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曾经的东北商业巨头*ST东方(600811)股价定格在0.36元,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正式触发交易类强制退市条件。
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自2025年4月15日开市起停牌。
上交所当晚下发《事先告知书》,宣告这家上市31年的老牌企业即将告别资本市场。从昔日的东北商业传奇到如今的强制退市,*ST东方的陨落不仅是资本市场的警示录,更是企业治理与监管博弈的典型案例。
财务造假四年
*ST东方的退市危机并非突然降临。
早在2025年3月16日,公司因2020-2023年连续四年财务造假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虚增营业收入高达161.3亿元,虚增成本160.73亿元,占各期披露收入的25%-50%。这种系统性造假直接导致公司财务数据严重失实,触发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条款。
然而,面值退市的风险更早显现。今年3月3日,*ST东方股价开始连续跌停,至4月1日已连续12个交易日低于1元。尽管3月12日曾出现“地天板”奇迹,但最终无力回天。4月14日收盘后,公司正式锁定面值退市,成为2025年A股第二家因面值退市的上市公司。
让人纳闷的是,铁定退市的*ST东方,竟然在14日这个最后交易日,放出巨量。
值得注意的是,*ST东方同时面临交易类强制退市和重大违法退市双重风险。根据上交所规则,交易类退市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这意味着投资者将直接面临资产流动性丧失的风险。
回顾*ST东方的财务造假手段堪称精密。2020-2023年间,公司通过虚构农产品贸易链条、人为增加业务环节等方式,累计虚增营业收入161.3亿元。这种“空转循环贸易”不仅维持了公司表面的市场占有率,还满足了融资需求和业绩考核目标。
然而,这种虚假繁荣最终被证监会的调查揭开。2024年6月,公司因16.4亿元存款在关联方东方财务公司提取受限而引发监管关注,随后财务造假案浮出水面。证监会认定,*ST东方的造假行为已构成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对公司及8名责任人合计处以3900万元罚款,并对实控人张宏伟、时任董事长孙明涛作出终身证券市场禁入的顶格处罚。
更令人震惊的是,负责公司审计的大华会计师事务所连续三年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直到2023年才改为“保留意见”。
资本猎手的末路狂奔
*ST东方的退市不仅是企业经营失败的案例,更是“东北首富”张宏伟商业帝国崩塌的缩影。
张宏伟从1978年创立哈尔滨东方建筑工程公司起步,逐步将业务拓展至金融、能源、农业、房地产等多个领域。1994年,东方集团成为黑龙江省第一家上市民营企业,张宏伟也一度跻身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前列。
然而,近年来东方集团业绩持续下滑。2021-2023年,公司营收从137.29亿元降至60.81亿元,累计亏损超42亿元。与此同时,公司债务危机不断加剧。截至2025年2月,东方集团及子公司累计逾期银行贷款达46.02亿元,涉及民生银行、工商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
值得注意是,张宏伟的“东方系”资本版图深度绑定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民生银行副董事长,张宏伟在2024年3月辞去任职25年的职务,标志着其资本影响力的重大衰退。而东方集团与关联方的频繁资金往来,也成为监管调查的重点。
*ST东方的退市对12.9万股民而言无疑是沉重打击。根据规则,交易类退市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投资者将面临直接摘牌的风险。尽管证监会强调将强化行政、民事、刑事立体追责,但投资者的实际损失难以弥补。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5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