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净赚6.5亿!理想汽车,营收增速仅1.14%!

6月1日,理想汽车公布2025年5月交付数据。5月份,理想汽车交付新车40856辆,同比增长16.7%。截至2025年5月31日,理想汽车历史累计交付量为130.15万辆。截至2025年5月31日,理想汽车在全国已投入使用2414座理想超充站,拥有13195个充电桩。

造车新势力中,理想汽车一直被视为“标杆”。

理想汽车之所以能够成为各大造车新势力的榜样,主要是其早早地摆脱了亏损的泥潭,实现了盈利。

而理想汽车快速上岸的关键,侃见财经认为主要有两点:

第一,聚焦利润更高、受众更广的增程车型;

第二,L6到L9的“套娃模式”。

在这两个关键点支撑下,理想汽车的赚钱能力一直是造车新势力中最强的。从利润率来看,即便是在价格战不断的2023和2024年,理想汽车的毛利率依旧稳定在20%以上。

不过,在新能源汽车板块充分竞争下,理想的疲态开始逐渐显现,领先优势也有减弱的迹象。

众所周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理想汽车通过增程车型领先于其他新势力,但其成功也引来了众多车企争相模仿。据统计,2021年汽车行业只有4款产品采用增程式技术,但来到2024年,仅当年上市的增程电动车就已经超过了50款。随着越来越多增程车型上市,理想汽车面临的竞争压力自然也会越来越大。

目前,理想“L系列”共有L6到L9四款车型,但这四款车型本质上都可以看为一款“超大车型”,其虽然在部分高端配置上有区别,但车机系统、语音助手等都大致相同;换而言之,L6已经可以提供理想软件和体验上的核心产品力。一季度,理想L6实现销量4.4万辆,占理想全系销量的58%,可以看到消费者在选择理想品牌时会优先选择入门级别的L6,这会拉低理想汽车的车均售价,进而对其盈利能力造成影响。

从业绩来看,理想汽车已经感受到了压力。最新披露的财报显示,一季度理想汽车分别实现营收和净利润259亿和6.5亿,增速分别为1.14%和9.75%,同过去的几个季度对比,虽然理想汽车一季度净利润重回正增长,但1.14%的营收增速却是过去几个季度以来最低的。

一招鲜,吃遍天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理想汽车的成功,那就是“一招鲜,吃遍天”。

资料显示,理想汽车是众多造车新势力中为数不多在一开始就选择走增程路线的车企,这一路线在早期还引来了不少争议。不过,增程确实有它的优势,其技术特点是在纯电基础上给汽车加装增程器和油箱,在电池没电的时候可以烧油给电池发电,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用户的里程焦虑。

2015年成立后,理想汽车只推出了“理想ONE”这一款增程车型,并且这款车型没有高配、低配之分,只有车身颜色可供用户选择。

意外的是,这款车型后来却“卖爆了”。

据媒体统计,理想ONE在停产前累计交付量突破20万辆,其中2020—2022年分别为3.26万、9.05万、7.88万辆,作为一款售价30万+的增程车型,理想ONE的销量已经相当出色。在感受到增程车型的巨大潜力后,后面很长一段时间理想汽车都是聚焦增程车型,目前理想汽车主销的“L系列”全部还是在走增程路线,若不算相对比较“失败”的MEGA,理想汽车在增程这条路上已经走了足足十年。

当然,理想汽车也并非纯粹的“吃老本”。例如,虽然市场普遍认为增程只是在纯电基础上给汽车加装增程器和油箱,但理想汽车却对增程器进行了优化,以理想L7为例,其增程器采用1.5T四缸发动机直驱发电机,配合容量31.9kWh的电池组,可以实现综合续航超1400公里(NEDC工况),而长续航的关键在于“增程器只发电不驱动”,发动机始终处于高效发电区间(约1800-3500转/分钟),热效率高达43%,远超传统燃油车发动机的30%至35%。

目前,理想汽车旗下“L系列”共有4款产品,这四款产品的舒适性都是比较好的。

过去,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被誉为汽车的核心“三大件”,传统燃油车的驾乘体验主要是“操控+机械素质”,但理想汽车却成功颠覆了这一认知,把重点放在了“舒适+科技”上,将“冰箱、彩电、大沙发”搬上了汽车,而这一改变也是理想汽车除选择增程路线以外,另一成功的关键。

而这些,无疑成为了整个“L系列”的标配。

以系列中定价最低的理想L6为例,其延续了现有家族式设计风格,使用悬浮式中控屏与副驾驶娱乐屏组成的连屏布局,采用真皮座椅,并且车型支持0-7度制冷,35-50度保温的压缩机冰箱等配置,也集齐了标志性套件。

整体而言,理想汽车成功关键在于“一招鲜,吃遍天”,这可以理解为对产品亮点的深度挖掘和持续复制。

亟需“新故事”

今年一季度,理想汽车业绩增长的速度明显放缓。

具体数据方面,一季度理想汽车实现营收和净利润259亿和6.5亿,增速分别为1.14%以及9.75%。

拉长周期来看,理想汽车的净利润表现尚可,但营收增长近乎停滞,要知道在2023年时,理想汽车的营收增速仍有36.44%。

当然,导致理想汽车业绩增长放缓的原因很多,但整体来看,还是跟聚焦增程车型有关。理想汽车成功的关键在于率先选择了增程,不过随着理想汽车在一众新势力中脱颖而出,各家车企也开始涌入增程路线,同质化情况愈发严重。

据统计,2021年汽车行业只有4款产品采用增程式技术,但来到2024年,仅当年上市的增程电动车就已经超过了50款。自2019年起,增程式车型销量几乎每年都有接近三位数的增长,2024年的销量接近120万辆,开发增程车型甚至被车企视为拯救低迷销量的“解药”。

但是,随着市场上增程车型的增多,增程市场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换而言之,理想汽车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将越来越大。

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增程这一技术路线的红利期预计也将进入尾声。今年3月,国内纯电车型零售销量64.6万辆,同比增长50.6%,增速在三大细分市场中居于首位;从整个一季度来看,纯电车销量达到149万辆,同比增长45.2%;同期,插混车销量71.4万辆,同比增长33.7%;而增程车销量21.4万辆,同比仅微增0.7%,表现垫底。

从目前来看,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纯电车型的续航也在不断延长,增程这一技术路线未来的增长还会进一步放缓。

整体而言,由于过去几年太成功,理想汽车成了众多车企研究的对象,无论是增程还是“冰箱,彩电,大沙发”,如今市场上都有太多平替对象,再加上增程这一技术路线的红利期已接近尾声,目前仍然聚焦于增程车型的理想汽车其实必然会遭遇增长瓶颈。当然,理想汽车其实也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今年2月份,理想汽车在社交媒体上就爆出了首款纯电SUV“理想i8”,据媒体报道,理想i8将在今年7月份发布,而五座SUV理想i6将于9月发布。

对于理想汽车而言,发力纯电固然是一个不错的新故事,但想要讲好纯电这个新故事却并不容易。

数据显示,目前在高端纯电市场中,市场份额占比最高的品牌是蔚来,截至去年8月的数据显示,在30万至40万这一价格区间中,蔚来的市占率高达68%。不过,目前高端纯电的渗透率仍然处于低位。在高端新能源车市场,消费者更青睐增程或插混这种没有里程焦虑的车型,对纯电车型不太“感冒”。

综上,由于高端纯电市场容量有限,即便理想推出的纯电车型极具竞争力,但整体性价比似乎就不是那么高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26402.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6月2日
下一篇 2025年6月2日

相关推荐

  • 凭啥“韩国的泡菜缸”能卖几千万啊?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作者 | 渣渣郡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个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看过电影《北风》的朋友,肯定对韩国特工“黑金星”以商人身份潜入朝鲜,参与古董交易的桥段印象深刻。 如今,他在电影里走进的那座神秘宝库中的一类藏品——李朝白瓷,这两年正在成为国际收藏市场的新宠。 …

    2025年5月16日
    6200
  • OpenAI似乎步子迈太大了

    出品|虎嗅科技组 作者|孙晓晨 编辑|苗正卿 头图|视觉中国 当地时间5月29日,据外媒报道,特拉华州总检察长计划聘请一家投资银行为其办公室提供咨询,以审查OpenAI旨在吸引投资者的重组计划。 看来,这家引领AI行业发展的公司尚处于自身结构转变的阵痛之中。而与此同时,OpenAI并未停止其扩张计划。 当地时间5月21日,OpenAI官宣成功收购了苹果前首席…

    2025年6月1日
    5700
  • 阿里云,一场对阿里关注度的无声转移

    随着DeepSeek的出圈,通义大模型团队也有了更多大的压力,一位通义的员工称,他们的模型现在最大的困扰是“叫好不叫座”;虽然阿里云作为开放平台,可以部署其他家模型,但是保持住自研大模型的领先性,“守住开源的地位”成了高层对他们的新要求。 阿里云,对于阿里,很重要。 2023年6月,阿里重组后3个月、ChatGPT爆火后半年,原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兼CEO张勇…

    财经 2025年4月14日
    8900
  • 走进麦当劳:把AI转化成真正可用的生产力

    当下,AI很热,不少餐饮企业在尝试用AI,但最终发现却落不进流程、带不来增长。 当多数企业仍在争论AI是“技术神话”还是“落地陷阱”时,麦当劳中国—这家拥有超7000家门店的快餐巨头,走出了一条相对清晰的路径:从实际业务出发,把AI融合进用户、门店、总部和之间的每个细节,切实提升效率和顾客体验。 7月23日,虎嗅智库携手阿里巴巴瓴羊、阿里云,走进麦当劳(中国…

    2025年7月19日
    1300
  • 字节又晚一步?AMR机器人跑出全球第一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财商学,作者:王艺霏,原文标题:《200亿!字节又晚一步?AMR机器人跑出全球第一股|怪东西》,题图来自:AI生成 7月9日,极智嘉(HK02590)在港股敲钟上市,成为“全球自主移动机器人(AMR)第一股”。(AMR,即Automated Mobile Robot) 上市前一天,极智嘉就展示出了极强的号召力,香港公开发售认购133.6…

    2025年7月10日
    2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