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研气溶胶-气象耦合预报AI模型试运行,全球首创科技成果亮相
我国成功研发全球首个气溶胶-气象耦合预报AI模型,并已开始试运行,该模型具备预测气溶胶与气象相互作用的能力,有望提高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该模型的研发标志着我国在人工智能与气象领域的融合应用取得了重要突破,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科技支撑。
11月27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为精准预报西北地区沙尘天气过程,日前,全球首个气溶胶-气象耦合预报人工智能模型投入试运行,可每天两次更新分辨率达5公里的沙尘预报产品,更精准预报局地沙尘过程。
该模型由我国自主研制,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内,可以完成未来5天、涵盖54个关键参数的全球高精度环境气象预报。
沙尘预报是气象预报中极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其难点在于沙尘天气形成与传输过程受多因素耦合影响,且沙尘自身的物理特性复杂多变。
据介绍,气溶胶-气象耦合是指将大气中悬浮的气溶胶颗粒(如沙尘、PM2.5)与温度、风力、气压等气象要素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协同变化,从而提升预报精准度的技术思路。
简单来说,气溶胶与气象条件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双向影响。
气象条件直接影响气溶胶的命运,如风力大小决定沙尘等气溶胶的起沙强度与传输距离,湿度、降水会影响气溶胶的沉降速度。
同时,气溶胶也可以改变气象环境,如大量沙尘颗粒会阻挡太阳辐射,导致近地面降温。
据悉,气溶胶-气象耦合预报人工智能模型还能提供沙尘、硫酸盐、黑炭等多类气溶胶的光学厚度与质量浓度数据,大幅提升西北高分辨率沙尘天气预报时效与能力。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hujinzicha.net/post/7785.html发布于 2025-11-27 11:03:32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北方经济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