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蒸发超千亿,泡泡破了,玛特要瓦特了?

要闻 | 2022-07-27| 141

泡泡玛特的市值“泡沫”终究是破碎了。

曾经的千亿市值风光不再,如今股价已较巅峰时期跌去八成,被称为“年轻人的茅台”泡泡玛特也跌落神坛。

相比于“遥不可及”的股市,年轻人更热衷在二手市场“炒娃”。只是,他们手中的盲盒会不会变成“烫手山芋”?

一个扎心的事实是,二手市场上的“娃”也没那么值钱了。以往高价的隐藏款,二手价一落千丈。一些曾为盲盒“上头”的年轻人,也开始收紧了钱袋子。

01 炒不动了,被年轻人抛弃?

过去两年,盲盒一度被热炒。如今潮水褪去,“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也开始被年轻人摒弃。

“当时挺喜欢的,入手了100多个。后来泡泡玛特的一些炒价、降价的神操作,让我喜欢不起来了”,一位打算退坑的玩家在网上吐槽。

像这样打算“退坑”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在小红书上,“泡泡玛特退坑”相关笔记已突破10000篇。

一向有热搜体质的泡泡玛特,最近又上了热搜,这次不是因为“天价娃娃”,而是其二手市场的价格从万元跌至千元。

网友对此纷纷评论道:“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没什创新了”“智商税”“愣是把潮玩做成了割韭菜的产品”“能割的都差不多割完了”……

曾经有人评价,只要闲鱼上隐藏款收购价不降,泡泡玛特就没有泡沫。然而,这些盲盒玩家圈子里的“香饽饽”,如今似乎并不那么香了。

泡泡玛特曾红极一时的高端线MEGA系列产品,如今在二手市场的受欢迎程度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2020年,泡泡玛特推出了高端线MEGA系列SPCAE MOLLY果冻1000%,售价为4999元,在二手市场被炒至15000元。目前二手全新未拆封的只要5000元。

另外一款Keith Haring1000%发售价为5999元的,曾溢价至8800元,也回落到了5000元。一些原价599-799元的“大娃”,也只要200元左右就能入手。除了个别联名款价格跳水严重之外,其余的款式也停止溢价,基本失去“炒娃”属性。

普通的盲盒产品更经受不住时间的检验。各大商场售卖的原价为59元-79元的盲盒,现在在闲鱼上低至两折还包邮。

有人说,按照潮玩行业的品类划分,盲盒在金字塔的最底层。除了隐藏款,其它盲盒只会贬值。而一些隐藏款、珍藏款、大热款的盲盒都是限量出售,稀缺性注定了其在二手市场的繁荣。

有盲盒爱好者为抽到隐藏款一直抽,难免会抽到重复的款式。也有玩家为集齐整套盲盒,不惜“端盒”(即一整箱盲盒9-12个全部买下)。这时就产生了通过二手交易平台售卖或者交换的需求。

职业炒货党和黄牛看到商机,一拥而上。其中一些限量款的大号“娃”,成为硬通货,价格被狂炒,溢价达二三十倍。

一位“炒娃”人士谈到,从5月开始就感觉娃圈市场都开始走下坡路了。特别是6月份以来,各种盲盒IP大跳水。一次次高价收过来,又降价那么快。真的是捡不完的便宜吃不尽的亏,可能黄牛都炒不动了。

“泡泡玛特的价格越来越贵,一个塑料娃娃大几百,上千的价格,热款抬价吓死人,雷款贬值也吓死人,真心觉得很离谱了”一位娃圈的95后女生说。

除了价格“离离原上谱”外,泡泡玛特还多次因质量瑕疵、退货困难、霸王条款、二次销售、甲醛超标等问题被投诉。在黑猫投诉平台,其相关投诉量累计近9000条。

二手市场上老玩家抱怨不断,消费者购买欲也有所下降。

泡泡玛特2021年末的存货,从2020年末的2.25亿元猛增到7.89亿元,增幅250%。存货周转天数由2020年的78天增加至2021年的128天。

今年,4至5月疫情严重,泡泡玛特各渠道销售承压。但6月疫情缓解之后,其销量仍是负增长,至7月部分渠道降幅才有收窄。

在年轻人心中,或许泡泡玛特已经“不香了”。

02 股价断崖式下跌,市值蒸发超千亿元

“一入盲盒深似海,一盒一盒不停买”。就像60后挤破脑袋抢茅台,80、90后为集齐干脆面里的108张水浒好汉卡花掉所有零花钱一样,拆盲盒的快乐也让“后浪”们疯狂“氪金”。

“不明白当初为什么要买这么多,现在只能放家里当摆设”,一位盲盒玩家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为快乐买单,还是为盲盒上头。

神秘感也正是购买盲盒的乐趣所在。本质上盲盒涉嫌轻赌博,用不确定性的激励机制刺激用户分泌多巴胺而持续购买。

所谓盲盒,就是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面装着玩偶。但在盲盒打开前,买家并不知道里面到底是哪一款玩偶。每个系列的盲盒中还有个隐藏款,这一款式很稀有,抽到概率仅1/144。

无论是让人爽,还是让人赚,盲盒犹如诱饵勾着人不停地购买。而“隐藏款”在二手市场上能卖出几十倍的溢价,这也使得其染上彩票色彩。

玩家一边忙不停地抽,生产商一边推陈出新。盲盒掏空年轻人的钱包,也让泡泡玛特一路开挂。

2017年,泡泡玛特凭借盲盒大法,靠着一枝独秀的IP——Molly一炮而红,首次扭亏为盈2017年-2019年,其营收规模也从1.58亿增加到16.83亿,净利润连续两年增长超过350%。

2019年4月,泡泡玛特从新三板摘牌时,市值尚不足10亿元。但2020年12月在港交所挂牌时,被资本“盛宠”,市值逼近千亿港元。

在质疑和追捧中,泡泡玛特扶摇直上。在上市两个月后,股价就达到112.6港元/股,市值一度蹿上1500亿港元。

资本市场对于这瓶“年轻人的茅台”,醉得快似乎醒得更快。巅峰之后,泡泡玛特股价便一路下滑。

直到今年,反复的疫情像一阵大风,吹落了其“IP穿越周期”的价值投资美梦。

进入7月份以来,泡泡玛特股价出现断崖式下跌,市值一落千丈。截至7月26日午间收盘,其股价21.1港元/股,市值不足300亿港元,距离巅峰时期蒸发超千亿港元。

泡泡玛特这波股价暴跌的逻辑或在于其中期业绩突然“大变脸”。

根据泡泡玛特刚发布盈利预警,2022年上半年预计实现营收23.049亿元,净利润则预计为2.33亿元。上半年收入增速达到30%,净利润相较于去年却下滑35%。

这是泡泡玛特首次“增收不增利”。针对业绩波动,其给出的解释是受疫情影响各渠道销售承压,以及销售费用大幅增加。

这是部分事实,却并不是全部真相。资本市场没有持续看好泡泡玛特,或许是对其商业模式与产品本质存在疑惑。

2022年初,泡泡玛特被中消协点名后全部暂停定制盲盒业务。6月,泡泡玛特被媒体报道称存在向儿童推销或销售衣着暴露的性感手办的问题,引发质疑。

短短一年半时间里,股价“上天入地”,表明泡泡玛特价值被高估。如今只是资本泡沫戳破了而已。

国内市场面临增长天花板,已撑不起投资人的美好幻想,泡泡玛特需要新故事来支撑下一个10年。跟很多互联网产品一样,泡泡玛特已站到出海的洪流里。

03 出海,能否支棱起来?

7月16日,泡泡玛特在日本东京开出首家门店。此前半个月,其刚在韩国首尔“朝圣地”弘大商圈开出首家海外旗舰店。

早在2018年,泡泡玛特就开始拓展海外市场。经过近5年探索,其足迹陆续扩展至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23个国家和地区。

对于中国潮玩而言,海外算得上是一片星辰大海。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全球潮玩2024年规模有望达到448亿美元。

而未来10年,泡泡玛特计划将国际业务作为重要的发力点之一。泡泡玛特同时对海外市场给与很大预期。预计今年海外收入将达到去年的2-3倍,希望未来海外营收达到50%。然而2021年,这一比例还较低,仅为3%。

创始人王宁曾经梦想,将泡泡玛特打造成中国版的迪士尼。但就目前来看,其距离百年迪士尼帝国,真的有点遥远。

跟迪士尼比,泡泡玛特商业模式很简单——搭建了一个IP商业化平台。上游签约艺术家、设计师,包装其设计实物化IP化,然后放到线上、线下销售,再搞点IP衍生品销售。这本质上是一个强渠道生意。

目前泡泡玛特旗下已签约了如Kenny、毕奇、龙家升等知名潮玩设计师,推出了Molly、LABUBU、Dimoo、PUCKY、SKULLPANDA等。

财报显示,泡泡玛特共运营了93个IP,包括12个自有IP、25个独家IP及56个非独家IP。其中,扛起营收大旗的Molly以及另外两个创收大户Dimoo和SKULLPANDA却是收购而来的,而Molly的独家授权在中国的到期日为2026年5月9日。

因为缺乏原创IP,泡泡玛特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遭到质疑。另外,其头部IP的生命力也逐渐消退。

2017年,泡泡玛特Molly“一枝独秀”,营收贡献占比近9成。到了2021年,MOLLY的营收贡献占比下降至15.7%。

这也印证了潮玩行业的规律,即IP生命周期较短,无法靠单一IP躺赢,并且营收增长的压力和风险并存。

而IP本身缺乏深厚的故事背景,被看成是泡泡玛特最大的泡沫。

迪士尼通过大量的经典影视动漫故事赋予IP质感,前期投入了大量成本在IP的开发上。而泡泡玛特则讲不出故事,由设计师凭想象创造。

如果仅靠单纯拼商业与消费形式包装,而没有足够有深度的故事支撑,那么IP的生命力无疑会大打折扣。

海外市场并非只有星辰大海,也充满不确定性。如果海外开店遇上“水土不服”,泡泡玛特的投资很可能会颗粒无收。

因为泡泡玛特所在的潮玩赛道,是典型的“中意中玩不中用”,属于非刚需的精神文化消费升级类商品,要靠充足的国民收入与强势文化作为支撑。

在美国、日本等这些更为成熟的玩具市场,如何讲述中国潮玩的故事,也是一大挑战。 而且大到审美文化差异和供应链效率成本,小到包装颜色和印刷字体,文化暗礁、险流也无处不在。

在欧洲,玩家们可能会对Tycoco系列摇头,后者的骷髅头让他们害怕。但在墨西哥,Tycoco系列的骷髅头文化深入人心。

另外,泡泡玛特部分与迪士尼、三丽鸥合作的核心产品,在海外尚无IP授权等,都可能对海外的渗透率进度产生影响。

出海后,泡泡玛特能否继续把“泡泡”吹起来,有待时间考验。

相关推荐相关推荐

发行与布局“恰逢其时” 次新基金成功抢抓反弹

发行与布局“恰逢其时” 次新基金成功抢抓反弹

证券时报记者 赵梦桥 截至目前,沪指已自2月初的阶段性低点反弹逾13%,行情明显回温。同期,在低位发行并完成布局的基金也取得了较为可观的累计净值,显得“恰逢其时”。 多只ETF高仓位抢反弹 据Wind数据,年内成立的基金合计有220只(非货基,仅统计A类份 ...

要闻 4 2024-03-19
股东“见好就收” 中小公募股权转让频现

股东“见好就收” 中小公募股权转让频现

证券时报记者 安仲文 中小公募的股权投资者,已开始感受到公募行业“一荣俱荣”的时代结束了。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在市场逐渐回暖的当下,中小公募股权转让频现甚至出现股权估值下调的情况,这凸显了行业新的变化。近几年,公募行业马太效应强化以及基金 ...

要闻 4 2024-03-19
凌晨突发!黄仁勋,重大宣布!华尔街沸腾

凌晨突发!黄仁勋,重大宣布!华尔街沸腾

今日凌晨,黄仁勋扔出了“重磅炸弹”。 北京时间凌晨4点至6点,英伟达联合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发表主题演讲《见证AI的变革时刻》,正式拉开了2024年英伟达GTC大会的序幕。黄仁勋宣布,推出下一代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黄仁勋还宣布,正式推出名为Blackwell的新 ...

要闻 4 2024-03-19
2024年首例!这家A股公司重大违法,被强制退市

2024年首例!这家A股公司重大违法,被强制退市

财务造假多年,*ST新海收到交易所最终裁决。 3月18日晚间,*ST新海公告称,公司收到深交所下发的《关于新海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这意味着,*ST新海成为2024年首个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案例。 根据安排 ...

要闻 4 2024-03-19
收评:沪指跌0.72%创业板指跌1%,金融、医药等板块走低,无人驾驶概念爆发

收评:沪指跌0.72%创业板指跌1%,金融、医药等板块走低,无人驾驶概念爆发

3月19日,两市股指盘中弱势震荡下探,创业板指、北证50、科创50指数跌超1%;两市成交额再度突破万亿元,北向资金大幅流出。

要闻 4 2024-03-19
涉及金额35亿!券商龙头再度宣布:放弃!

涉及金额35亿!券商龙头再度宣布:放弃!

时隔20多个月,华夏基金10%股权转让交易尚未完成。 3月18日,中信证券发布公告称,同意天津海鹏科技咨询有限公司(下称天津海鹏)以不低于4.9亿美元(约合35.2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转让华夏基金10%股权,并放弃这部分股权的优先购买权。 早在2022年6月,中 ...

要闻 4 2024-03-19
海外车企忙“加薪”!奔驰CEO年赚一个亿 丰田也出手了

海外车企忙“加薪”!奔驰CEO年赚一个亿 丰田也出手了

外资汽车品牌最近忙着加薪,这让奔驰CEO康林松(Ola Kallenius)实现了一年一个小目标的成就。

要闻 4 2024-03-19
积极信号!北上资金连续加码,大幅增持这些股(附名单)

积极信号!北上资金连续加码,大幅增持这些股(附名单)

3月至今,北上资金继续呈现净流入态势。 北上资金近期连续净流入 近期,北上资金频繁净流入,真金白银表示对中国资产的看好。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截至3月18日,北上资金已连续7日净流入,累计金额416.45亿元。 此前,1月30日至2月8日,北上资金连续8日 ...

要闻 4 2024-03-19
富时罗素纳A指数样本调整 预计带来增量资金超50亿元

富时罗素纳A指数样本调整 预计带来增量资金超50亿元

3月18日,富时罗素全球股票指数纳A样本一季度定期调整正式生效,本次常规调整新增纳A样本股76只,其中沪市40只,深市36只。2023年9月定期调样新纳入的600余只A股纳入因子(即市值调整系数)同步由12.5%提升至25%。

要闻 4 2024-03-19
刚刚!外围市场突传重大变数!

刚刚!外围市场突传重大变数!

变数迭起的一天! 日本央行在为期两天的3月份政策会议结束时发表声明称,将短期利率从-0.1%上调至 0%至0.1%左右。日本央行还废除了对日本主权债券的激进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该政策是日本央行通过必要时买卖债券来实现长期利率目标的政策。随后,日本主要 ...

要闻 4 202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