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瑞被减肥药“搞怕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氨基观察,作者:郑晓

辉瑞的跑路来得猝不及防。

日前,辉瑞宣布,每日一次的小分子GLP-1药物Danuglipron两项1期剂量优化研究达到了关键的药代动力学目标,并确认了可以在3期提供有竞争力的疗效和耐受性的配方和剂量。

然而,这些试验数据的公布,却结束了Danuglipron的生命。辉瑞决定取消Danuglipron的研发,核心原因在于,有1名患者可能受到药物诱导的肝损伤。

从结果来看,辉瑞的决定未免有些着急。毕竟,该患者肝损伤是否由药物导致还不得而知。而Danuglipron的1400多名参与者安全数据库中肝酶升高的总体频率,与已经获批的GLP-1受体激动剂保持一致。

不过,这似乎也情有可原。一方面,小分子GLP-1药物的肝损伤问题屡见不鲜,辉瑞已经多次踩坑;另一方面,减肥药竞争过于激烈,即便后续Danuglipron在有肝损伤副作用的情况下仍能上岸,护城河也未必牢固,因为随时会有更安全的对手上岸。

也正因此,辉瑞选择了及时止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是辉瑞胆小,这恰恰是在火热的减肥药浪潮中稀缺的生存哲学。

情有可原的辉瑞

辉瑞的选择情有可原,一切建立在其已经踩过的诸多坑之上。

口服GLP-1的路不好走,尤其是市场更为期待的小分子药物。业内对于小分子在安全性问题方面存在挑战,是有一定“预期”的。作为先驱,辉瑞也最有话语权。

围绕该领域,辉瑞在一开始就布局了双重小分子,分别是Lotiglipron和Danuglipron。

Lotiglipron率先失利,原因就是肝损伤。在2期临床试验中,入组受试者转氨酶(肝功能受损)升高的测量结果,让辉瑞选择放弃Lotiglipron,转而押注Danuglipron。

只是Danuglipron也不尽如人意。

2023年末,辉瑞公布Danuglipron治疗肥胖2b期临床的最新数据。虽然该试验确实达到了体重有统计学意义变化的主要终点,但不良事件发生率很高。

具体来看,高达73%的患者出现恶心,47%的患者出现呕吐,还有25%的患者出现腹泻。相比于安慰剂,治疗组停止治疗的比例超过50%,这严重限制了Danuglipron的临床潜力。

不得已,辉瑞表示,每天两次的Danuglipron “不会进入3期研究”,该药物的未来开发现在将集中在每日一次的形式上。而上文提及的最新研究,也就是这次事件的后续。

从Lotiglipron到Danuglipron每天两次的探索,都遇到了安全性问题,这也让辉瑞不得不对每天一次的Danuglipron开发更谨慎,尤其是在竞争格局变幻莫测的当下。

中等选手的尴尬

辉瑞的谨慎,与当下的市场形成了鲜明对比。从周制剂到月制剂,如今的口服GLP-1又被抢疯了。

2024年12月底,默沙东的一笔引进让市场诧异不已。

当日,默沙东宣布,引进翰森制药的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HS-10535,这项交易需要支付1.12亿美元的首付款,以及最高19亿美元的里程碑款。

考虑到HS-10535还是一个临床前分子,又是处于极为内卷的GLP-1赛道,这让市场不禁感叹Amazing。

而在今年1月9日,海外一家biotech公司Verdiva Bio宣布成立,并完成4.11亿美元A轮融资。Verdiva Bio的核心管线之一,是来自先为达生物的每周口服一次GLP-1受体激动剂。

从大药企,到海外“猎手”的出击,无不反映了口服GLP-1的热闹;而从诚益生物到翰森制药,再到先为达,不知不觉间,国产口服GLP-1成了海外药企角逐的新战场。

在这个异常激烈的战场中,药企也自然需要更加谨慎,一旦高不成低不就,只会陷入两难的处境。

典型如海外明星药企Viking。其在口服GLP-1的研发竞赛中走在前列,其GLP-1R/GIPR双重激动剂VK2735,开发了口服和皮下制剂。今年3月份,Viking宣布用于口服的II期VENTURE试验,已经结束了280人的入组,试验为期13周,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读出数据。与此同时,Viking还将于二季度开始皮下制剂的III期测试。

鉴于领先的身位,Viking受到资本市场追逐,并且在与辉瑞的并购绯闻中,市值一度超过80亿美金。

然后,辉瑞迟迟没有做出并购的决定,这也使得Viking“进退两难”。日前,Viking加强了VK2735的制造战略,与CDMO公司CordenPharma签署了一项协议,每年生产“数公吨”两种配方的VK2735。

在市场看来,Viking可能要走上自主商业化的道路,但市场对此并不感冒。从去年10月份至今,其股价已经持续6个月下跌,从最高的81美元一度跌破20美元。

原因不难理解,虽然进度领先,但VK2735核心竞争力并不绝对。在礼来、诺和诺德已经卡住绝对身位的情况下,市场并不认为Viking能够脱颖而出。更何况,减肥药的新机制药物也在加速迭代,层出不穷。

Viking的遭遇,也就是中等选手的尴尬,一旦数据难以称得上惊艳,贸然投入只会陷入两难的地步。

Viking因为进度优势,已经属于极其幸运的存在,而现在的入局者挑战会进一步加大。或许,这也是辉瑞对于每天一次的Danuglipron更谨慎的原因。

未来赢家属于谁?

戏剧性的是,在辉瑞决定放弃Danuglipron之后,Viking股价飙升。市场认为,辉瑞遭遇打击之后,可能会继续收购减肥药资产,属于Viking们的机会来了。

确实如此。辉瑞并没有彻底放弃减肥药资产,目前其布局的管线中,还有一种口服小分子GIPR拮抗剂,处于2期开发阶段。辉瑞首席科学官Chris Boshoff博士在2月份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该分子可能成为与Danuglipron固定剂量组合的一部分。

而此次停止开发Danuglipron,也使得GIPR-GLP-1联合疗法的前景暂时消失了。这也意味着,辉瑞需要继续布局GLP-1资产,才能完成此前的战略设想。毕竟,减肥药的机会肉眼可见,而依从性更高的产品则被视为通往未来的门票。

目前主流的GLP-1药物仍是注射为主,例如,度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都是每周注射一次的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相比每日注射的药物,它们的患者的依从性相对更高。

即使如此,仍然不够。在一项真实世界研究中,度拉鲁肽的依从性为58.1%,而每周注射一次的司美格鲁肽的依从性为40.3%。度拉鲁肽的持久性为142天,而司美格鲁肽为121.4天。

这也意味着,对于注射这种方式,仍有部分患者难以接受。在这个逻辑下,依从性更高的口服GLP-1显然会是更好的选择。

在广阔的市场需求与清晰的逻辑指引下,入局的冒险者必然会继续增加。只是,如何在残酷的世界生存,或许也要多思考一分,正如辉瑞一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氨基观察,作者:郑晓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243701.html?f=wyxwapp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5772.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7日 上午10:56
下一篇 2025年4月17日

相关推荐

  • 接棒淄博、尔滨,苏超凭啥能接住这么多泼天流量?

    记得我们之前就专门分析过淄博烧烤、尔滨走红,对于整个事件背后的操盘可谓是叹服不已,然而就在最近这一轮的泼天的流量轮到江苏了,而承接这次泼天流量的却不是哪个城市,而是整个江苏十三太保,而具体的操盘却是一场城市足球联赛,这苏超的流量操盘我们到底该怎么看? 一、流量泼天的苏超联赛? 据南方周末的报道,被称为“苏超”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其火爆程度超出预期。官方数据…

    财经 2025年6月8日
    3900
  • 西贝贾国龙:今年开始,我会把70%的股权分红给员工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作者|李佳琪 编辑|苗正卿 题图|西贝 折腾十年新事不成后,猛龙回头。 56岁、创业37年、白羊座的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依然保持着“任性”。 “我就是一个爱折腾的人,到现在依然如此。在我眼中折腾就等于创新。”从正餐到快餐再到零售,过去十年,这位餐饮老兵几乎把能试的新业务试了个遍。直到2024年市场骤然降温,客流下滑、增长乏力让西贝经历了创业…

    2025年6月8日
    4000
  • Llama 4重磅来袭,Meta叫板OpenAI

    出品|虎嗅科技组 作者|孙晓晨 编辑|苗正卿 头图|视觉中国 当地时间4月5日,Meta推出其迄今最为强大的开源AI模型Llama 4系列,其首批推出的Llama 4系列模型包括Llama 4 Scout和Llama 4 Maverick。此外,还有更为强大的Llama 4 Behemoth仍在训练中。 据Meta介绍,Llama 4 Scout包含170亿…

    2025年4月7日
    5800
  • 1300亿河南“前首富”,即将收获一个港股IPO

    首富的更迭,反映出了产业的变迁。 近期,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取代牧原股份创始人秦英林成为河南新首富。王宁的登顶,是市场对于潮玩经济的肯定,同时也折射出市场对于养殖企业的态度。 但对于秦英林而言,王宁的超越或许只是周期的游戏。作为全国最大的养猪企业,夯实基础向外突围才是目前的重中之重。 因此,在此背景之下,国际化就成了牧原股份的“必选项”。 5月27日,牧原股份…

    财经 2025年6月15日
    3200
  • 苏宁易购“技术性”盈利

    斑马消费 范建 时隔数年,苏宁易购终于再度盈利。 不过,这并非全是经营改善的结果,更有“技术性”财务调节的功劳。仅多个债权人对公司各项债务的减免,就贡献了投资收益超过12亿元。 站在新的起点上,任峻领衔的苏宁易购,仍然任重道远。经营层面的全面盈利或许可以很快实现,但高达数百亿元的债务,始终是横亘在眼前的高山。 业绩改善 在归母净利润连续亏损4年之后,ST易购…

    财经 2025年3月31日
    6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