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美股盘前,百度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Q2)财报,其核心数据如下:
– 二季度百度集团总营收327亿元,归属百度核心的净利润为74亿元,同比增长35%,超出市场预期; – 二季度涵盖智能云在内的AI新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34%; – 二季度萝卜快跑全球出行服务次数超220万,同比增长148%,累计出行服务次数超1400万,位居全球第一。
在财报中,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与百度CFO何海建多次提到百度AI战略的“长期价值“,这一战略背后的深层背景是:全球AI的战场,已从“闪电战”转向“持久战”。
过去几年,AI大模型的竞争方式是砸钱堆算力、堆数据,让模型能力得到“闪电式”突破。但如今“大力出奇迹”的方式在LLMs(大语言模型)上已难有当初的效果了。
高端GPU紧缺,数据中心和电力能力成为区域性制约。算力、数据靠烧钱扩表的模式撞上了天花板,更重要的是,LLMs正在进入边际收益递减阶段,即模型越大,提升越小,训练周期越长。钱,正烧得越来越不划算。
各家比拼的重点也从谁参数大、算力大、钱多,转变为谁能让AI更快、更便宜、更安全、更好用。这就好比汽车行业从“谁的马力大”变成“谁更省油、更稳定、体验更好”。
在持久战阶段,什么样的玩家更有优势?答案很简单:拥有全栈能力、能自我造血、手握场景和用户的玩家。放眼牌桌,百度是少数能打出“全栈牌”的巨头,凭借技术栈的垂直整合,实现低成本+高性能,让云业务、萝卜快跑等业务找到了增长点。
参考此前数个技术浪潮,多位业界人士判断,人工智能的变革周期大概率也长达十年以上,不可能两年结束。热钱退潮后,专注于构建长期价值的“长跑选手”,将最终穿越周期。
AI新业务:聚焦实用
“大模型技术进步的速度放缓了吗?”在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看来,学术上或许是,但从应用催生的角度看,“不仅没有放慢,反而更快了。”
换言之,现在大模型相比广度更追求深度,在具体场景越扎越深,创造实际价值。
“有一点始终是明确的,基础模型的真正价值是构建在模型上的应用,基础模型领域非常广泛,因此我们不必在每个方向上都取得领先。”李彦宏在今年Q1财报会上称,从战略角度考虑,百度把模型研发重点放在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领域。
AI创业的浪潮下,众多AI新势力创企始终面临一个“不可能三角”:技术要深、迭代要快、成本要低,三者难以兼得。
但这正是百度智能云的机会。百度此前也曾表态,百度智能云要做的,就是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技术能力和生态开放出来,当一个“陪跑者”和“工具箱”。
正如李彦宏此前所说,AI时代,百度不是要打造一个超级应用,而是要帮助更多人和企业打造出数百万个超级有用的应用。
百度智能云的这套组合拳打法很清晰:
给经验: 千帆大模型平台沉淀了超100个行业模型,覆盖交通、电力、医疗等。创企不必从0到1,可以直接站在百度的“行业经验库”上快速搭建解决方案。 给场景: 锁定手机、电商、游戏等重点赛道,与AI新势力共创,加速商业进化。 给工具: 从底层的昆仑芯,到上层的AI数字员工,提供“开箱即用”的全栈能力,让创业公司把钱花在刀刃上。
百度智能云的战略能否得到认可?市场已经用真金白银做出了选择。
一方面,2025上半年,国内大模型项目招标井喷,百度智能云以48个项目、5.1亿元中标额的成绩,稳坐“双料冠军”宝座,在金融、能源等高价值行业持续领跑。超过65%的央企选择与其合作。
另一方面,数字人项目产生的收入环比增长55%,据电话会披露信息计算,约为5亿元。
目前,百度的新一代数字人技术已进入邀测阶段,应用于教育、健康等十余个行业的达人与商家,预计将于10月向全行业开放。
在百度的战略棋盘上,AI大模型与Robotaxi这两者同等重要:一个是用代码重塑信息效率的“软基建”,另一个是用轮子重构物理空间通行规则的“硬基建”。
负责硬基建的萝卜快跑今年加速出海,它的目标明确:赶在美国巨头Waymo和特斯拉的Robotaxi大规模铺开之前,抢先一步,率先全球规模化落地。
从2月官宣出海至今,不到半年时间,萝卜快跑先后落地迪拜、阿布扎比,与Uber、Lyft等全球主要出行平台达成合作。其中与Lyft的合作,计划在欧洲市场部署数千台无人驾驶汽车,打造欧洲最大的自动驾驶车队。
垂直整合,全线AI化
今年二季度,百度内部做的最大的改革,莫过于顺应行业形势,主动进行的搜索改革。
7月2日,在百度AI Day开放日上,到搜索生态全面革新。百度搜索宣布进行十年来最大改版,这并非小修小补,从搜索框、搜索结果页到搜索生态全面革新。用百度副总裁赵世奇的话说,就是要“忘掉老的搜索形态”。
财报显示,传统的超链接搜索结果逐渐被结构化、智能化和多模态优先的AI回答所取代;6月,百度APP月活用户达7.35亿,同比增长5%。7月,移动搜索结果页中AI生成内容的占比从4月的35%迅速提升至64%。另外,在电话会中透露,百度APP超60%搜索结果页首位即呈现富媒体内容。
如今市面上不乏新兴AI搜索工具,但目前仍未有玩家真正定义AI搜索这一产品。赵世奇称,“百度搜索过往的沉淀,集成了一套解决方案,而这决定了AI搜索的天花板。”
搜索是互联网时代乃至AI时代的刚需功能。对百度而言,搜索不仅是AI的超级入口,更是其AI技术的展示窗口。
如今百度搜索已形成三层AI技术生态体系。 以自研文心大模型、蒸汽机图生视频模型为支撑的模型层,由智能体和MCP等构成的平台工具层,以及由智能框、百看和AI助手等构成的应用体验层。
在最近的百度AI Day上,百度文库与网盘联合发布的通用智能体GenFlow2.0,像一个装备精良的“AI工厂”。它能同时调度超过100个专家智能体协同作业,在3分钟内并行处理超过5项复杂任务,效率是同类产品的10倍。
这意味着什么?AI不再是那个需要耐心等待、结果随机的“黑盒”,而是实现了“分钟级交付”的工业化生产力。更关键的是,它过程可干预、记忆可追溯,让AI这头猛兽,终于被套上了缰绳,变得可控、可靠。
当文库和网盘这两大国民级应用被AI彻底打通,一场惊人的“化学反应”发生了。它们不再是孤立的工具,而是围绕内容生产与消费,覆盖学习、办公、生活全场景的超级平台。
目前,百度文库的AI月活用户达9700万。百度网盘的AI月活也已突破8000万。
李彦宏的“重做”宣言,正通过这种方式,将一个个独立的App捏合成一个紧密协作的业务整体。这不仅是产品的重构,更是对用户习惯和工作流的重新定义,正在成为大模型时代真正的“超级生产力”入口。
尾声
全栈自研的好处在于,算力、算法、数据,全自主可控。在高端算力成为战略资源的今天,百度自研的昆仑芯三代芯片已点亮数个“万卡集群”并进入规模化采购。摩根士丹利预测,中国AI芯片的自给率有望从2024年的34%跃升至2027年的82%。
当AI的叙事从“大力出奇迹”的闪电战,切换到比拼“每一分投入能换回多少价值”的持久战时,市场狂热情绪退潮,对于一开始规划短线冲刺的玩家是坏消息,但对于百度这样的长跑选手,真正的比赛才刚刚开始。
从昆仑芯到文心大模型,再到深入产业一线的智能云和全球率先扩张的萝卜快跑,百度正在做的是构建一个能够穿越周期的“价值飞轮”。这个飞轮转动起来或许缓慢,但每转一圈,其势能都在以复利的方式累积。
当热钱散尽,投机者离场,真正定义未来的,恰恰是那些在喧嚣中保持定力,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的长期主义者。给百度多一点时间,也给AI多一点耐心。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16340.html?f=wyxwapp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44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