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减震方法,它们在实施过程中通常也能够同时实现降噪效果:
安装减震垫或减震器
-
原理及应用场景:减震垫一般是采用橡胶、聚氨酯、ACF材料、ASF材料等弹性材料制成,车辆减震器则通常利用弹簧、液压等原理工作。将它们安装在设备底部或者结构连接部位,能够有效缓冲和吸收振动能量,减少振动向周围环境的传递。比如在工厂中,对于大型的冲压机床、铣床、精密仪器等设备,在其基座与地面接触处安装ACF材料减震垫,设备运行时产生的振动会被减震垫中的弹性材料通过自身的形变来吸收,使得振动不会大量传导至地面,进而减少了因振动引发的地面、周边建筑结构的振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噪声。在家用方面,冰箱、洗衣机等家电放置时,在底部垫上合适的橡胶减震垫,既能减轻其工作时自身的晃动(减震),也能降低其运行产生的嗡嗡声对室内环境造成的噪声干扰。
-
降噪效果体现:通过抑制振动传递,从根源上减少了因振动使物体、空气等产生振动而形成的噪声,让周边环境更加安静。
使用弹性悬挂系统
-
原理及应用场景:在交通工具领域应用广泛,像汽车、火车等,其悬挂系统多是由弹性元件(如螺旋弹簧、空气弹簧等)、减震器以及导向机构组成。弹性悬挂系统能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缓冲来自路面的颠簸和冲击力,减少车身的垂直振动、前后俯仰以及左右摆动等。例如在越野汽车上,面对复杂崎岖的路况,空气弹簧悬挂系统可以根据路面起伏自动调节高度和弹性系数,很好地适应不同的冲击,保持车身相对平稳。
-
降噪效果体现:有效降低了因车辆行驶中车身振动传递到车厢内而产生的各种噪声,像胎噪、路噪等,同时也减少了车辆振动向外辐射产生的环境噪声,提升车内驾乘的舒适性以及减少对车外周边环境的噪声影响。
增加隔振结构
-
原理及应用场景:隔振结构可以是在振源和需要保护的对象之间设置的具有隔振功能的中间层,比如在建筑物中,为了减少地铁运行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对上方建筑的影响,会在地铁轨道与建筑基础之间设置隔振垫、隔振沟等。隔振垫利用特殊的弹性材料和结构设计,阻挡振动波的传递;隔振沟则是通过在地下挖出一定深度和宽度的沟,里面填充疏松的材料(如沙子等),让振动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介质变化而被削弱。同样,在机房建设时,在机房地面与大楼主体结构之间设置隔振垫,防止机房内设备的振动传导到整栋建筑中。
-
降噪效果体现:阻止振动传播的同时,也就避免了振动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二次噪声以及对周边环境因振动引发的噪声干扰,保障了周边区域的声学环境良好。
优化结构设计
-
原理及应用场景:在产品或建筑等的初始设计阶段,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形状选择以及材料选用等方式来减少振动的产生和传递。例如在机械产品设计中,尽量使零部件的重心分布均匀,避免出现因偏心转动而产生较大振动的情况;采用高强度、高韧性且阻尼性能好的材料,让其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更好地消耗振动能量。在建筑结构设计方面,对于一些对振动敏感的场所(如医院手术室、精密仪器实验室等),采用框架结构并合理设置梁柱的位置和尺寸,增强整体结构的抗振能力,减少外界振动传入室内的可能性。
-
降噪效果体现:从源头减少振动,也就相应地减少了后续因振动产生的噪声,并且使得整个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更加安静、平稳,避免了不必要的振动噪声问题。
采用阻尼材料
-
原理及应用场景:阻尼材料能够将振动能转化为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进行消耗,常被应用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等众多领域。比如在飞机的机翼、机身等部位粘贴阻尼材料,当飞机飞行过程中遭遇气流冲击产生振动时,这些阻尼材料依靠自身的粘弹性,通过内部的分子摩擦等作用,把振动能量耗散掉,抑制结构的振动幅度。在乐器制造中,也会在琴身内部等适当位置使用阻尼材料,来减少不必要的共鸣和振动,提升音质。
-
降噪效果体现:由于有效抑制了振动幅度,也就减少了因振动而辐射到空气中的噪声,同时避免了振动在结构内部传递造成的二次噪声产生,起到了降噪的作用。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9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