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钱换增长?地平线的高光业绩难掩盈利焦虑

近几年,智能驾驶领域宛如修罗场,曾经风光无限的智驾独角兽纵目科技停摆,图森未来广州总部人去楼空,众多企业在这场“大逃杀”中折戟沉沙。

在这场残酷的行业淘汰赛中,地平线机器人异军突起,财报数据令人眼前一亮:2024年营收23.84亿元,同比飙升53.6%,毛利增幅更是高达68.3%,达到18.41亿元,亏损幅度也大幅收窄。

地平线从芯片到算法,打造了全栈式解决方案,适配不同车企需求,量产落地能力更是让同行望尘莫及。凭借在技术和业务上的双重优势,其在智驾赛道上强势突围,实现了业绩的爆发式增长,但看似风光的背后,危机四伏。

业绩表现引人注目

经过多年耕耘,地平线进入“收获期”,业绩持续飘红,引发行业内外的高度关注。

财报数据显示,从2021年到202年,地平线营业收入分别达到了人民币4.67亿元、6.46亿元以及15.5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82.7%;毛利率分别为70.9%、69.3%、70.5%,而2024年的毛利率为77.3%,保持相对稳定。

进入2024年后,地平线总收入更是突破23亿元大关。

2024年,地平线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业务总收入23.12亿元。其中,产品解决方案业务收入6.64亿元;授权及服务业务收入16.47亿元,同比均有所增长。关键是,地平线商业化量产规模加速扩大,产品解决方案交付量刷新纪录,全年约290万套,全年定点超100款车型,累计定点超310款车型。

这不禁让人疑惑:究竟是什么铸就了地平线的辉煌,让它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方面,地平线将技术研发视为生命线,搭建了覆盖芯片与算法的全栈式技术体系。这种全栈式技术优势,不仅为产品量产落地筑牢根基,还降低了研发成本,为业绩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芯片领域,征程系列芯片算力不断迭代升级,能够满足从基础辅助驾驶到高阶自动驾驶的多样化需求,在车规级芯片市场极具竞争力;在算法层面,地平线研发的MatrixCore矩阵加速引擎,大幅提升了算法效率,让智能驾驶系统的响应速度更快、决策更精准。

另一方面,地平线积极构建开放的生态系统,与车企、供应商紧密合作,这种开放合作的生态策略,让地平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左右逢源,为业绩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比如:在车企合作方面,地平线与吉利、长安等多家头部车企达成深度合作,满足不同车企的差异化需求,其产品在多个品牌车型上实现量产。此外,地平线还与供应商开展合作,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采购成本,确保产品交付的稳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智驾以外,地平线的产品和方案还应用在摄像头、机器人、智慧零售等多种场景。比如:地平线成立全资控股子公司“地瓜机器人”,主要研发消费级机器人的底层计算平台,目前已组建了一个约50人的具身智能实验室,研发具身智能软硬件。

总之,地平线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和开放合作的生态在智驾市场占据不错的份额,机器人业务的想象空间亦是广阔。

成本高企,增收不增利

地平线耀眼的营收数据背后,却是连续多年的巨额亏损。

据统计,从2021年至2023年,地平线机器人有限公司分别亏损人民币20.64亿元、87.2亿元及67.39亿元,三年内累计亏损总额超过了人民币175亿元之巨。即便2024年亏损幅度有所收窄,仍未能实现盈利。

地平线连年“增收不增利”,不仅让投资者忧心忡忡,也为行业发展敲响了警钟。

一来,高额的研发投入,已然成为地平线沉重的负担。2024年,地平线研发开支高达31.56亿元,是营收的1.3倍。

地平线将技术研发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这本无可厚非。多年来,其持续投入大量资源,构建起覆盖芯片与算法的全栈式技术体系,征程系列芯片算力迭代升级,MatrixCore矩阵加速引擎大幅提升算法效率,也使其盈利之路变得愈发艰难。

毋庸置疑,在技术迭代加速与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双重压力下,地平线需在中长期发展周期内持续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这决定了其盈利窗口期或将延后至产业格局稳定阶段。

二来,地平线营收高度依赖少数头部车企,这种过度集中的客户结构,虽带来短期稳定收益,却暗藏巨大风险。据了解,2024年地平线前三大车企客户贡献了近56.83%的收入,最大客户独占31.5%。

地平线若不能及时优化客户结构,未来业绩将持续面临不确定性。一旦大客户因经营困境削减订单,或终止合作,地平线营收将遭受重创。此外,为满足大客户需求,地平线在资源分配上会有所倾斜,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业务拓展和创新的手脚,削弱了长远竞争力。

也就是说,地平线要摆脱盈利困境,需在成本控制和业务拓展上双管齐下。一方面,优化研发管理,提高研发效率,合理控制成本;另一方面,积极开拓新客户、新市场,降低对大客户的依赖,探索新的盈利增长点。

如此看来,地平线虽在技术和市场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增收不增利”的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即便手握领先技术,也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掉队。

竞争驱“卷”,机遇与挑战并存

DeepSeek横空出世,无疑点燃了智驾市场热情,无数企业蜂拥加码相关技术。在这场混战中,地平线机器人虽凭借在算法、硬件和软件等多方面的技术优势崭露头角,然而,四面楚歌的竞争态势,让其市场地位显得岌岌可危。

在国外市场,国内外芯片厂商制程上的差距,使得地平线在高端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面临着巨大的技术升级压力。比如:英伟达、高通,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先进的制程工艺,未来1 – 2年内即将量产的芯片普遍采用4nm/5nm制程,相比之下,地平线、黑芝麻、芯擎科技等国内厂商仍停留在7nm阶段。

在国内市场,越来越多的车企选择自研芯片和智驾系统,这一趋势的蔓延,进一步压缩了地平线等智驾公司的生存空间。目前,比亚迪、特斯拉等头部车企通过自主研发,实现了智驾技术的垂直整合,不仅降低了对第三方供应商的依赖,还能够根据自身产品特点进行定制化开发。

此外,智驾公司的竞争点主要在于技术实力与市场规模。车企在选择智驾供应商时,不再仅仅关注技术实力,还会考虑供应链稳定性、成本控制、定制化服务等多方面因素,这对地平线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地平线若想突出重围,必须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升芯片制程工艺,优化产品性能,降低成本;同时,积极拓展客户群体,加强与不同车企的合作,提高市场覆盖率;此外,还需深化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在这场智驾市场的激烈角逐中,地平线虽面临重重挑战,但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只有破局突围,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北方经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jinzicha.net/14431.html

(0)
北方经济网的头像北方经济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1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11日

相关推荐

  • 香飘飘不想做“霸王茶姬”

    翻红的香飘飘还“飘得动”吗? 作者 | 张语格 编辑 | 趣解商业消费组 “香飘飘你让我高攀不起。” 最近,“香飘飘奶茶涨至16元一杯”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随后,香飘飘官方急忙出来辟谣,表示“目前有且仅有明前特级龙井轻乳茶一款产品定价16元一杯,其他产品并未涨价。” 图源:微博截图 这款“特级龙井轻乳茶”是香飘飘最新推出的一款冲泡奶茶,天猫店铺售价9…

    财经 2025年4月10日
    2200
  • 具有“终局思维”的刘强东,是一位战略高手

    导语:刘强东“终局思维”,让京东外卖实现了开门红。路言/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2025年,中国电商产业的最大变化,莫过于京东布局外卖产业了。京东外卖将走向何方,是公众极为关注的一个话题。 在商业领域,“终局思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模式,其强调企业在思考战略时间要能够从产业终局的视角出发来倒推企业战略设计,这样的战略更容易竞争致胜。而就在近日,一段京东创…

    财经 2025年4月21日
    2600
  • 在地化创新又有新思路,国货薯片一招让新品卖断货!

    文:Carol He 来源:Foodaily每日食品(ID:foodaily) 地域文化叙事已经成为新的流量密码,也让不少食饮企业将产品创新的目光,投向了地域风味的挖掘。 但千篇一律的地域风味复刻,如何能从中差异化创新并让市场和消费者愿意买单? Foodaily关注到,近日国产薯片龙头品牌可比克就提出了新的创新思路,推出“纯切薯片寻味中华系列”,不同于传统散…

    财经 2025年4月18日
    3100
  • 也许是第一次,小米发布了一款激动人心但还无法量产的手机

    无法量产的亮银版,价格据说10万元都搞不定。

    2017年4月19日
    4710
  • 从双雄争霸到携手共赢:不是江南春想通了,而是新潮变强了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嬛嬛 编辑 | 闪电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不久前,分众传媒突然宣布,拟以83亿元的预估值收购新潮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有财经博主笑谈,最近大家忙着关注关税,差点忽略了这条“核弹级”的新闻。 一方面,中国梯媒市场里,分众和新潮的竞争早已不是秘密,现在要握手言和了? 另一方面,两大行业巨头市占率都不低,且…

    财经 2025年4月16日
    3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