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行未成年人模式,严禁课堂使用电子产品,重塑课堂秩序
教育部发布新规定,严禁中小学生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旨在保护学生免受电子产品干扰,提高教育质量,推广未成年人模式,通过限制使用时间、过滤内容等方式,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这一举措体现了教育部门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10月24日消息,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出台《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
《措施》第四条提到,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网络安全和网络法治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用网习惯。
规范管理学生带入学校的智能终端产品,严禁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
鼓励学生和家长共同开展息屏行动,减少对网络过度依赖。
会同有关部门压实网站平台监管责任,优化算法推荐机制,不得向学生推送危害心理健康的各类信息,坚决遏制贩卖焦虑诱导内卷等违规行为。
同时,持续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推广应用未成年人模式,加强动漫、短视频、微短剧、网络综艺和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等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正式发布,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实现三方联动,大大降低模式的使用门槛。
据介绍,家长可在手机端显著位置点击图标,一键启动未成年人模式,所有应用程序同步切换,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安全可控的上网环境。
华为、OPPO和中兴在手机系统更新后提供未成年人模式,小米、荣耀和vivo在发布的新机上搭载未成年人模式,应用商店建立未成年人专区,短视频、社交、电商、教育、工具等领域重点应用程序全面升级未成年人模式。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hujinzicha.net/post/5163.html发布于 2025-10-24 11:04:04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北方经济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