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万物热播引发热议,立春时鸡毛真的会飞吗?
热播剧《生万物》中的“试春气”环节引发了广泛热议,剧中立春时鸡毛飞起来的情节引起了观众的好奇和讨论,关于立春鸡毛是否会飞的问题,引发了人们对自然现象和传统文化的探讨,该剧通过这一情节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吸引了观众的关注。
近日,热播剧《生万物》更新完结,期间收获了不少剧粉,也创造了不少热梗热词,如扎觅汉(年轻人调侃自己扎觅汉,暗指上班)。
此外,剧中还有一幕给人印象深刻并引起网友热议:农民在立春时将鸡毛置于竹筒中试春气,鸡毛飞起便意味着春气已至。
《生万物》剧中的试春气场景。图/电视剧《生万物》官方账号截图
网友一边震撼于庄稼人对于土地的热爱,一边还有网友对此现象进行了解读,并称《生万物》里隐藏着一道地理大题......
难道试春气真的有科学依据吗?先说结论:有部分科学依据,但实际操作可行性与指示意义很有限。
那电视剧中的羽毛为什么会飘起来?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又为什么会用这种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一聊。
真的可以通过羽毛飘起预测春气吗?
从根本的原理上,是有可能出现所谓春气萌动的现象。
在立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开始加速向北移动,太阳高度角和日照时长明显上升;此时全国(尤其北方)处于水汽较少而晴朗天气较多的气象条件,更有利于土壤表层吸收入射的太阳辐射,而让表层土壤温度迅速回升。
加上一些土壤微生物开始活跃,分解先前秋冬季枯枝落叶和腐殖质的速率显著增快,这一过程也可能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因而当土壤中气体含量有所上升,并因表土温度快速上升受热膨胀时,气体会通过土层一些裂隙涌动而出,这就是春气。
但实际上,要出现这一现象并取得对应的物候预判难度很大。
首先,虽然土壤微生物在持续产生气体但产量非常有限,即使这个简单的竹筒结构作为狭管能部分地加快气流流速,上升气流也较为微弱,难以让羽毛浮起。而且,其它干扰因素如竹筒上端有风吹过,也有可能对羽毛造成影响。
其次,即使能成功实现,这一现象也无法精准在立春节气时。前文提及的太阳直射点北移、表层土壤被明显加热等,导致自冬至春的较长范围时间里,都是较为容易出现土壤内气体浓度开始显著上升并膨胀涌出的特征,立春只是其中的可能时节之一。
此外,节气更多是长期总结规律下的平均气候状态,而在每一年它也会和当时具体的天气系统、短期气候异常密切关联,出现的时段也可能相应偏早或偏晚。而如果说以当天的春气情况,决定后续播种甚至预测丰收与否就更没有有效依据了。
试春气源于上千年前的葭灰占律
实际上,这种试春气的前身,是流传了上千年的葭灰占律。
这一仪式在《后汉书·律历志》就有记载: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缇缦。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即在一个较为密闭、稳定的室内设置好十二个长短不一的律管,并用芦苇衣膜烧制的灰(葭灰)填充。
根据流传的说法,在每个农历的月月中前后节气(被称作中气,也是二十四节气里位于偶数序号的节气),对应的律管里的葭灰就会飘起,可以用来验证相应节气的到来。而在流传过程中,民间也将有隆重仪式含义的葭灰占律,替换成了更容易实现的竹筒与羽毛。
不过葭灰占律更主要是上古时期律(音律)历(历法)结合的体现,更具备隆重的祭祀、权威属性。
实际上,周年的节气流转和律管长度并无任何关联,同一时刻、同一室内的气流变化有限,不会只有特定长度的律管能飘起芦灰,甚至往往和试春气一样难以成功飘出。
由于后世越来越多的人怀疑其准确性与合理性,最终在明清时期废除了这个仪式。
类似地,一直有立春最适合成功立起鸡蛋的说法——但鸡蛋能否立起来,更与鸡蛋本身的重心位置、底面特点与自身操作有关。对于特定地点,地球引力在一年内变化极小,并不会因为立春而变得特殊。
不过,虽然在科学上,很多关于立春的仪式没有非常足够的依据,但在长久以来以农业为本的中华文明里,立春作为万象苏醒、开启又一年耕耘收获之时,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除了试春气,打春牛、咬春等习俗也流传许久,它们都寄托着这片大地能在四季流转的葳蕤枯索间,去改变、去创造超越周期之外的万物生长。
策划制作
作者丨风云梦远 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博士生;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审核丨拉萨 北京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
策划丨一诺
责编丨一诺
审校丨徐来、张林林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hujinzicha.net/post/111.html发布于 2025-09-02 11:01:52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北方经济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