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16日,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Moody’s)宣布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最高级别的Aaa下调至Aa1,评级展望从“负面”调整为“稳定”。
至此,美国已失去所有三大评级机构的最高信用评级。此前,标普和惠誉分别在2011年和2023年将美国评级调至AAA以下。
当日稍晚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发言人Steven Cheung在X上的一则帖子中点名批评了穆迪经济学家马克·赞迪,指责他长期以来一直批评特朗普政府的政策。
评级下调的核心动因
穆迪在报告中指出,美国政府债务与利息支付比例在过去十年中持续攀升,现已显著高于同级别的主权国家。
更深层的影响则指向美国失控的财政赤字与政治僵局,政府债务占GDP比例从2024年的98%预计升至2035年的134%,年度财政赤字规模接近2万亿美元,而两党仍在为减税与支出法案激烈博弈。
穆迪在报告中直指美国债务问题的结构性恶化。过去十年间,政府减税政策削弱财政收入,福利支出持续扩大,叠加利率攀升推高偿债成本,导致利息支出占财政收入比例从2021年的9%激增至2024年的18%,2035年或将达到30%。
尽管白宫与国会多次承诺控制赤字,但实际政策反而加剧失衡。2017年《减税与就业法案》若延续,未来十年将增加4万亿美元结构性赤字;共和党新税收法案可能使债务规模再增3.4万亿至5万亿美元。耶鲁预算实验室警告,若政策延续现行路径,美国债务与GDP之比或于2055年突破200%。
市场对此反应敏感。纳指与标普500 ETF盘后下跌0.4%,10年期美债收益率攀升反映投资者要求更高风险补偿。
对冲基金Tolou Capital首席执行官斯宾塞·哈基米安指出,降级将推高美国长期融资成本,而基础设施资本顾问公司CEO杰伊·哈特菲尔德强调,当前市场本就受贸易关税和经济放缓预期困扰,评级下调可能放大波动。
历史数据显示,标普与惠誉此前降级均引发美股大跌,此次冲击或随着债务担忧发酵持续显现。
紧缩背景下的“瘦身”
政治博弈使危机解决方案更加渺茫。共和党力推的减税法案因党内强硬派反对支出削减而受阻,5月16日众议院预算委员会未能通过关键税收提案,成为特朗普政府的罕见挫折。
民主党则指责共和党“鲁莽减税”,参议院领袖舒默呼吁“停止赤字赠品”,白宫发言人将债务问题归咎于拜登时期刺激计划,两党互诿凸显政策瘫痪。财长斯科特·贝森特坦言,美国处于“不可持续轨道”,警告债务危机可能引发“经济突然停滞”。
在此背景下,美联储宣布未来十年裁员10%(约2400人),强调通过自然减员和自愿离职优化资源配置。尽管特朗普政府曾施压削减联邦机构,但美联储称此决策系内部主导,更多反映对经济环境的适应性调整,而非直接应对债务问题。
穆迪虽下调评级,仍将展望定为“稳定”,理由包括美元霸权地位、经济韧性及美联储货币政策有效性。报告承认美国人均生产率领先、创新能力支撑长期增长,且美元储备货币地位保障低成本融资能力。
但这一结论遭遇质疑,SMBC日兴证券经济学家约瑟夫·拉沃格纳指出,美国债务占比在发达国家中“并非异常”,经济增长亦优于同类经济体,降级逻辑存在矛盾;波士顿学院教授布莱恩·白求恩则警告,若两党无法达成可信预算协议,市场信心将持续流失。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22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