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滑的新能源利用率:死守还是放宽消纳“红线”?

获悉,63日,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下称“预警中心”)公布了20254月各省级区域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全国风电、光伏利用率分别为92.4%94.0%,同比分别下降了3.7个百分点、3.1个百分点(20244月,全国风电、光伏利用率分别为96.1%97.1%)。

1-4月整体来看,全国风电、光伏利用率分别为93.2%、93.9%,同比分别下降了2.9个百分点、2.4个百分点(2024年1-4月,全国风电、光伏利用率分别为96.1%、96.3%)。

预警中心公布的新能源利用率数据,与行业企业、从业者的真实“体感”差距巨大。全国整体高于90%的利用率,与各地此起彼伏的弃风、弃光问题形成了鲜明对比。另外有两组数据可以作为对比:

中电联数据显示,全国层面2025年1-4月的光伏利用小时数,比照2020-2022年的历史值已经下降了14%,这是预警中心公布的7%降幅的整整两倍。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4月单月全国新增光伏装机近50GW,同比增长215%;1—4月,中国新增光伏装机规模更是达到惊人的104.9GW,同比增长75%,创下新记录。

一边是新能源装机马不停蹄的突飞猛进增长,一边是数据真实感存疑但整体是在大幅下滑新能源利用率,这在新能源圈引发广泛的警惕与担忧。

那么,中国新能源的真实利用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新能源利用率大幅下滑背后原因是什么未来趋势如何?已经下调过一次的利用率“红线”,应该要死守还是适当放宽以开放更多新能源装机空间?诸多问题值得深思。

“体感失真”的利用率数据

中国的新能源利用率数据,由设立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的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发布。该中心成立于2018年4月10日,时任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綦成元出席成立仪式并讲话。

官方对该中心的定位是:建立全面科学准确的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体系,搭建开放共享的信息平台,全面监测全国新能源消纳状况,建立多方会商的工作机制,科学预测评估未来新能源消纳水平,分析查找制约新能源消纳的关键因素,为新能源的优化布局和行业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促进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作为这样一家专业机构,其权威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新能源业主方和行业从业者,从实际感受出发对新能源利用率数据并不“感冒”,普遍认为统计数据是大大低估了弃风弃光、限电限上网的严重程度。

例如,某电力央企所持有存量电站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新能源电站平均限电率达到17%,各区域限电率都有所提升。其中,西北地区的平均限电率基本达到了30—40%,新疆部分区域甚至超过了50%;山东、江苏苏北等区域部分场站的限电率甚至也达到了30%;西南地区的限电率开始趋近20%。

另外,新能源限电限发的现象,也反映在了上市公司财报中。

中广核新能源(HK:01811)2024年年报披露称,由于“2024年的限电同比增加”,风、光平均利用小时减少分别减少约3.1%、16.8%、光伏加权平均电价同比大幅下降12.5%;节能风电(SH:601016)称,2024年公司因弃风限电损失电量14.1亿千瓦时,新疆(18.3%)、甘肃(16.9%)、青海(14.6%)成重灾区。

与上市公司财报数据遥相呼应的,是肉眼可见的新能源场站限电停发。

例如,从2023年起,拥有2000万千瓦光伏、1000万千瓦风电的青海省,中午高峰时段电网已经要求新能源场站停止发电三到四个小时。青海的情形并非孤例,西北新能源大省都有类似遭遇,且有逐年恶化之趋势。

中东部分布式新能源也一样难逃限电之苦。以分布式光伏大省河南为例,进入2024年,新安县分布式光伏用户接电网通知,9时到13时停发,限电4个小时;漯河地区光伏用户10:00—16:00停发,限电6个小时;商丘柳河镇光伏用户9:00—16:00停发,限电7个小时……

华夏能源网研究发现,之所以会出现统计数据与行业体感差距巨大的问题,主要在于统计口径的不同。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国能发电力〔2024〕44号)明确,“统一新能源利用率统计口径”,“新能源利用率按仅考虑系统原因受限电量的情况计算。”

而所谓的系统原因受限电量,是指光伏、风电电站受电力系统用电负荷及调峰能力、网架约束、安全稳定运行等因素影响可发而未发出的电量。其计算方法为:因系统原因受限电量=可用发电量-实际发电量-特殊原因受限电量。

特殊原因受限电量,包括七种情况,不仅包括自然灾害、检修,还包括因光伏电站出力超出电站备案容量(即交流侧容量)未能发出的电量、市场化方式并网光伏电站因未落实并网条件导致未能发出的电量、因光伏电站市场化交易决策不当导致未能发出的电量等。

可以看出,预警中心统计的新能源利用率,统计口径是极小的,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到现在全国利用率还有90%几那么高,为什么大家的感受反超那么大了。

持续下滑的新能源利用率

抛开统计口径选取合理性的问题不谈,全国新能源利用率在持续下滑是不争的事实,这是需要引起行业和监管机构重视的问题。

预警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3月,风电、光伏利用率下降明显,全国范围内下降了3%左右,河北、蒙西、陕西、甘肃、青海等地区的光伏利用率基本都降到了90%以下。

下滑的新能源利用率:死守还是放宽消纳“红线”?

光伏利用率不达标低于90%的地区包括:西藏68.1%、甘肃87.6%、青海87.6%、蒙西85.0%、陕西88.1%以及河北89.0%。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前两年,各地区的新能源(包括光伏、风电)利用率一直是在95%以上。

新能源利用率的大幅滑坡,首当其冲的原因,主要还在新能源装机增速过于迅猛。由于光伏抢装潮等原因,今年1—4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已经突破100GW,单是4月单月新增光伏装机就将近50GW。这么快的装机增速,什么样的电网能一下子接住呢?

还不止是今年,“双碳”目标提出以来,2021年至今的4年多以来,中国的新能源装机增长都是过快的。

在“双碳”目标提出的2020年底,中国风光新能源总装机合计才5.3亿千瓦,截至2024年底,合计14.1亿千瓦。也就是说,短短4年间,中国风光新能源装机年均增长超过2亿千瓦。

这么快的增速,这么大规模的绝对装机量,任是铜墙铁壁的电网,也是不容易接得住。于是,新能源利用率的大幅下滑,也就自然而然发生了。

此外,近年来,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化消纳在迅速扩围。此前,新能源消纳是电网全电量保量保价保障性收购,所以,那时新能源利用率甚至接近百分之百,更是远高于95%消纳红线。

新能源部分电量入市、消纳市场化后,交易当中有一条规则是,新能源电量报价报量或者报量不报价参与市场,未能在市场中中标的那部分电量,不会计入新能源利用率的考核,也就是说视为电站方主动弃电了。正是这一条规则的作用下,伴随着过去两年新能源交易比例的逐步扩大,新能源利用率也随之大幅走低。

有观点认为现货市场能缓解新能源消纳问题。现在,全国正式进入现货长周期运行的五个省中,除了广东,其余四个(山西、山东、甘肃、蒙西)的光伏弃光率仍然偏高,分别达到11%、13%、23%、26%。这也再次说明,现货市场不是万能钥匙。在电源结构不协调、供需曲线错配、电网安全约束未得到有效缓解的情况下,单凭市场机制也难以实现新能源消纳比例的大幅提升。

今年2月发布的“136号文”提到,未来新能源参与市场后因报价等因素未上网电量,不纳入新能源利用率统计与考核,随着新能源入市进程的骤然加速,未来新能源利用率还会加速滑坡,已是大概率事件。

死守还是放宽消纳红线?

对于新能源利用率,一直有一条95%的“红线”。

2018年,为缓解愈演愈烈的弃风弃光问题,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提出,要确保全国平均风电利用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力争达到95%左右),弃风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力争控制在5%左右);光伏发电利用率高于95%。

这便是95%这条“红线”的来历。在这个硬指标下,全国的弃风弃光问题得到了明显缓解。但该政策也有“一刀切”的弊病,毕竟各个省区的资源、消纳情况差别非常大。

于是,在2024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2024—2025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科学合理确定新能源发展规模,在保证经济性前提下,资源条件较好地区的新能源利用率可降低至90%”。随后,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对国务院文件做出具体落实,从而将新能源消纳红线降低到90%。

实际上,官方政策是有意通过放宽新能源利用率,来换取新能源项目和装机增长的空间。正是在上述政策背景下,全国的风电、光伏平均利用率都从95%以上降低到了94%以下。

如今,随着利用率靠近90%的红线,外界密切关注的话题是,为了保障新能源装机的持续快速增长,官方会不会再度下调新能源利用率“红线”到90%以下?果真如此的话,那么未来新能源利用率大幅滑坡的情形会不会愈演愈烈?

实际上,现如今青海、新疆、陕西、蒙西、甘肃、陕西等省份(地区)的光伏利用率已经低于90%新“红线”,这些省份无一不是“资源条件较好地区”,光是已经立项上马建设的新能源项目就极为庞大,更无论还持续有新项目放出来。

且政策在放宽新能源利用率目标的时候,用语是“原则上不低于90%”。既然是“原则上”,那么,未来伴随着新能源项目的持续上马落地,综合各种情势来看,新能源利用率“红线”是极有可能进一步被“松绑”的。而上有政策下必甚焉,届时,新能源利用率的进一步下滑也将难以避免。

事实上,对于中国新能源的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来说,在持续释放新能源装机的同时,更加重要的工作,是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以持续提升系统针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

2024年,德国装机占比65.5%的风光新能源贡献了接近50%的发电量。而中国,风光新能源装机占比为42%,但是发电量占比却只有18%。在具体到各省,2024年,光伏第一大省山东,近50%的新能源装机,发电量占比仅为13%;西部新能源大省新疆,66%的新能源装机,发电量占比仅为20%……

德国能做到的,中国也一样能够做到。中国新能源的消纳空间是极其广阔的,中国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从过去的重装机模式向重消纳的模式有效切换。提升中国新能源消纳水平的努力方向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电网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李立浧提出,电网需要“无条件接纳新能源

李立浧认为,所谓的风光新能源的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仅是感性的描述,从技术角度来看可将新能源“三性”归结为不可预测性。这就意味着,新型电网的柔性智能,首先必须针对新能源实现高精度预测,有了高精度预测,电网才能够走向“无条件”接纳新能源。

只有确保并有效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中国的“双碳”目标才能如期的高质量实现。站在这个角度看,红线的死守还是放宽就意义不大了。毕竟,数字游戏总有玩到头的一天,只有消纳能力提升了,中国新能源装机的空间才能进一步打开。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27190.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6月5日 上午11:01
下一篇 2025年6月5日

相关推荐

  • 马斯克的“考成法”:453年前的似曾相识

    最近的马斯克估计有点烦。 三个月多前,还顶着椭圆办公室行走,美利坚一字并肩王,当代吕不韦,现实版钢铁侠,人类之光等诸多光环,被人们称颂其敢于拼上全部身家下场力挺特朗普的魄力,以及由此带来丰厚“回报”的远见卓识。 短短三个月之后,“人设”似乎一下崩塌。美国国内掀起抗议其大刀阔斧裁撤10万联邦雇员的示威,海外则因其力挺特朗普在对盟友和乌克兰的各种不友好立场而抵制…

    2025年3月25日
    9300
  • 我国对美出口贸易的省市维度观察

    我国分省市对美出口整体呈现出东部集中、区域分化和产业集群支撑的三重特征。其中,广东和浙江等东部沿海省份是出口主力,山西和河南等中部省份对美出口依赖偏高。同时结合商品结构层面,我国各省市对美出口贸易呈现商品出口中心度较高、总体依赖度不高且结构多元的特征。 第一,从出口中心度来看,机电设备、纺织鞋服和家具类是支撑出口的核心品类,不同省份在这些品类上的中心度高低差…

    2025年4月28日
    13000
  • 业绩预期乐观却遭资本“用脚投票”,药明生物股价跳水

    昨日晚间,药明生物发布2024年业绩公告。数据显示,公司去年收入、纯利双增,XDC业务实现翻倍,但股东应占纯利微降,中国区收入也出现下滑。 今日开盘药明生物一度跌近6%,截止发稿跌幅收窄至3.51%至25.25港元,近5个交易日累计跌超11%。 去年营收增近一成 中国区收入下滑 业绩公告显示,药明生物2024年实现营收186.75亿元,同比增长9.6%,20…

    2025年3月26日
    8300
  • 贝索斯再减持亚马逊股票,将套现349亿

    根据监管文件,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计划在明年出售至多2500万股公司股票,按当前价格计算,这些股份的价值约为48亿美元(约合349.07亿元人民币)。 文件显示,贝索斯已于3月份采纳了该计划。 尽管出售了大量股票,贝索斯仍将是亚马逊的主要股东之一,持有约8.85亿股股票。 2024年,贝索斯已出售价值135亿美元的亚马逊股票,这是他自2021年以来首次出…

    2025年5月3日
    8300
  • 港股收评:恒指下挫1.6%,芯片、内房股走弱,生物医药股强势

    2月20日,港股三大指数齐跌,恒生科技指数大跌3.04%表现最差,恒指、国指分别下跌1.6%及1.66%。 盘面上,权重科技股集体下挫,快手跌超7%,美团跌超6%,百度跌超3%,网易、阿里巴巴、腾讯控股跌超2%;芯片股集体大跌,地平线机器人跌超5%;内房股普跌,中国海外宏洋集团、旭辉控股集团等股下挫;此外,影视娱乐股、建材水泥股、手游股、餐饮股、内险股、中资…

    2025年3月25日
    8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