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轶可巡演票房被“公开处刑”,主办方何以至此?

曾轶可巡演票房被“公开处刑”,主办方何以至此?

本文来自:音乐先声,作者:李沁予,编辑:范志辉,题图来自:AI生成

头一次见主办方把艺人演唱会的票房摆到明面。

最近,曾轶可“迷人的危险”巡演主办方发布公告,宣布原定于9月6日在苏州举行的演出取消。不过,事件很快从票房问题延伸至更复杂的内部纠纷。随后,主办方把艺人巡演的票房销售数据“公开处刑”,也让曾轶可及其团队陷入了舆论漩涡。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艺人和主办方可以将并不鲜见的演出取消闹到大众审判场?未来的舞台还能由谁来真正买单?

演出取消,为什么要公开巡演票房?

把整个事件拉成时间轴,会发现它的升级之快,几乎像一场预演的公开冲突。

8月14日下午5点,曾轶可巡演苏州站主办方杭州葫芦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微博账号“曾轶可迷人的危险巡演”)发布取消公告,称原定于今年9月6日曾轶可“迷人的危险”巡演苏州站票房远远无法覆盖演出成本,且继续售卖仍无覆盖的可能,经多方慎重考虑与协商后决定遗憾取消。

曾轶可巡演票房被“公开处刑”,主办方何以至此?

不过,仅过8分钟,曾轶可工作室就立刻回应,称曾轶可“迷人的危险”巡演苏州站,因与主办方屡次沟通协商无果,是主办方单方面的决定被取消。并强调,曾轶可方并未收到任何来自主办方的真实、完整票务销售数据,也未参与票房及成本的评估过程。关于“票房无法覆盖成本”的说法,这并非由曾轶可方作出。

此举也让公众在偏向艺人的同时,开始质疑主办方是否真如其所说,是基于理性票房考量做出的市场决策,还是在操作上本身就存在诸多瑕疵。

曾轶可巡演票房被“公开处刑”,主办方何以至此?

这也直接导致了后续苏州站票房被挂出。15分钟后,主办方转发工作室声明,并公布了后台票务销售数据截图。经查证,主办方所公布的票房数据来自大麦、猫眼、票星球三个票务平台。从截图来看,三个平台总共售出529张票,总票房约28.7万元,大麦250100元,猫眼36920元,票星球0元。

其中,大麦网是主要票房贡献平台,规划库存853张票,实际售出465张,售票率刚刚过半(54.5%)。最高档位1680元的门票售出38张,1280元票档仅售3张,680元售出71张,380元售出353张,占比最大。

而猫眼平台仅售出64张票,其中1680元票档售出9张,1280元票档0张,680元票档售出3张,380元售出52张。

可以看到,大麦、猫眼两个平台的票务销售都主要集中在380元价位,中高票档销售疲软。

曾轶可巡演票房被“公开处刑”,主办方何以至此?

从整体票房的反馈看来,目前的情况属于贵的没人买,便宜的卖不满。主办方用残酷的票房数据,回击了曾轶可方的质疑。

1小时后,疑似曾轶可的一名前合作工作人员在社交平台发布长文,回顾了过去5年的演出合作经历,称沟通过程“如同噩梦”,曾多次因压力大到手发抖,并指责艺人缺乏商业道德。这一系列公开发声,将原本简单的取消通告演变为多方交锋,问题似乎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曾轶可巡演票房被“公开处刑”,主办方何以至此?

在短短两小时内,公告、声明、数据、爆料连环轰炸,演出取消从原本可能的低调收尾,瞬间演变成三方公开对峙的修罗场。

从时间线上看,这场风波之所以在短短两小时内迅速升级,可能并非单纯的票房扑街所致。一般来说,若双方在私下仍保留协商余地,大可通过协商补偿、延期或低调取消的方式来止损,远没有必要在公开场合把矛盾撕到全网围观的地步。

而之所以演变成明面上的对线,更大的可能是艺人与主办方在私下已经谈崩,矛盾积压已久,取消演出只是导火索。

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7月15日,主办方在微博官宣苏州站的巡演信息后,不到两小时,曾轶可也发了一条微博:“所有巡演信息以我微博为准”,这也反映出艺人与主办方之间在演出信息发布及决策上的沟通不畅,这或许早已为后续合作埋下隐患。

曾轶可巡演票房被“公开处刑”,主办方何以至此?

而在矛盾公开化后,原本被压抑的情绪迅速反噬。主办方选择用数据自证,艺人团队强调撇清责任,前工作人员则借机“吐苦水”。三股力量同时爆发,才形成了这场短时间内全面撕裂的局面。

对于主办方来说,此次虽用硬数据证明他们的决定是基于市场现实和商业考量。然而,公开披露艺人数据的行为,也可能被视作对艺人及其团队的不尊重、不专业,加剧舆论、粉丝对主办方失职或管理不善的质疑,这将直接影响其能否吸引更多的演出项目和艺人合作。

另一方面,曾轶可的票房号召力同样面临着严重挑战。即使曾轶可的音乐业务能力毋庸置疑,但当演出无法带来预期的票房收入时,艺人市场的风险性便会被放大。

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场“自杀式”撕X都是双输局面。这也为行业内其他艺人和主办方提供了一个警示,商业合作中的沟通和透明度,始终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

主办豪赌,艺人稳赚?

一场演唱会看似只是艺人登台唱歌,实则背后是一个庞大的成本与收益模型。

业内人士普遍认可“固定秀费”模式,艺人拿固定秀费,主办方负责售票环节,票卖得好主办方多赚,票卖不动就要自行承担亏损。如果票房惨淡到无法覆盖成本,主办方选择取消演出,其实也是一种“及时止损”的常见操作。

在成本方面,场馆租赁是硬成本,一线城市体育馆的租赁费用动辄几十万到上百万元,舞美灯光、LED屏、音响设备,这些技术投入往往比部分非头部艺人的秀费更高;再加上宣传投放、安保后勤,所有环节缺一不可。艺人本人看似是核心,但在整个账本里只是一项固定支出。

因此,艺人拿固定秀费,旱涝保收;主办方承担主要票房风险,盈亏全看市场买不买单。而由于周边销售在国内份额有限,品牌赞助又高度集中在头部艺人身上,主办收益几乎完全依赖票房。对腰部艺人来说,票卖得动才是真正的生死线。

这也是为什么艺人一旦票房不稳,主办方会非常谨慎,甚至宁可临时叫停。

而在适配度方面,艺人的个人巡演又和普通拼盘演出是两个逻辑,拼盘或单场可以靠热点、情怀或营销打爆,但巡演意味着全国多站铺排。一方面,成本高,钱必须先砸下去。另一方面,城市扩散力要求高,不只是北上广要卖满,二三线城市也得能消化,粉丝盘也必须稳定,能支持多场次、多价位的反复消费。

以曾轶可为例,她的个人风格鲜明,粉丝黏性强,这是她的优势。剧场型演唱会里1680元的最高票价在核心粉丝看来并不算失衡,除了位置优势,还包含AfterPary、合影、吃蛋糕、互动游戏等环节,对粉丝而言不仅是前排体验,更是难得与偶像相处数小时的机会,性价比能够成立。

但与陶喆、汪苏泷等国民度较高的艺人相比,今年他们在体育场巡演的最高票价仅为1380元。此外,今年9月前后,苏州将迎来一大批艺人的演唱会,包括颜人中、林忆莲、棱镜、张韶涵以及张靓颖(与曾轶可同日演出)。

曾轶可巡演票房被“公开处刑”,主办方何以至此?

当观众的选择多样化且预算有限时,票房压力不可忽视,这些演出将进一步分流市场观众,增加曾轶可票房的不确定性。如果不是死忠粉,高价票的性价比未必具备足够的吸引力,从而导致部分潜在观众未能参与,无法有效扩大市场覆盖面。

对于艺人而言,演唱会早已不只是唱功与业务能力的舞台,而是一场全方位的压力测试。除了作品热度和基本的业务能力,还考量的是艺人的公众形象是否稳定、团队合作信誉是否可靠,以及在高压环境下能否维持良性沟通与执行。

一旦这些环节出现短板,就容易陷入恶性循环,如果秀费偏高、票房不稳、口碑受损,主办方更不敢冒险。随着市场信心被争议透支,艺人能依赖的舞台只会不断收缩,最终退回到小体量的演出场景。

站在主办方和投资方的角度,演唱会的风险同样值得反复掂量。近年来,虽然整体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但行业普遍认为风险极高,稍有判断失误,就可能陷入亏损。

可以预测,这场风波过后,或许主办方将更加审慎入局,市场规则更加直白。

在热度和资本裹挟下,演出已经成为一场关于流量、口碑、信誉的综合测验。艺人的合作姿态、团队的协调能力、主办的决策判断,没有哪一方能独善其身,缺一不可。

本文来自:音乐先声,作者:李沁予,编辑:范志辉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29136.html?f=wyxwapp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44939.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8月25日 上午10:11
下一篇 2025年8月25日 上午10:13

相关推荐

  • 花20万骑自行车?CityRide带火“骑行经济”

    小车轮转动大产业。 作者 | 徐丹 编辑 | 趣解商业消费组 “五一”假期,户外运动火热,Cityride、骑行出游热度攀升,北京的“骑行圣地”长安街路口又开始被骑行的队友堵到水泄不通。 骑行看似省钱,但实际上却是周边消费最多的户外运动之一;不少骑友表示一旦“入坑”,便会止不住地“买买买”。开销动辄上万的装备党们,带火了整车、自行车配件、骑行穿戴装备等相当多…

    财经 2025年5月8日
    8500
  • 康师傅长期主义答卷:流量退潮后,品质终将为王

    当市场沉迷于流量追逐、猎奇口味比拼与营销噱头时,头部玩家们早已开启低调布局,以沉稳姿态应对行业变革。 数据显示,近两年来,中国方便面市场增速放缓,部分企业陷入短期业绩波动,但作为行业头部康师傅却展现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 在大盘波动的情况下,康师傅方便面业务在过去一年不仅利润结构有所改善,更在成本控制、产品创新与渠道深耕上走出一条独特的“长期主义”之路。 产业…

    财经 2025年5月17日
    8400
  • 医疗担起美的ToB业务扩张大任,家电“大佬”跨界游刃有余?

    家电企业跨界医疗,也是近年来一个比较热门的趋势,海外有通用电气、西门子、飞利浦等,国内就有我们熟知的格力、海尔、美的等家电公司。 其中,美的集团的医疗业务布局已更进一步,前段时间该集团在第91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宣布成立美的医疗,以延展ToB业务版图。 目前来看,美的等家电企业发展医疗业务,显然是受到了医疗健康领域广阔前景的吸引,但究其根本原因,主要还…

    财经 2025年5月11日
    15000
  • 跑马拉松的人形机器人

    朱啸虎有关人形机器人的悲观看法依然还言犹在耳,但这丝毫抵不住玩家们对于人形机器人追逐的脚步。 在马拉松比赛在各大城市轮番上演的时候,一场以人形机器人为主角的半程马拉松同样开始上演。 据有关报道显示,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在北京开跑。 单单从传出的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比赛的视频来看,人形机器人的确距离朱啸虎所…

    财经 2025年4月22日
    10400
  • 从618白酒卖爆,看即时零售的增量价值

    美团闪购首战618,即时零售的增量价值正持续被验证。 原创ⓒ新熵 新消费组 随着618年中大促落下帷幕,电商平台纷纷进入战绩盘点阶段。从各平台发出的成绩单中,我们可以窥见零售行业发展的草蛇灰线,也得以观察当下消费市场与零售生态演进之间的相互作用。 自618诞生以来,这一年中盛典便长期是电商平台的主战场,而随着平台间竞争的加剧,越来越长的活动时间和越来越繁杂的…

    财经 2025年6月25日
    8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