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产业ETF低位蓄势,太空拥堵催生新机遇
卫星产业ETF低位蓄势待发,太空拥堵催生新机遇,随着卫星数量的不断增加,卫星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该ETF在当前的低位环境下积极蓄势,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和潜力,投资者可关注这一领域的发展,把握投资机会。
10月17日,卫星产业板块整体调整,截至11时7分,卫星产业ETF(159218)下跌1.65%。成分股走势分化,中国卫星逆势上涨0.40%,成为前几大权重股中唯一收红标的,航天电子、华测导航、中国卫通等均有不同程度下跌。
根据美国太空司令部最新数据,地球近地轨道上的物体数量已从2019年的13700个增至超过24000个,增幅达76%。研究预测,到2030年,该区域卫星数量可能突破70000个。这一趋势主要源于商业卫星项目的蓬勃发展,SpaceX星链系统2025年上半年就执行了约145000次避碰移动,平均每颗卫星每月进行4次调整。高度在400-800公里的轨道区域最为拥挤,太空碎片与活跃卫星交织,迫使卫星频繁进行规避操作。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员Maya Harris指出,当卫星每月规避操作超过10次时,任务成本将变得难以承受。2019年仅有0.2%的卫星需要如此高频调整,而到2025年初,这一比例已升至1.4%,相当于约340颗卫星持续处于"避让状态"。英国伯明翰大学太空专家Hugh Lewis警告,目前轨道发生严重碰撞的概率已升至10%,一旦发生碰撞将产生数以千计的新碎片,形成连锁反应。
覆盖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及运营的全产业链的“高含星率”ETF——卫星产业ETF(159218.SZ),同标的首支,中国卫星占比高达6.74%,中科星图5.83%,北斗星通5.17%。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hujinzicha.net/post/7088.html发布于 2025-11-20 11:02:20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北方经济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