和复审,终于在2024年1月拿到批文。这类商标的使用才名正言顺,也为日后陷入争议埋下了注脚。

今年3月,有媒体通过第三方机构检测了13家品牌零添加酱油产品,其中“千禾0”的千禾御藏本酿380天酱油被检出隔,千禾味业立即被掀上风口浪尖。

为什么有镉元素?“千禾0”是不是零添加?一时争议四起。公司几度公开澄清,监管机构对其23批次产品进行抽检合格,才慢慢平息这场风波。

依靠更早的市场布局,千禾味业在“零添加”市场博得头筹。然而,调味品的“零添加”,并不存在很深的技术壁垒,在极短时间里,各大调味品品牌快速推出同类产品,赛道瞬间变得拥挤异常。

受内部调整和舆情风波影响,2025年Q1,公司旗下酱油、食醋收入分别为5.41亿元、1.01亿元,同比下降4.69%和10.64%。同期,线上、下线渠道收入同比下降12.26%和5.88%。

继续高端化

去年,消费市场整体呈现弱复苏趋势,调味品行业依然承压。据智研咨询数据,2024年调味品零售市场规模约1717亿元,同比增长4%左右,其中的酱油品类市场规模增速放缓,酱油一哥海天味业独占鳌头,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存量时代里,除了产品推陈出新、整顿渠道,似乎并无他法。因此,各品牌新品拓展加速,千禾味业固守的零添加赛道,友商的产品越来也多,赛道红利迅速被稀释。

千禾味业的应对措施是,坚持推动产品高端化,扩大产品家族。

2024年,先后推出浓香酱油、松茸生抽、千禾醇香醋、挤挤瓶蚝油,以及零添加减盐酱油等多款新产。从业绩表现来看,这些产品尚未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

为了攻占高端市场,公司去年大手笔进行内部调整。国泰君安研报披露,去年,千禾味业为根除低价产品对品牌的不利影响,主动下架零售价7元的超低价零添加产品,将营销主要精力聚焦在9.9元产品上。同时,针对消费购买力较强的市场区域,加大180天零添加产品的营销力度。

去年二、三季度,公司整顿旗下经销商群体,清理一些不适应市场发展节奏的经销商,试图提升经销商整体质量和运营效率。

从去年年报来看,一系列调整未能改善业绩,相反,带来库存增长。其存货规模由2023年末的7.49亿元增至2024年末的8.93亿元,存货周转天数由120天增至153天。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5729.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7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17日

相关推荐

  • 一张私密照掀起高校信任危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作者:王智远,原文标题:《一张私密照掀起高校信任危机》 这事一碰就炸: 里面有私德、伦理、法律,还有小圈子文化、跨国背景……甚至信息稍微偏一点,就容易激发强烈的情绪反应。 聊着聊着,一个朋友突然冒出一句:我们这一代人,正处在精神世界剧烈变迁的年代;我听了以后愣了一下,觉得,说得特别准。 大连工业大学女生,本来算不上什么大新闻,可它…

    2025年7月16日
    4500
  • 两年亏损超7亿,国产芯片巨头纳芯微日子不好过?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魏帅 编辑 | 冯羽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今年4月初,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下发一则《关于半导体产品“原产地”认定规则的紧急通知》。 这则通知中明确指出,根据海关总署相关规定,集成电路原产地按照四位税则号改变原则认定,即芯片的“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 这意味着,在全球关税贸易争端四起的情况下,全球半导体企业的命运也随之…

    财经 2025年6月7日
    6700
  • 中国汽车大整合,很多名字都将被抹掉

      让行业更好地活。   文 | 华商韬略 陈斯文   中国汽车,正在经历一场大反转。   几年前,从新势力到传统车企,纷纷撒豆成兵般孵化子品牌、成立事业部,甚至把它们独立运作,推向资本市场。   现在,取而代之的是空前的整合,我们熟悉的不少名字,都很可能从此消失。   【01】   5月7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计划溢价收购极氪汽车全部股份。   目前,吉利…

    财经 2025年6月4日
    8400
  • 社交认同>产品力,苹果的“阳谋”赢麻了!撕开消费主义的遮羞布

    当闲逛贴吧的时候,映入眼帘的一则帖子就是“一万块的iPhone16PM京东评论100万+太吓人了”,虽然在本座的潜意识里感觉这就是水军或者键盘侠在肆虐,不过关于这些层面东西本着一向单纯与纯粹的我虽然心中知道,但基本不太去思考其中的原因,为什么呢?因为在我看来“自己喜欢的手机”,这些客观滑稽的现象根本没有什么必要去在意。 ※因为这些都是无聊人所做出的无聊事 ①…

    财经 2025年5月6日
    11900
  • 花小钱,办大事:这八种“平替消费”火了

    作者|成昱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在理性消费观念的主导下,当代年轻人越来越“精打细算”,但这并不代表消费需求的减少。 相反,为了在需求与消费预算之间找到平衡,年轻人开发出了各种“平替消费”的新方式。而这种消费理念的转变,不仅重塑了市场格局,更为品牌和企业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 在快餐店庆祝生日:更有性价比的仪式感 …

    财经 2025年3月28日
    7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