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亿没了,lululemon怎么了?

  当时尚从小众成为大众,追求时尚的人就开始叛逃。

  文 | 华商韬略 大南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各国代表团闪亮登场,除了全场欢呼声最高的中国队,加拿大代表团也很吸睛,原因是他们的衣服让人眼前一亮,引发大量网友种草。

  这是一个来自加拿大的运动服饰品牌——lululemon,如今国人对它并不陌生。

  从长三角的上海到北疆的呼和浩特,lululemon在中国大陆已经开了151家店,每年赚走近百亿人民币。

  但光鲜的业绩背后,它一直饱受争议。

  一条瑜伽裤卖1080元,一件短袖卖680元。有人认为它物有所值,是中产阶级的象征、穿衣自由的先驱,有人则将其视为“消费主义”的代表,反感其炒作中产的“松弛感”。  3月28日,lululemon2024全年财报发布,消息一出股价狂泄千里,市值较前日蒸发406亿人民币,较巅峰期更是蒸发超过2000亿,相当于跌没了5个李宁。

  lululemon怎么了?它的神话会就此终结吗?

  【瑜伽经济学】

  2015年2月的一天,奇普·威尔逊失落地走出温哥华的lululemon总部,看着自己一手缔造的商业帝国,他觉得公司的初心已然不在。

  在发展理念上,他和董事会分歧巨大,甚至可以说水火不容。董事会认为lululemon应该走“大众化”路线,但奇普坚持走“中产女性”路线,他表示“当所有人都是你的顾客时,你就没有顾客了”。

  斗争的结果是奇普出局,被迫离开自己亲手创办的公司。恍惚间,他或许会回忆起1998年,刚刚创办这家公司的年代。

  那时候,奇普·威尔逊是一名游泳健将,同时也是一位商业鬼才。  有一次,他偶然在书上看到Yoga(瑜伽)这一词汇,随后又在不同场合听到了两次Yoga,他有一个强迫症般的习惯——“如果三次听到同一件事,我就必须要做那件事。”

  奇普眼看着自己报名的瑜伽班,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从6个人增长到30多人,他知道这项运动未来会风靡全球。

  当时的瑜伽爱好者缺乏专业运动服,只能穿舞蹈服代替,因而很容易走光,奇普洞悉到这是一个商机,“我坚信,女性消费者的市场永远比男性大。”

  于是,就在奇普家的小工作室里,lululemon诞生了。奇普的妈妈负责剪裁,妻子负责设计。

  为了创造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瑜伽裤,奇普选择了一种含有莱卡的面料,这种面料贴身、透气、不走光,并且“穿着感觉像没穿一样舒服”。

  在设计剪裁上,奇普把原本朝内的缝合线改为朝外,这样的好处是不摩擦皮肤,而且他故意把缝合线缝在偏后侧,从而凸显臀腿的线条。这也成为lululemon最被消费者津津乐道的优点。

  在狭小的工作室里,奇普和家人生产出了第一批瑜伽裤,他绝对想不到,这些“小黑裤”未来会让全球上亿女性着迷。

  在奇普的愿景里,lululemon的客户群体是“super girl”,她们拥有高收入、高素质,并且热爱运动。但如何才能打动这个群体呢?

  奇普没有充足的预算做广告,于是剑走偏锋:向瑜伽教练赠送产品,再由这些KOC(关键意见消费者)通过口碑传播给瑜伽爱好者。

  与此同时,lululemon的店员不叫店员,叫“Educator”(教育家),他们要带着顾客学瑜伽,先建立信任感,再推广产品。

  这种基于“节省预算”的营销模式,起到了“奇效”。

  因为瑜伽教学本身就有聚集性,教练与学员之间具备信任基础,lululemon的产品很快借由教练和达人,像“传教”一样散播开来。

  “品牌都是通过反传统建立起来的,具体来说是先建立一个部落,再由他们来营造一种社会风尚,鼓励其他人效仿。”奇普表示。

  本质上,lululemon做的是社群,销售是顺带产生的结果。

  苹果的“Genius”、小米的“米粉”,都是把这种模式运用到极致的代表。但在90年代,lululemon可能是最早进行社群裂变的品牌之一。  2000年后,从古印度脱胎的瑜伽,正如奇普预料的那样在欧美掀起一股热潮,瑜伽不再是小众运动,并且向全世界普及,到今天全球已有3亿人练瑜伽。

  在“瑜伽经济学”的加持下,lululemon在市场站稳了脚跟,但真正让它从“小而美”破圈成为大牌的,还是时尚潮流的转变。

  2007年前后,加州硅谷取代纽约成为时尚新地标,人们开始追求自由随意、运动休闲的穿着风格。

  互联网公司的男性穿着扎克伯格式的连帽衫和乔布斯款的黑T恤,女性习惯穿着紧身裤上班,下班再顺便做个瑜伽,“热爱瑜伽的加州女孩”成为时尚的具象化标志,这正是lululemon瞄准的“super girl”。

  在时尚潮流的助推下,“紧身裤外穿”成为一种风尚,lululemon被资本市场青睐,于2007年上市,并在随后连续14个季度销售额增长超过30%。

  但辉煌的成绩下,lululemon公司内部暗流涌动,奇普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压力。

  【创始人成“头号黑粉”】

  按照奇普的理念,lululemon应该牢牢抓住“super girl”这一群体,董事会却认为一家伟大的公司不能仅仅满足于细分市场,应该走向大众化、多元化。

  内部分歧尚未平息之下,外部市场出现变数。由于扩张过于激进,产品质量下滑,2013年公司不得不启动产品召回。同时,缺乏公关经验的奇普,发表了很多争议言论,比如“坦率地说,有些女性的身材,实际上并不适合这些瑜伽裤。”这让品牌声誉进一步恶化。

  2015年,奇普和董事会的博弈迎来了终局,奇普被迫离开了他一手创办的企业。  在奇普看来,他被资本合谋上演了一出“特洛伊木马屠城”;在董事会看来,奇普的能力不足以驾驭一家上市公司。

  “您能做得最好的事情,就是不干预公司的任何管理!”董事会如此评价道。

  离职的奇普也没闲着,每每谈到lululemon,他总是批评公司当前的战略是错的,这位创始人戏剧性地成为了lululemon的最大黑粉。

  2018年8月,lululemon新任CEO卡尔文·麦克唐纳上任,他大力推进“大众化”战略,提高男性产品占比,拓展鞋帽包等品类,甚至做起了大衣。

  同时,lululemon的促销变多了,在北美地区的产品售价维持在100美元左右,与中国市场的中高端定位迥然不同。

  这一策略非常奏效,lululemon营收水涨船高,2022年达81.11亿美元,市值突破374亿美元,超越阿迪达斯,成为全球运动服饰品牌第二名,仅次于耐克。

  在奇普的唱衰声中,lululemon却一路高歌猛进,奇普当年的坚持是错的吗?

  时间给出了答案。2023年底,lululemon市值超过645亿美金,达到最高峰,随后股价不断下跌,大本营北美市场的增长开始疲软,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2.36%。

  背后的原因,是品牌的护城河并不深。

  首先是lululemon引以为傲的核心竞争力——面料。在67家面料供应商中,排第一的是中国台湾的儒鸿集团,占比19%,但儒鸿不仅为lululemon提供支持,也为耐克、阿迪达斯、GAP提供面料。

  lululemon在财报风险提示中承认,“我们的产品在面料和生产工艺上通常没有专利,竞品可以仿效,如果竞品采用更低的价格销售,对我们的营收和利润会产生影响。”  其实早在2011年,奇普曾主张收购儒鸿集团50%的股份,但董事会的意思是“投资工厂并不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我们还没有看到其他品牌激烈竞争的迹象。”如今这个“迹象”显现了出来。

  除了核心面料失守,lululemon在设计方面也逐渐被一些新锐品牌压过风头。创立于洛杉矶的Alo Yoga在短短数年内营收破10亿美金,而Alo所主张的“it girl”也开始取代“super girl”成为新的时尚潮流,Instagram上的网红如今更愿意分享Alo的穿搭,胜过lululemon。

  在她们看来,“it girl”的意象是“纽约上东区的富家女”,而“热爱瑜伽的加州女孩”所指向的“super girl”更像是在描述自己的妈妈辈。这促使lululemon的高端客户复购率下滑了9%。

  “lululemon就经典款还不错,新品都是在颜色上换来换去。”一位老顾客如此评价道。

  据悉,lululemon每年推出约6000个SKU,外套的售罄率60%、T恤的售罄率40%,堆积的库存价值高达14.3亿美元。

  屋漏偏逢连夜雨,4月3日,特朗普掀起全球关税战。

  重锤之下,lululemon供应链纷纷中招。越南关税达46%、柬埔寨49%、斯里兰卡44%、印度尼西亚32%、孟加拉37%,这五个国家贡献了公司87%的产能,高关税势必会提高产品成本。

  竞争激烈叠加成本上升,lululemon急需寻找破局点,它将目光投向了中国。

  【中国能否拯救luluemon】

  上海的吴女士至今还记得,2016年lululemon中国大陆首店开业的情形,东方明珠电视塔下近1000人穿着瑜伽裤,在全球瑜伽大使Gloria Latham的口令下一起做瑜伽,“那个场面太壮观了!”

  进入中国大陆市场8年以来,lululemon每开一家店、每做一场活动都吸睛无数。

  上海松江印象城店开业首日销售额突破40万,北京太庙的中国瑜伽大典成为运动达人的狂欢,线上线下都赚足了热度,就如同当年北美的火爆情景,在中国市场又开了倍速效果。  lululemon2024全年财报中,为数不多的亮点就是中国市场年销售额增长41%。

  中国能成为它的破局点吗?

  资本市场似乎认为“不能”。新的财报公布后,摩根大通将其目标价从437美元下调至391美元。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更是直白地表示:“lululemon的困境不在于数字本身,而在于其增长质量已经偏离了高端定位的本质。他们正在用Coach的方式经营爱马仕。”

  或许藏在财报数字背后的细节,才能看出更多真相。

  截至目前,lululemon在中国大陆的门店数已达到151家,一线城市里上海26家、北京25家、深圳14家,二线城市里南到三亚、北到兰州也都有开店,留给它的空白市场,不再那么广袤。

  对此,lululemon表示,预计2025年将新增30家位于三线城市的门店。言语之中,透露出品牌将不断下沉的倾向。

  正如当年北美市场一样,lululemon在中国大陆也拓宽了男性产品线,推出多个SKU,似乎又要进入下沉、打折的循环。

  2024年“618”期间,一向不喜欢打折的lululemon推出了满1299减100的优惠。

  抖音直播间里,lululemon的品牌主播每晚6点都会准时上线,和一众竞品争夺流量。

  “它靠瑜伽服起家,如今产品线越来越多,有点像杂货店了。”这个高赞评论,似乎能代表国内部分“super girl”的心理。

  时尚领域有一个悖论:当时尚从小众成为大众,追求时尚的人就开始叛逃。此时是继续维护品牌调性,还是去迎合更广的人群?

  这让人联想到当年奇普和董事会的争论:到底是应该聚焦高端、建立护城河,还是面向大众、快速抢占市场呢?

  2024年2月1日,安踏集团旗下亚玛芬体育在纽交所上市敲钟,市值达63亿美元,高管里笑得最灿烂的除了安踏董事长丁世忠,还有一张外国面孔,他就是奇普·威尔逊,作为股东他参加了上市仪式。离开lululemon已经9年了,他一直没有释怀,这一次他希望自己的理念在亚玛芬上得以实现。  在他的脑海里,被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赶出来”,最好的“复仇”方式就是帮助竞争对手取得成功,以此来证明自己当年才是对的。

  离开lululemon的奇普,是否还会上演同样的故事?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4429.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1日 下午3:01
下一篇 2025年4月11日

相关推荐

  • 好想你,吃老本

    斑马消费 沈庹 连年亏损,还能连年大手笔分红,好想你的老底子,还真是厚实。 2024年,公司经营继续承压,归母净利润再次亏损。“红枣第一股”怎样才能业绩大翻身? 找准渠道,或许是唯一高效的打法。通过投资入股,公司已和蜜雪冰城、鸣鸣很忙达成合作,押中这两大高势能渠道,会让公司迎来一线转机吗? 边亏损,边分红 卖掉百草味之后,好想你(002582.SZ)已经好几…

    财经 2025年4月25日
    7700
  • 从爆款预测到三天定制,AI+珠宝还能这么玩?

    出品|虎嗅智库 作者|刘越 头图丨潮宏基 当珠宝购买可以像“点外卖”一样便捷,当AI能以80%的准确率预测潮流爆款,这个传承千年的行业正在被数据和智能重塑。面对波动的市场和崛起的Z世代,传统珠宝品牌亟需寻找新的价值锚点。 其中一个驱动力,是数字化。发源于潮汕的珠宝品牌潮宏基,对此有多年探索。 自2006年引入SAP-ERP系统起,潮宏基开启了长达十余年的数字…

    2025年4月26日
    7800
  • 物业上演“割肉剜疮”大撤退

    收购,把规模做上来,一度是物业行业在销售市场和资本市场双重“丰收”的一条主线。 2020年,数据显示,上市物企披露的有效收购事件共76起,共花费金额107亿元,是2019年有效收并购事件27起的2.81倍。比如,蓝光嘉宝服务先后完成17次股权收并购,共花费10.1亿元;这一年,共有17家物企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比2014―2018年上市物业数量总和还多7家。 …

    财经 2025年7月22日
    4800
  • 消费类企业如何穿越“性萧条”经济周期

    人类原始本能欲望减少的“遮羞布”,盖不住消费创业的生存危机。 鲸商(ID:bizwhale)原创 作者 | 胡笃之 最近,有个词被大家广泛讨论——性萧条。 最初,该结论是从各大药企发布财报中得出:如晖致万艾(壮阳药)2024年销量下滑7.7%,连续三年下滑;国产(伟哥)市占率最高的云南白药金戈去年销量也大跌13.17%,库存超过2400万片。在很多人眼里,连…

    财经 2025年6月11日
    8400
  • 中国需不需要更多的“朱啸虎”?

    新眸原创·作者 | 李小东 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退出大师”,朱啸虎的投资哲学始终围绕着“算账”展开。 从ofo到滴滴,他的每一次离场都印证了“买在分歧,卖在一致”的策略。如今在具身智能领域,他延续了这一风格:当人形机器人企业估值在政策催化下飙升时,公开质疑“谁会花十几万买机器人干活”,并在完成星海图、松延动力两家项目的退出后,将其归为“早期VC想回避的赛道…

    财经 2025年4月2日
    6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