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只鸡,可以端着架子走出沈阳

网络上,有三个传说:没有一只鸭,能活着走出南京;没有一只兔子,能活着蹦出四川;没有一只羊,能活着离开新疆……

如果非要加上第四个,那么,肯定非下面这句莫属了:

没有一只鸡,能端着架子,走出沈阳。

沈阳人到底有多爱吃鸡架呢?

1978年,考古学家们在沈阳新乐遗址(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出土一件极为罕见的木雕艺术品——木雕鸟。

沈阳有关方面以这个木雕鸟为原型,塑了一只雕塑,取名叫“太阳鸟”,并树在了市政府广场(2010年8月搬迁至新乐遗址)。

沈阳太阳鸟雕塑

不过,沈阳人给这个雕塑取了个更接地气的名字:烤鸡架。

因为,鸡架是沈阳人最喜爱的美食。

沈阳人到底有多爱吃鸡架呢?

他们甚至搞了一个沈阳鸡架美食文化节,今年已经是第二届,前两天才搞完。

“2024沈阳鸡架美食文化节”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品尝鸡架

在纪录片《宵夜江湖》中,沈阳被定义为“鸡架消耗量最大的城市”。

根据当地媒体报道,沈阳市每年的鸡架消费超过了3亿只,约占到全国一半的鸡架消费数量,是不折不扣的“鸡架之都”。

鸡架是真正属于沈阳人的“市井美食”,吃面喝啤酒,再配一份鸡架,才是会吃的沈阳人。

无论远行之前,还是归乡之后,吃上一份鸡架,是很多沈阳人的仪式感。

聚会可以吃,刷剧可以吃,看球可以吃……任何场合,任何氛围,鸡架永远是沈阳人专宠的“美食伴侣”。

爱吃鸡架的沈阳人,还建造了一座“鸡架博物馆”,不仅展示了鸡架在沈阳美食江湖的“霸主”地位,更表达沈阳人对鸡架爱得多么深沉。

正因如此,如今来沈阳的游客,“吃鸡架”早已成为必打卡的旅游项目。

很多人也会好奇,“为啥沈阳人这样爱吃鸡架呢?”

有网友说,“因为九十年代沈阳人穷,吃不起别的。”

这种说法到底是不是真的?

或许很多沈阳当年的年轻人都说不上来,只记得小时候就开始吃了。

其实,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鸡架就已经是沈阳人的“盘中餐”了。

1950年,沈阳就有了中国最早的养鸡屠宰场

根据沈阳官方的说法,1950年,沈阳南塔附近的空军机场成立了中国最早的养鸡屠宰场,将鸡腿、鸡胸肉供给沈阳空军飞行员和地勤人员食用。

因为供应充足,基地每天都会剩下很多鸡架,当地的五三乡政府就开了沈阳第一家经营鸡架的南塔禽香饭店。

那时几乎天天食客爆满,很多人每天都得排很长的队才能品尝到。

但事实上,沈阳人真正爱吃鸡架的原因背后,却暗含着沈阳这座城市另一部产业发展史。

1983年春节晚会,小品演员王景愚表演的哑剧《吃鸡》,逗乐了全国人民,也勾起了人们的“馋虫”,当年的鸡肉销售大为火爆。

小品演员王景愚表演哑剧《吃鸡》

可惜当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实现“吃鸡自由”,买只鸡还得凭票,甚至要托关系。

没办法,中国人喜欢吃鸡,但每年除了逢年过节能吃到点鸡肉,平时根本吃不到。

根据农业部数据显示,全国1978年的中国鸡肉产量也才87.5万吨,划到每个人头上也就一斤多。

主要原因是中国本土的黄羽肉鸡(俗称“土鸡”)生长速度较慢,养大至少需要数月左右,而且很多是用来下蛋,根本不舍得吃。

值得一提的是,那时的沈阳人虽然爱吃鸡架,但并不像如今这么痴迷。

甚至,很多工人家庭还不屑吃鸡架。

原因很简单,八十年代的沈阳因为工业基础完善,制造业发达,工人待遇远超南方很多地区,工厂会经常发一些冻鸡、冻鱼等福利,鸡架只是最普通不过的“下酒菜”而已。

对于当时生活水准远超全国的沈阳人来说,既然有肉吃,谁还啃鸡架。

不过,沈阳人能“领先吃鸡”,也有个客观历史背景。

上世纪80年代初,生产周期快、肉质可口的白羽鸡由泰国的正大集团引入中国。

进入中国的白羽鸡品系,是源自美国的白洛克鸡,其全身羽毛皆为白色,且头上的冠较小。

这类鸡不仅肉多,平均出栏时间也只要一个半月左右,是市场主要肉禽。

简单说,白羽鸡属于鸡中的“易胖体质”,还“胖”得很快……

快到什么程度?

这么说吧,如果拿白羽鸡和土鸡,当土鸡的鸡仔还跟着老母鸡找虫吃时,白羽鸡已经被端上了人们的餐桌,就是这么快。

不过,当时全国推广养殖白羽鸡主要是为了出口,各地政府纷纷引入种鸡,换取外汇和创收,使得中国迅速发展成全球三大白羽鸡生产国之一。

白羽鸡与黄羽鸡

其中,辽宁、山东由于靠近原料产地(玉米便宜)和靠近港口(运输方便),两省养殖的白羽鸡一度达到全国总量的63%。

而全国最大的国营养鸡场却在沈阳,为了方便出口。

彼时,中国白羽鸡主要出口日本,而日本不接受活禽,因为检疫需要,需要屠宰后分切成鸡腿肉、鸡胸肉等,经塑封后再出口。

作为全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沈阳有着完整的流水线制造经验,从而为大批量分切及出口包装提供了有利条件。

由于日本人不吃鸡架,大量鸡架便成为无人问津的边角料。

勤俭是中国人的习惯。

沈阳人也没舍得把鸡架扔掉,纷纷从工厂买走鸡架熬汤,做成低成本的鸡汤面。

沈阳人当时做鸡架一般是以烀熟为主,“烀”就是鸡架扔锅里,少放点水,盖上盖子煮熟,这样鸡汤浓郁,又可以下抻面用。

随后,沈阳人又把煮过的鸡架洒上辣椒油、榨菜等调料,做成下酒菜。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沈阳的“老四季”抻面用鸡架做汤料、配啤酒开始风靡,啃鸡架、吃抻面、喝老雪(熟啤酒的一种),成为沈阳人待客最常见的三样东西。

啃鸡架喝老雪是沈阳人最大爱好

然而,如今广为人知的“铁板鸡架”、“烤鸡架”、“熏鸡架’”等烹饪方式,其起源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背后蕴含时代巨变的历史背景。

1990年代中期,老国企集中的东北,迎来巨变。

大批人走出工厂,寻找新的出路。

很多人开始学摆地摊、餐馆打杂、做煎饼果子、开三蹦子、搞绿化、开出租……

这时,原本上不了台面的鸡架,不仅成为家庭荤腥的重要来源,也成为很多人另谋生计的首选。

1996年的沈阳,小一点的生鸡架,一元三个;大一点的生鸡架,五毛钱一个,是当时众人可以创业的“微本”项目。

那时的沈阳各地,到处是“鸡架摊点”。

如同过去重庆江畔的码头工人捡食各种动物肾脏下水涮烫食用、造就了独具特色的重庆火锅,沈阳人拿着自制的工具,熏烤拌烀,炮制出各种口味的鸡架美食。

每到夜晚,烤鸡架的炭火点燃,摊主将腌制好的鸡架开始烤制,撒上孜然、食盐、辣椒面等佐料,不仅口感香酥焦嫩,连烹饪过程都是一股浓浓的重工业朋克风。

沈阳人吃鸡架配面,多年不变

那个年代,沈阳人最爱的消磨时光方式就是一边啃肉少、油大、价格实惠的鸡架,一边喝着老雪,成为熬过艰难时期的最大乐趣。

这就是为什么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叶,沈阳乃至整个辽宁省才开始有鸡架料理这道美食。

有人可能会说,鸡架肉那么少,有什么好吃的?

其实,最重要的并不在于鸡架有多少肉,而在于吃的过程中的“嗦勒”。

当你品尝到鸡架时,要使劲地嗦,嗦得越用力,越能吃到鸡架蕴藏的各种滋味。

事实上,这种独特的美食体验过程,也正映射出当时无数人苦中作乐、拼搏向上的精神。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说“九十年代沈阳人穷,吃不起别的,才吃鸡架”并不客观。

其实,如果没有沈阳自身深厚的白羽鸡养殖条件,也不会有足够多的廉价鸡架来支持沈阳今日的“鸡架饮食文化”形成。

2002年,中国加工家禽的出口数量和出口价值均达到14.25万吨,较前一年同期分别增长了26.6%。

其中出口数量达到12.76万吨,占加工家禽出口总量的89.12%,主要出口基地就是沈阳。

沈阳出口的冻鸡成为中国加工家禽的出口主要品种

大量出栏的白羽鸡不仅成为中国人餐桌上主要鸡肉来源,也是快餐业首选的主要原料。

尤其是随着以肯德基、麦当劳为代表的洋快餐进入中国后,国内白羽鸡的养殖和消费快速增长。

数据统计,1987年,中国家禽消费量仅有153万吨,而到2002年之后已持续增长到超千万吨。

2015年的数据显示,辽宁每年出栏大约10亿只白羽肉鸡,主要供应地就是沈阳。

只是此时沈阳的白羽鸡,也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土鸡”。

白羽鸡虽然有很多优点,但由于并非自然演化的物种,而是欧美高科技育种技术定向培养的产物。

其中,父系多采用生长速度快的白科尼什鸡,母系主要是产蛋量高、肉质性能好的白洛克鸡,被称为“祖代鸡”。

然而,无论是父系还是母系,中国在很长时间内,并未能掌握白羽鸡的种源培育技术。

引进后的白羽鸡及其后代常出现退化现象,表现为生长缓慢、肉质差,被形象地称为“弱鸡”。

这意味着,中国虽然实现了“吃鸡自由”,肉鸡消费量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却无法实现本地培育饲养,只能不断进口。

很长一段时间,白羽鸡“祖代鸡”只能靠进口

因此,国内农业科研机构一直在积极探索自主培育优质白羽鸡品种。

2021年,经过我国多地科研部门和农企联合多年试验,成功培育出了“圣泽901”、“广明2号”和“沃德188”三个快大型白羽鸡品种。

“洋鸡变土鸡”,使得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优质白羽鸡种类,不仅实现了对进口白羽鸡种鸡的替代,更让我国企业重新有了稳定安全的种源供应。

2022年我国肉鸡养殖行业的产量超过了1400万吨,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14%以上,其中本土白羽鸡就贡献了大部分产量。

与此同时,辽宁的白羽肉鸡产业集群也成为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建设的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之一,每年贡献近千亿的产值。

沈阳如今已成为国内白羽肉鸡产业的重要一员

时至今日,沈阳逐渐形成了包括种鸡繁、规模养殖、屠宰分割、精深加工、饲料生产等在内的完整闭环全产业链,肉鸡养殖规模化率高达95%以上,近三年沈阳市肉鸡屠宰量近1亿只。

不难想象,这些肉鸡中的大部分最终都转化为了美味的鸡架。

……

小小的鸡架藏着人间烟火,定格了几代沈阳人的勤俭与乐观。

万般滋味背后,也记录着沈阳人豁达的生活态度:

任何时候,日子再如何艰难,只要不灰心,总有机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2024/07/26/6377.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4 年 7 月 26 日 下午4:47
下一篇 2024 年 7 月 26 日 下午4:48

相关推荐

  • 经济日报:别误读“REITs常态化发行”

    经济日报文章指出,REITs进入常态化发行,意味着长达4年多的基础设施REITs试点正式结束,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设施REITs市场迈上了新征程。申报流程的简化、发行范围的再扩大等举措,是基于流程设计进一步完善、各方“权责利对等”原则再优化的前提。一方面,REITs经营主体的专业能力近年来不断增强,项目申报质量明显提升,已能够适应常态化发行要求;另一方面,按照…

    2024 年 8 月 3 日
    4400
  • 滴滴官宣潘展乐为滴滴网约车“快”乐大使

    近日,滴滴宣布邀请游泳运动员潘展乐成为滴滴出行网约车“快”乐大使,同时开展打车确定性体验攻坚计划,上线3分钟无车赔活动,为司机发放高温补贴、流水加速卡等多重奖励,共同为用户提供更快、更便捷的出行体验。 作为男子1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保持者,潘展乐在本届赛事中展现了中国健儿的风姿,在北京时间8月1日凌晨的100米自由泳决赛中,游出46秒40,打破世界纪录的同时…

    2024 年 8 月 1 日
    3800
  • 中国文具,大卖非洲

    文| 胡墨 编辑| 杨旭然 文具出海非洲,看起来好像是不可能的事。 大多数人的认知中,成群结队在村子里玩耍打闹似乎是非洲小孩的常态,文具与这种场景相当的格格不入,但其实非洲的文具的市场空间不仅大,而且已经被中国的文具公司早早盯上了。 一方面,非洲有着与中国差不多的人口规模,而且年轻人、儿童人口占比更大,许多国家的生育率都在5以上,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无法与之相…

    2024 年 9 月 18 日
    800
  • 俞敏洪的最大的底牌,曝光

    直播江湖,流量为王。 最近,董宇辉与东方甄选的“分手”在网上闹的沸沸扬扬,一时间批评、赞扬,不仅裹挟了俞敏洪,也裹挟了董宇辉。 在这种舆论的洪流之下,对于双方而言,实则都不是一件好事。 实际上,从年初开始,东方甄选就已经着手剥离与辉同行的事宜,双方也约定好了剥离的时间。 在俞敏洪的公开信中,他也提到了,大概在3月份左右,他与董宇辉多次见面并且探讨,两人的共识…

    2024 年 8 月 5 日
    3400
  • 车企大佬围攻理想发周榜,“想哥,收手吧!”

    雷达财经鸿途出品 文|孟帅 编|深海 被外界视为中国造车新势力三个代表选手的“蔚小理”,其三位创始人的友谊在近期经受考验。 2020年6月,何小鹏在微博晒出自己与李斌、李想的合照,并配文“三个苦逼,在忆苦思变…… ”然而,四年多的时间过去,曾经左拥右抱的三人,如今火药味儿却十足。 近日,包括李斌、何小鹏等在内的多位大佬,相继就车企自主发布周销量榜单的行为表达…

    2024 年 8 月 1 日
    400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