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省份发布十四五规划建议,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成关键词
多个省份发布“十五五”规划建议,旨在因地制宜发展适应本地的新质生产力,规划强调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关键词,旨在促进创新驱动,提高产业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这一规划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各地十五五规划建议陆续发布。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各地立足自身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功能定位,通过差异化布局与区域联动,凝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经济大省凭借资源与产业优势勇当先锋,浙江、湖北、北京等省份锚定科创高地建设,加大研发投入、攻坚尖刀技术;重庆、内蒙古等创新转型追赶者立足禀赋,在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谋划在新兴产业领域各展所长。同时,京津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城市群也提出了强化协同创新的新思路。
经济大省勇当科技创新
和产业创新融合先锋
十五五时期加速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关键在于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经济大省通常具备科教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等优势,可以在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等多方面发挥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引领带动作用。
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十五五时期浙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主要目标是力争实现一个突破和四个基本建成。一个突破即到2030年,创新浙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实现重大突破,科创高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全球竞争力影响力更加凸显。四个基本建成就是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建成。
浙江特别突出了人工智能的核心变量地位,提出要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从核心指标看,浙江提出十五五时期研发投入强度达3.5%左右,科技创新投入1万亿元以上的目标,均较十四五时期进一步提升。
湖北提出,深入实施科创引领战略,锚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目标,强化基础研究战略性、前瞻性、体系化布局,完善尖刀技术攻关接力式实施机制,突破一批制约产业链安全的卡脖子技术等任务目标。
作为科教人才资源富集的省份,北京明确提出将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通过完善一体推进的协调机制,促进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支持在京高校‘双一流’建设和顶尖学科发展,深化部市协作,加强高校资源统筹共享集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等,都是基于北京既有优势的深化和放大。此外,建设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发展壮大高精尖产业等任务安排体现了北京将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
创新转型追赶者
各展所长谋篇布局
根据《2025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重庆、内蒙古、河北、宁夏创新转型效果明显。其中,重庆上升4位,进入整体排名的前十。
着眼十五五时期,重庆将科技创新提高到新重庆建设更加重要的战略高度,提出要以超常规方式来推动发展模式从主要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全面转入创新驱动的新阶段。
具体做法上,重庆将着力打造一批战略科技力量,争取一批国家重大创新平台落子布局,在生物制造、新型显示、低空技术等领域继续谋划建设一批新域新质创新平台,加快实施人工智能+科学技术、脑机接口等基础前沿颠覆性研究计划。
目前,首批疏解到河北雄安新区的中国星网、中国华能、中国中化总部已入驻运营,中国矿产总部主体结构封顶。立足这一进展,十五五时期,河北提出,将加快培育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新材料、数字科技、金融科技、绿色能源等高端高新产业,布局建设互联网卫星智造中心。传统产业方面,河北将加快实现钢铁从原料级向材料级转变,提高该省钢铁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竞争力。
内蒙古和宁夏均提出了与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相关的发展目标。宁夏认为,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是今后5年扩大有效投资、推动经济稳健运行的增量所在。内蒙古强调战略资源(稀土)高值化利用,提出建设面向全国的稀土新材料科创中心和稀土产品交易中心,建成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并实施稀土永磁电机替代工程,实现从材料到终端应用的跨越。
以协同创新赋能城市群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充分激发各地区的积极性,又要加强区域间的协同联动。十五五时期,城市群的产业分工、创新协作也有望迈上新台阶。
以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例,北京聚焦创新资源统筹与成果转化效能提升,明确将推动跨区域创新要素共享,着力提高科技成果在京津冀区域内的转化效率与落地比重;河北立足承接转化功能,提出通过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机制,积极吸引京津两地科技、金融、人才等优质要素集聚,促进京津科技成果在河北孵化转化;天津则主攻技术攻坚与场景应用,强调将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并深化创新应用场景联建联用,与京冀合力打造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能级。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重庆将以成渝中线科创走廊为主轴,以两江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为极核,充分发挥各区县科创资源的独特优势,布局建设双核引领、多点支撑、全域推进的创新格局。
推动新质生产力与区域协调发展互促共进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朱克力看来,关键机制在于建立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hujinzicha.net/post/7861.html发布于 2025-11-28 15:54:06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北方经济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