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不裁员了

事情变得好起来。

根据《金融时报》报道,高盛已决定今年不再进行第二轮大规模绩效裁员,原因是——投行业务的复苏优于预期,股票交易收入更是刷新华尔街历史。

梳理下来,由高盛操刀的IPO交易尤其亮眼。年初至今,高盛主导参与的首次公开发行和股票增发交易总额高达5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0亿元),当中不乏宁德时代、蜜雪冰城、古茗、布鲁可等明星公司。这也使得高盛重返港股IPO发行承销排行榜榜首。

高盛历来被视为投行圈的风向标,此次“停止裁员”也许正如掌门人David Solomon所言,“目前,事态正在积极向前发展。”

业绩大涨,高盛不裁员了

说起来,“裁员”几乎已经成为高盛内部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尤其是疫情后几年,这家叱咤华尔街的投行巨头都会在内部进行一年一度的淘汰赛,动辄减员数千人。犹记得2023年初,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市场低迷后,高盛至少裁减3000人的消息甚嚣尘上,这是高盛史上又一大规模裁员,主导IPO和并购交易的投行部门则是重灾区

今年也不例外。早在一季度便有市场消息称,高盛正准备进行新一轮裁员,此轮裁员的重点是副总裁级别。当时知情人士透露,高盛CEO David Solomon已向高管们表示,与总体招聘规模相比,公司近年来招聘了太多的副总裁,预计将裁员约3%至5%。该计划作为优先事项,将影响约1900名员工,预计产生1.5亿美元的遣散费。

春天过后,事情有了变化。得益于全球交易市场的复苏,高盛在今年第二季度的交易活动相当活跃,收获了超乎预期的成绩单——营收145.8亿美元,净营收145.8亿美元;每股收益10.91美元,同比增长26.57%。

当中最亮眼的是股票交易。高盛第二季度股票交易收入达43亿美元,较华尔街分析师预期高出约6亿美元,比今年一季度再增长1亿美元。高盛官方表示,本季度交易盈利创公司历史单季最高记录。

这一季度,高盛的投资银行部门也十分忙碌。David Solomon在最新财报电话会上表示,今年迄今,高盛已宣布的并购交易量同比增长30%,比过去五年平均水平高出15%。期间,高盛操刀了能源公司120亿美元的投资组合、Salesforce 80亿美元收购数据管理软件巨头Informatica等超级deal。

过去三个月,高盛还在全球完成了11个IPO的定价,包括“稳定币第一股”Circle、金融科技明星股Chime、金融独角兽eToro等。这些公司IPO上市后,涨幅喜人。

如此种种,助推高盛的投资银行费用飙升,第二季度涨至21.9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25%,涨幅远超同行。

这番景象还将持续。David Solomon透露,在咨询业务的推动下,高盛储备的待办订单量连续第五个季度增长,第二季度咨询部门的收入已同比增长70%。而伴随公司招标和委托正在增多,预计交易还将继续随之增加。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高盛宣布暂停任何与绩效相关的大规模裁员计划。这意味着,到今年年底,高盛投行团队将不会有人被裁。

高盛在香港,IPO忙疯了

今年,高盛在香港身影活跃。

赴港上市潮历历在目。根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香港共完成了42宗首次公开招股发行,合共集资额超过1070亿港元,已较去年全年多约22%,位列全球第一。而那些超级IPO的身后都出现了高盛的身影。

先是年初开门红——布鲁可2.15亿美元(绿鞋后2.48亿美元)港交所首次公开发行。此次IPO,布鲁可热度惊人,认购倍数达约6000倍,国际配售部分获得了约39倍的认购,按当时记录是自2021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高盛投资银行在这宗交易担任联席保荐人。

紧接着,茶饮上市潮来了,高盛主导了古茗IPO——2.33亿美元(绿鞋后2.61亿美元)港交所首次公开发行,国际配售部分在价格区间顶端获得了约15倍的超额认购,有着主权财富基金、国际及中资长线基金的积极参与,公司得以全额行使15%发售量调整权。

聚焦中国消费零售行业IPO,蜜雪冰城称得上高盛今年最难忘新股之一。今年3月,雪王港股敲钟上市,期间香港公开发售认购倍数超过5200倍,冻资约1.8万亿港元创造历史记录,非基石国际配售部分也获得了约70倍认购,主权财富基金和国际长线基金的需求强劲。

虽然在今年最大IPO——宁德时代赴港上市中,高盛错失了保荐人角色。但据彭博社报道,作为这宗交易的整体协调人,高盛还是将宁德时代26亿美元基石融资中的11.5亿美元配售给了包括科威特投资局和中石化(香港)等在内的投资者。这几乎相当于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公司等四家主承销商的总发行量。

此外,高盛还在小米集团、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和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型交易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其实早在去年底,高盛便是首家预判中国市场复苏的国际投行,并提前数月进行内部战略调整,主动推介中国企业赴港上市。“我们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投资者,这就是我们能够完成交易的原因。”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王亚军在媒体采访中表示。

一个新的记录形成——在今年6宗规模超10亿美元的IPO发行中,仅高盛一家便主导参与了5宗,是今年以来亚洲(除日本)股票资本市场排名第一的投行,也是香港IPO发行中排名第一的国际投行。可以想象,这些交易将为高盛带来巨大的收入,说“大赚特赚”都不为过。

回想1983年,高盛在香港建立办事机构,正式开启大中华区版图,后来又于1994年开始在内地的业务经营。见证了中国交易市场的起起伏伏,这家华尔街巨头始终站在这里。

“我们仍然对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满怀信心,也将持续发挥我们的力量帮助客户发展业务。”高盛亚太区(除日本外)总裁施南德(Kevin Sneader) 今年表示,中国仍颇具吸引力,是全球资本流动的讨论焦点

止跌向好

高盛往往被视为行业风向标。

如其所言,中国市场这边风景甚好。“今年有个特别明显的感受——朋友圈里IPO祝贺多了。”复盘上半年资本市场的种种景象,一位创投大佬分享体感。

先是港股沸腾一幕,尽管全球地缘政治环境仍然复杂,但恒生指数依然领跑全球,上半年上涨超过20%,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同比增长82%至2400亿港元。全球投资者也在回归,新股IPO络绎不绝,“港股三姐妹”(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蜜雪冰城)暴涨一幕令人惊叹。

来到7月,盛况再度拉开,甚至上演一天5个IPO敲锣的名场面。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最近发表网志表示,目前市场普遍看好港股及新股市场下半年的表现,申请在港IPO的个案正在快速增加,至今已收到约200宗申请。

A股IPO市场也似乎徐徐“开闸”。清科研究中心报告显示,上半年共有51家企业成功上市,融资额为370.66亿元人民币,分别同比增长15.9%和14.8%。

印象深刻的是6月影石创新登陆A股,缔造“智能影像第一股”,首日开盘大涨285%,最新市值约660亿元。眼下每一个A股IPO都弥足珍贵,影石创新IPO带给一级市场的意义不言而喻。

犹记得6月30日,A股三大交易所一夜新增受理41家IPO企业。至此2025上半年A股已受理177家企业,远超2024年全年受理总数,当中不乏我们熟悉的沐曦集成电路、摩尔线程等超级独角兽。与此同时,证监会宣布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令人期待。

目之所及,今年投资机构收获的IPO更多了,IPO账面价值也实现上涨。二级市场的效应渐渐传导至一级市场,变化开始浮现:募资市场止跌回稳,投资端的数据有所回暖——2025一季度案例数上涨12.2%。这是近三年来第一次翻红。

经历过去几年的低谷,所有人都在期待拐点。而人潮涌动,一个新的周期正在开启。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39019.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7月28日
下一篇 2025年7月28日

相关推荐

  • 信用利率化,如何根据流动性择券?

    主要观点 信用债利率化,信用定价中信用风险权重降低,流动性风险重要性提升。信用利差由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构成,近年来,随着房地产风险逐步出清、一揽子化债方案持续推进、发债主体违约风险呈收敛趋势,信用债的定价中信用风险的权重总体下降,2024年以来AA-普通信用债的利差下行多超过100bp。同时,随着信用利差的压缩,信用债的流动性成为择券的重要考量。2024年…

    2025年3月25日
    6600
  • 债务重组填平亏损,*ST汉马明日“去星脱帽”,曾3月抢发年报

    4月16日晚间,*ST汉马(600375)发布公告称,上海证券交易所于4月16日同意公司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公司股票将于4月17日开市起停牌一天,4月18日(星期五)开市起复牌。 公司股票简称也将由“*ST 汉马”变更为“汉马科技”,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由5%变更为10%。 从2023年资不抵债到2024年”扭亏为盈”,…

    2025年4月17日
    11600
  • 关税风波再生变数,影响几何?

    当地时间5月28日,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定特朗普在4月2日“解放日”宣布的IEEPA关税非法。关税风波变数再起,后续将如何演绎,对中国经济影响如何? 中信证券测算若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对特朗普政府关税的裁决被严格执行,则美国的总体有效关税税率将大幅降至约6.6%,年内关税对美国PCE平减指数的提振幅度将缩小至0.3%,通过高关税填补“OBBB法案”财政赤字的可行性…

    2025年5月30日
    7200
  • 早报(02.07)| 特朗普:将压低油价,“接管”加沙!李飞飞携S1炸场,成本仅50美元;要开一场会,比亚迪市值暴增800亿元

    李飞飞带着S1来炸场,成本仅50美元——昨日盘后一则1月31号的消息开始发酵。李飞飞团队用不到50美元训练出一个叫s1的模型,该模型能媲美OpenAI的o1和DeepSeek的R1。有记者调查后发现,s1模型的训练并非从零开始,而是基于阿里云通义千问(Qwen)模型进行监督微调。这意味着,s1模型的神奇“低成本”,是建立在已具备强大能力的开源基础模型之上。 …

    2025年3月25日
    6700
  • 礼来Q1营收飙升45%,明星药销售额增超三倍,全年ESP指引下调

    美东时间周四,全球制药巨头礼来公司(LLY)公布了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 据财报,公司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45.2%至127.3亿美元。该公司预计全年收入约为595亿美元,接近分析师的预期。其非GAAP利润为每股3.34美元,比分析师的普遍预期低3.4%。 截至发稿,礼来周四盘中大幅下挫超6%,报842.78美元,总市值7992.59亿美元。 明星药助力…

    2025年5月2日
    9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