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33亿,成都准备造“猎鹰9”

现在聊起商业航天,马斯克的SpaceX和那根可以立棍回收的猎鹰9运载火箭总是绕不开的话题。人们相信,猎鹰9火箭通过可回收火箭技术大幅降低航天发射成本,颠覆了传统航天模式,推动了商业航天的快速发展。更进一步的是,当人类掌握了可靠且高效的火箭回收技术,随之而来的高频次发射能力将加速卫星互联网部署及深空探索进程,人类也将由此真正进入“星际探索”时代。

也正因为这种肉眼可见的颠覆性,人们也在这两年不断追问,中国航天界什么时候拥有自己的“猎鹰9”。

现在,它真的来了。在近日举办的成都市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产业集群重大项目集中签约现场,双流区与星际荣耀航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际荣耀”)签约,将在成都投资33亿元建设火箭生产基地,用以生产能力对标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简称“Space X”)猎鹰9火箭的产品——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

爽文男主?

从发展历程来看,星际荣耀毫无疑问是商业航空领域内的“爽文主角”。

星际荣耀成立于2016年10月。这个时间点距离国务院印发《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过去还不到两年。距离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防科工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再次明确支持民间资本搞火箭、卫星,仅仅过去几个月。

两份重磅文件带来了一波空前浩大的下海创业潮。而星际荣耀创始人彭小波作为航天科技一院研发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挽留同事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他从未经历过的创业热情,同时敏锐地洞察到了创业的可能性——就这样,他成为了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的第一波探索者。

更重要的是,SpaceX在2015年12月突破性地完成了一级火箭回收。人们根据公开信息,发现掌握了回收技术的猎鹰9号能将发射成本降低6500万美元,每公斤发射价格约为5000美元,这个成本直接颠覆了航天产业的固有格局——就这样,星际荣耀又很快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由固到液、由小到大、由天到地、固液并举”,直勾勾地奔着高频次、大规模太空运输需求而去。

接着就像游戏玩家提前看了攻略,星际荣耀以相当快的节奏开始打怪、升级、穿装备。2018年6月1日,发动机“焦点1号”燃气发生器点火试验成功;2019年3月,完成涡轮泵和副系统100s联试;2019年4月完成推力室点火试验。

然后创业时长仅仅过去两年半,星际荣耀开始创造历史。

2019年7月25日,星际荣耀产出“双曲线一号”的火箭点火升空,成功地将两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次的顺利升空一口气创造了三座里程碑:这是中国民营商业航天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并高精度入轨,也是中国民营商业航天首次一箭多星发射入轨、同时也是中国民营商业航天首次实现太空广告并视频回传。

到了今天,“双曲线”系列火箭已经更新到了第三代,进化为了“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验证火箭”,于2023年11月完成了首次垂直起降发射,并在经过测试后于2023年12月10日进行了再次飞行及回收。他们的目标已经变为了系列中的大型可重复使用火箭,在项目助力和组网任务牵引下,2025年完成入轨首飞及回收,2026年完成复用飞行,2030年具备25发/年的发射能力。

而如此天赋异禀的星际荣耀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投资机构竞相追逐的目标。据公开资料显示,截止目前星际荣耀总共完成了多达11轮的融资,最近一轮融资发生在2024年9月,整体规模超过了7亿元。股东列表中,投资方包括顺为资本、鼎晖资本、经纬创投、中信聚信等市场化机构,以及上海科创、四川产业振兴基金等国资机构。

拐点将至?

当然正如开头所说的那样,星际荣耀本次产线的落地,其行业层面的意义远大于企业层面的意义。或者毫不夸张地说,这条即将在成都市双流区开工的生产线,将是一条“救场”的生产线。

2023年9月,投中信息主办的天府创新资本论坛曾举办过一场题为“竞逐商业航天‘卡位赛’”的闭门座谈会。在那场座谈会上,“拐点”成为了一个绝对的关键词。与会的企业家与投资人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是,目前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的瓶颈在于基础物流——在当时,我国卫星入轨成本1万美元左右(约合7万元人民币)/公斤的情况下,而SpaceX的售价下降到了4000美元(约合2.8万元人民币)/公斤左右——运载成本的差异进一步带来了在轨卫星上的数量差,马斯克在过去2023年之前的四年帮助约5000颗卫星成功入轨,而中国目前为止在轨卫星为600颗。

因此我国商业航天差产业在当前阶段的发展重点并不在于“卫星”,而是在于“火箭”,短期共同目标是如何在发射成本上更接近SpaceX,这其中包括回收复用技术的突破。而一旦我国在回收复用技术上取得突破,拥有若干家掌握了回收复用技术的航天企业,那么届时中国制造就将显现出结构性优势,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将有机会做出比马斯克的猎鹰9号更便宜的运载火箭,进而通过物流环节的升级带动卫星产业实现真正的爆发。

此外,元航资本合伙人王新河指出,由于历史的原因,航天装备研发长期习惯按照型号牵引,导致目前我国的航天装备产业存在大量的过度设计、过度化的强调可靠性的多冗余设计等——比如仅在芯片级别的选择,宇航级芯片与工业级芯片之间就能形成了三个数量级的价格差——在这样的前提下,商业航天领域的“降本”难度甚至有可能是被低估的。

实际上,SpaceX自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SpaceX在2015年就完成了首次一级火箭的回收,但他们的首次盈利一直推迟到2023年Q1季度才实现。在此之前,他们前后进行了29轮融资,累计融资总额高达98亿美元。

即使顺利实现盈利的财务表现,证明了SpaceX所构想的商业模型具有可行性,但更多的细节数据表明SpaceX本质上并没有改变商业航天其本身的“硬科技”特征,即高成本、高风险、长周期:2022年SpaceX在员工工资、材料和航天器折旧等一系列成本上花费达到了31亿美元,几乎在2021年的基础上翻了一倍;2022年SpaceX还在研发上投入了13亿美元,相比2021年同比增长11%;此外,火箭建造发射需要开阔的场地,过去2年SpaceX在购买地产和设备上的开销达到54亿美元。

近期准备登陆港股IPO、同样来自成都的商业航天企业国星宇航,也是一个不错的例子。根据招股书提供的财务数据,2022年度、2023年度,以及2023年前三季、2024年前三季,国星宇航分别录得亏损净额为9090.7万元、1.39亿元、1.11亿元、2.14亿元。而造成亏损日益扩大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卫星及相关服务的成本较高,需要使用航天级元件和支付高额发射成本,同时早期采用单卫星销售模式,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原本准备冲击商业航天第一股的长光卫星就更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了。2024年12月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显示,其IPO已经终止,原因是长光卫星及保荐人海通证券申请撤回申请文件,宣告该公司长达两年的上市计划失败。究其原因,业绩上的长期低迷是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其分别亏损3.9亿元、3.9亿元、2.2亿元,2022年上半年亏损2.1亿元——对于这样的数据,长光卫星认为原因在于建设“吉林一号”卫星星座,每年需要承担较大的卫星折旧成本及较高的研发投入,同时从建设“吉林一号”卫星星座至形成系统的服务能力需要一定过程。

以上这些数字,可以说用“血的教训”解释了星际荣耀在市场化机构外,还能够争取到大量国资机构加码的原因。此前,星际荣耀已经在北京建设有运载火箭生产基地,包括火箭总装生产线、贮箱生产线、铆接生产线、导管生产线、机加生产线及检测中心,预计在2025年内全部投资到位并达产;同时在海南文昌筹建的可重复使用火箭复用厂房,预计2025年6月投入使用。

而在2024年9月的那轮由新鼎资本、四川产业振兴基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领投,京铭资本、汇铸资本、安吉频波罗、什邡恒新建设参与的融资中,领投方新鼎资本在通稿中明确提出,星际荣耀将充分利用当地的航空航天产业链条,深化与航宇科技、爱思达、新航钛等德阳本地航空航天企业的协同合作,进一步带动航空航天产业链聚集发展。

这次双流生产线的开工建设,正是这项彻底激活“赛道潜力”计划其中一部分,也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商业航天的基础物流降本已经走完了沉默成本的积累,拥有了一套成熟的解决方案,现在可以开始验证答案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7019.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午3:14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相关推荐

  • 降幅收窄!前2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0.3%

    3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109.9亿元,同比下降0.3%。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09万亿元,同比增长2.8%。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表示,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继续改善,利润降幅收窄,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制造业利润由降转增,工业企业效益状况…

    2025年3月27日
    8500
  • 稳定币迎巨头玩家!蚂蚁金服概念午后“大躁动”,最强暴力拉升98%

    港股全天低迷之际,蚂蚁金服概念午后突现“大躁动”。 受蚂蚁国际消息的刺激,今日午后港股云锋金融突然直线拉升,一度暴力飙涨98%;耀才证券金融也大幅走高,一度涨超14%。 截至收盘,两者涨幅虽有所回落,但仍显强劲。 其中,云锋金融收涨54%报2.73港元,总市值105.6亿港元;耀才证券金融收涨11%报8.3港元,总市值140.88亿港元。 年初至今,两家公司…

    2025年6月13日
    4100
  • 光与影:日本走出通缩的现实与隐忧

    导读我们以“巴-萨效应”作为理论基础,尝试从微观主体行为视角来解释日本长期通缩原因和治理经验。2013年后日元贬值,以及2020年后输入性通胀及劳动力市场供给紧张带来涨价效应,都是日本走出长期通缩的重要原因;但日本劳动生产率能否持续提升和名义汇率的变动方向将是其未来能否实现可持续通胀的决定因素。摘要 1、从“巴-萨效应”的视角理解日本长期通缩: 如果上世纪9…

    2025年3月25日
    10900
  • 海通宏观:2月社融增速继续回升,政府债是主要支撑

    概要 2月金融数据的特点:政府融资继续增加,置换部分企业部门的融资,所以企业部门融资偏低,同时居民部门继续降杠杆,整体是一个宏观杠杆结构再平衡的过程。 具体来看,2月社融增速继续回升,政府债是主要支撑,政策前置发力推动“宽信用”的动力依然较强。不过,在1月信贷“开门红”之后,2月信贷景气度季节性回落,年初银行“早投放、早收益”诉求较强,1月储备项目集中释放或…

    2025年3月25日
    7000
  • 特朗普敦促降息,鲍威尔“冷水”浇市场:坚持等待更多信号

    当地时间4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通过社交媒体向美联储施压,呼吁主席鲍威尔“抓住降息最佳时机”以刺激经济。 然而,鲍威尔在同日的公开讲话中明确表示,当前调整货币政策”为时过早”,美联储需等待更多经济数据明朗后再做决定。 鲍威尔:不救市! 最新数据看,尽管美国2月PCE通胀率已回落至2.5%,但鲍威尔警告称,新…

    2025年4月5日
    5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