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又一次陷入争议。
有消费者将这款“山姆特供”与市售普通款进行对比,发现“山姆特供”在配料上并无明显优化,此外,这款新品含有起酥油、安赛蜜、三氯蔗糖等在公众认知中可能增加健康风险的配料。这与山姆在中国市场树立的健康形象相悖。
山姆是全球大型仓储式会员制商店,成为会员才可在店内购物,收费标准为普通会员260元/年、卓越会员680元/年。山姆自称更像会员的专属买手,在引进和开发商品时,会站在会员角度思考选品标准,去寻找差异化、高品质、突破性价格优势的商品,其中,“精选”是山姆差异化商品战略的核心。
不过据北方经济网观察,山姆的线下生意未受明显影响,部分争议商品也仍在畅销。
在外界舆论发酵后,山姆APP于7月15日晚间下架了“低糖好丽友派”和“卫龙高纤牛肝菌魔芋”。不过,“卫龙高纤牛肝菌魔芋”又于次日上午重新上线。
北方经济网了解到,此次选品争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个别商品配料表的健康属性没有达到会员的预期;二是部分会员认为山姆选品与普通超市出现同质化趋势,对大众品牌入驻存在不满;三是近年山姆多次曝出食品安全问题。
长期以来,山姆宣称“会员第一”,为满足甚至超越会员的需求,坚持严格的选品标准,绝不会在品质上妥协,同时将差异化发挥到极致,这样的理念深入人心,也是消费者愿意为山姆的会员资格付费的原因。
据北方经济网不完全统计,近一年,徐福记、有友、甘源、溜溜梅、盼盼、喜之郎、泸溪河、卫龙等品牌与山姆集中共创推新,上架山姆渠道限定商品。在山姆占据国内消费者心智之前,其中不少品牌已是家喻户晓,而更突出的问题在于部分品牌或旗下商品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的印记并非高质和健康。
争议商品之一“溜溜梅西梅干” 北方经济网摄
在会员产生担忧情绪的同时,一个长期存在的困惑再次被拎到台前:为什么山姆频繁下架口碑商品?
大众品牌的集中入驻和口碑商品不时下架,让会员的不满情绪持续累积,甚至对山姆的选品策略产生了怀疑,最终,“低糖好丽友派”的上架,成为这股情绪爆发的宣泄口。
凭借不断扩大的会员群体及其背后的消费力,山姆逐渐成为沃尔玛中国重要的增长引擎,而如今,这家会员超市或许也需要重新审视旗下数百万会员的真实需求。
市场观点普遍认为,近一年,山姆产品频现质量问题,此次又陷入选品风波,是山姆在中国市场迅速扩张,导致供应链管理能力受到挑战,继而出现品控能力下降。同时,山姆为了控制成本、确保利润和稳定供货,更多地选用了大众品牌或者本土品牌。
不过,入华二十年,山姆在中国缓慢扩张,平均每年开设不足1家,截至2017年底,山姆仅在全国的16个城市拥有19家门店。2018年以来,山姆开启高速扩张步伐。2024年,山姆在中国内地新增6家门店,今年1-5月,新开业门店3家,截止5月底,山姆在国内布局56家门店。2025年,其计划新开8家门店,创下山姆中国有史以来最高的年度拓店数。
36氪在2024年4月的报道中提到,自开市客入华起,山姆就成立了一个类似“竞对小组”的组织,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全方位跟踪开市客的门店运营,包括商品、供应链、会籍、服务、销售数据等等,这一小组由8-10人组成,一般以门店为中心,分为总部职能组和门店经营组两部分。
关于选品降级的质疑和货架调整的原因,北方经济网向沃尔玛发去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时未获回复。
在供给端,平台型零食企业尤其依赖线下渠道的大众品牌为维持增长,急于开拓新兴渠道(如山姆)或提升现有渠道效率,产品升级与渠道开拓带来的费用投入与利润增长之间存在矛盾。与此同时,山姆等会员店亦面临渠道转型压力,需在激烈竞争中巩固优势,导致供应链出现议价压力与选品冲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沃尔玛中国副首席执行官兼山姆会员店总裁文安德正式退休,其曾供职山姆中国十二年,带领山姆在国内持续在开疆拓土。接替文安德的则是现沃尔玛国际部营运高级副总裁Jane Ewing,其向沃尔玛中国总裁朱晓静汇报,后者已经执掌沃尔玛中国超过5年。
尽管争议不断,北方经济网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依然有不少会员对山姆表示认可。
北方经济网还留意到,山姆的线下生意未受明显影响。在广州的山姆门店,摆放着争议商品的货架前,仍有不少会员驻足挑选,其中,“泸溪河坚果桃酥”在一众商品中更是出挑,会员决策时间较短,甚至拿起后便直接放入购物车。
广州山姆会员商店 北方经济网摄
易碧归认为,社交媒体具有一定的放大与穿透效应,局部选品问题或价格争议极易被快速传播、深度解读,并可能上升至民族情绪或企业价值观层面讨论,最终形成“舆论风暴”。
在广阔的中国市场,山姆仍有大量的拥趸,只是风波平息之后,面对劲敌,需找到兼顾规模与口碑的答案——不止于健康与口味的平衡。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37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