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最后一搏

稳定币正在创造“现象级”的市场标的。

仅仅12个交易日,Circle(CRCL)股价就飙升了750%——自6月5日上市,Circle从发行价31美元一路冲到近299美元,市值一度逼近60亿美元,点燃了市场情绪。

这波暴涨背后,市场其实是在押注稳定币的未来——特别是在美国参议院高票通过GENIUS法案、给稳定币行业“正名”之后。美东时间6月17日,参议院以68:30的压倒性优势通过《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要求稳定币发行方必须1:1持有美元、93天以内的短期美债或等价流动资产,还要纳入反洗钱和金融监管体系——这直接把稳定币推上了合规快车道。

回顾历史,最早的稳定币BitUSD,2014年7月上线,开启了这个赛道。随后,USDT(泰达币)、USDC(美元币)等产品相继问世,把“数字美元”这一概念推向主流。

稳定币,简单理解就是锚定法币或其他资产、力求价格稳定的加密货币,是一种数字化交付工具。假如你手里有一枚USDT或者USDC,就等于有了一张“全球通用的数字美元”,随时可以兑换成法币或其他加密资产,资金流动性和安全性大大提升。

稳定币有如此魔力——既有美元的稳定,又有微信红包的便捷,还能全球无障碍流通。可问题来了:为什么美国政府直到现在才真正开始推动美元稳定币?之前究竟在纠结什么?

01现实压力的倒逼

美国政府这么多年对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迟迟不放松监管,不是他们不了解区块链的技术优势,而是对现有金融霸权体系太过依赖。他们担心一旦放开,原有的金融治理和监管体系就会被颠覆,美国对全球金融秩序的主导权和安全网也会跟着动摇。

尤其是SWIFT(国际资金清算系统)这种“命门”级别的基础设施——全球银行间的跨境支付和信息传递几乎都靠它。它不仅仅是个“转账通道”,更是合规、反洗钱、金融情报等监管工具,是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看住资金流、打击洗钱和恐怖融资”的重要抓手。

一旦大规模采用区块链和稳定币等新型支付方式,原有的SWIFT体系和配套的监管机制就会被削弱甚至绕开,这会让监管层对全球资金流动的掌控力下降,金融犯罪、洗钱等风险也会随之上升。

为何美国此时又达成“放开稳定币监管”的共识?这也是被现实倒逼出来的。除了金融治理体系面临挑战,美国在科技、产业等多个领域同样遭遇压力。

先说“美国例外论”,这块金字招牌正在褪色。过去大家都觉得美国科技全球独大,但现在中国在5G、量子计算、人工智能这些关键领域越来越有话语权,中美差距在肉眼可见地缩小。像Deepseek的出现,不仅戳破了美国科技股的神话泡沫,更让外界看到了中国AI产业的硬实力——我们不仅能追赶美国,甚至有实力正面掰手腕。中国军工也迎来了“Deep Seek时刻”,美国“一家独大”的神话,正在被现实一点点打破。

再看制造业空心化。美国曾经是制造业大国,但在这二三十年,其工厂和岗位大批流向亚洲,尤其是中国。虽然“美国再工业化”喊了很多年,但由于受高成本和全球供应链的掣肘,制造业回流始终雷声大雨点小。现在科技优势又被追上,美国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就更突出了。

债务问题更不用说,已经到了“悬崖边上”。美债早已突破36万亿美元,占GDP的比例也已经爆表。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摸到了4.6%,市场开始将美债定价为“风险资产”而非“无风险资产。评级机构也不再给面子——穆迪在5月15日直接把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

在这种情况下,资金开始撤离美元体系——美债和美元也一度出现了一起跌的罕见现象,这在常规逻辑下几乎不可能出现,毕竟以往一个跌另一个总能兜底。部分资金则流向了更有想象力、波动更大的虚拟资产,比如比特币。光是今年5月,美国比特币ETF就吸引了9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资本的选择很直接——用脚投票。

比特币虽然有想象力,但毕竟是以“数字黄金”的概念存在,交易确认时间较长,难以满足高频、低延迟的支付需求,和现有高效的金融支付和结算体系就不容易融合。相比之下,稳定币属于“数字货币”,交付速度快,更容易和传统金融体系对接,也方便美国输出自己的金融规则。所以美国政府和国会把合规美元稳定币的立法和监管放在数字资产政策的“第一优先级”,而不是去搞什么比特币国家储备。

总体来说,美国如今面临很大的现实压力——美国科技神话被挑战、产业空心化加剧和债务高企这些老问题的集体爆发。资本已经开始绕开美元体系,流向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美债压力加剧,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也岌岌可危。

稳定币似乎成了美国在数字时代稳住金融霸权、延续美元影响力的“最后抓手”。

02美国的最后一搏

特朗普推动美元稳定币,就是想用“美元上链”的方式,把全球数字流动性重新拉回美元资产池,相当于给美元体系加了个新流量入口,防止资金彻底脱离美国金融主导地位,也想遏制“去美元化”的趋势。

毕竟,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经从巅峰时期的85%以上一路滑落到现在的60%以下,美元贬值和资金外流的压力越来越大。既然趋势挡不住,那就干脆把规则和锚定权牢牢握在自己手里——这是美国主动调整战略、顺应技术变革的阳谋,是一张明牌

正如肖风博士所言:如果跨境支付和清算绕开SWIFT已经不可避免,那至少不能让它绕开美元本身;如果美元代币化是大势所趋,那必须确保每一枚美元代币都由美国资产做底层支撑、受美国监管。

更现实一点,就是为美债寻找新买家,缓解美债压力。法案规定美元稳定币是以1:1比例锚定美元现金、短期(93天内到期)美国国债和高流动性货币市场基金等。

从本质上来看,美元稳定币更像是一种新型的“金融武器”,吸引全球用户和机构,把资金转到美国,这让他们可以绕开本国的资金管制,把钱直接换成美元资产,规避本币贬值。这对美国是利好,但对本国来说,风险很大。大量财富流向美国,会削弱本国的货币地位和金融安全,尤其是本币不稳定或通胀严重的国家,美元稳定币渗透率越高,本国货币政策就越容易失效。

而且美国货币政策一宽松,全球资金就流向新兴市场和高风险资产;一收紧,资金又迅速回流美国,导致其他国家资产价格下跌、债务压力增加。美元稳定币会让这种“全球资本潮汐”效应变得更剧烈。

归根结底,美元稳定币就是美元霸权在数字时代的延伸,其风险控制权仍集中于美国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美元稳定币不仅服务于美国国家战略,也让特朗普家族和相关利益集团赚得盆满钵满。有报道指出,特朗普家族与稳定币相关公司存在一定股权或业务合作关系(目前缺乏权威机构对持股比例和收益分配的详细披露),为家族带来真金白银的收入。

特朗普推出美元稳定币的算盘打得很清楚,关键是,这一切能不能如他所愿?

03稳定币也有反噬

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确在回落,从高位4.6%回落至目前的4.3%以下,难道美元稳定币的推出拯救了美债?

虽然稳定币短期内的确能为美债市场补充一些流动性,但要指望它解决美国债务问题,完全不现实

目前全球稳定币的总规模大约2500亿美元,和36万亿美元的美债存量相比,体量极其有限。更关键的是,这些稳定币的储备资产主要集中在93天以内到期的短期美债,对美国财政部真正缺口最大的中长期资金需求几乎没有帮助

民生证券在《稳定币在押注什么?》里算得很清楚:历史经验显示,每当比特币价格上涨1000美元,USDT、USDC等主流稳定币的市值大约会增加10亿美元。即便这些新增稳定币有一半到六成流向短期美债,也就是5到6亿美元的增量。对36万亿美债来说,这点需求简直是“杯水车薪”。

更别提GENIUS法案还禁止稳定币支付利息,这直接让一部分人对稳定币的兴趣大打折扣。所以说,稳定币能给美债带来的需求其实有限,根本填不上美国债务这个大窟窿。

说到底,稳定币的“稳定”靠的是“全球信任共识”,也就是持有者相信自己始终能够从发行人处赎回等值法币或资产。为了撑住这份信任,稳定币发行人要持有高流动性的优质资产,包括美元现金、银行存款、短期美债等流动性强的美元资产。

但现实问题在于,美债市场最缺的是中长期资金,而稳定币只能配置短债,二者在需求结构上存在根本错位,这种结构性矛盾无法通过稳定币来解决

直白来说,稳定币不是给美债兜底,而是靠美元信用兜底

稳定币发行机构毕竟不是央行,没有“无限信用”,市场恐慌时也造出新钱来救场。真正能“兜底”的还是美联储和美国政府。所以,稳定币的安全性,归根结底还是看美元和美债本身靠不靠谱。

比如美元大幅贬值,你手里的稳定币虽然还是1美元,但实际购买力下降了。说到底,稳定币的“稳定”只是对美元本身的锚定,根本无法对冲美元购买力下跌的风险。要是美债出现违约或流动性危机,发行方就得抛售美债,可能会引发美债收益率飙升、市场流动性枯竭,甚至“脱锚”危机。

也就是说,一旦美元或美债出事,稳定币也会失去最后的安全网。

而现在美元信用依然疲惫,贬值的风险还在那儿摆着。稳定币说到底既不能凭空造钱,也没法无限放大信用,顶多就是短期内给美债市场补点流动性。所以在这样的局面下,稳定币也难言多安全可靠。

更值得警惕的是,如果稳定币被滥用,反倒可能成了美元信用危机的“加速器”

目前美国财政部对稳定币的政策是,只允许用现金一次性兑换,没有放开美债循环抵押的口子,这在一定程度上还能维持美元的信用底线。

但一旦监管松动,美债在金融体系内被反复抵押(同一笔债券被多家机构循环担保),市场流通的美债总量将被”杠杆式放大”。而层层堆叠的债务背后,对应的始终只是最初那笔真实的美债本金。市场就会怀疑这些美元和美债背后到底有多少真金白银撑着,美元信用基础直接被稀释,全球资金可能会加速流出美元体系,美元的国际主导地位也会受到实质性冲击。

也正因为这种隐患,美国立法和监管目前才明确禁止美债循环抵押和无限发币,要求稳定币必须1:1全额储备,杜绝同一批美债反复发币。

整体而言,稳定币顶多在短期内为美债市场补充有限的流动性,但受体量和期限错配的限制,根本无法解决美国债务的结构性难题。而且监管一旦松动,反而会引爆更大的美元信用风险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33241.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7月3日
下一篇 2025年7月3日

相关推荐

  • 大超预期!美国6月非农新增就业14.7万人,7月降息彻底没戏?

    周四,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增加了14.7万个,较5月份有所改善,且超出经济学家预期的10.6万个。与此同时,失业率意外下降至4.1%,低于经济学家普遍预计的4.3%。 这表明企业招聘活动虽较年初有所放缓,但整体就业市场仍具有一定的吸纳能力。 RSM首席经济学家乔·布鲁苏埃拉斯(Joe Brusuelas)表示:“从数据上看,完全…

    2025年7月4日
    6200
  • 退市首日两度临停,普利制药暴跌73%、可转债跌超18%

    4月28日,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普利制药(300630)正式进入退市整理期,证券简称变更为“普利退”。 这家曾因业绩亮眼、股价突破百元的“明星药企”,因连续两年财务造假被监管层“一剑封喉”,正式成为A股市场又一例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案例。 盘中暴跌77.51% 4月28日退市整理期首日,普利退便以暴跌77%开盘,盘中因涨幅偏离值触发两次临停。 有股民哀叹:“停牌…

    2025年4月28日
    16500
  • 央行“520大礼包”!5月LPR年内首降10BP,六大行集体行动

    时隔半年,降息来了! 今日,央行重磅官宣“5.20大礼包”,一年期、五年期LPR均下调10个基点。 据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5年5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 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这是LPR年内首降。 上一次LPR下调是在2024年年10月,当时1年…

    2025年5月20日
    10400
  • 剑指控制权,至纯科技“二进宫”威顿晶磷,5万多股东齐嗨

    今年来,至纯科技(603690.SH)拟收购威顿晶磷控股权的举动,将市场目光引向这家半导体设备商的资本运作轨迹。 2月27日晚间,至纯科技披露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公司股票于2月28日开市起复牌。 今日开盘,行情毫无意外,至纯科技开盘涨停,报28.61元,最高封单额超34.08亿元,成交额超1.15亿元,换手率1.05%。 …

    2025年3月25日
    8400
  • 国防:特种AI,军事变革与跃迁

    DeepSeek-R1发布助推垂直领域AI Agent迎来产业快速发展节点,尤其在特种领域展现出颠覆性的应用潜力。军工AI正成为重塑未来战争形态的核心力量,以美国为首的科技大国正引领军用AI市场呈现指数级扩张,Palantir、Andruil等新兴科技巨头的崛起正打破传统国防承包商主导的业态,推动现代武器装备体系迈向智能跃迁的新阶段。我国军用AI还处于初级阶…

    商业 2025年3月25日
    13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